關於懸墜釣魚的那些精髓,需要仔細研讀的懸墜釣魚技巧

懸墜釣組的靈與鈍

通常,我們對靈敏的理解是反應快,能對極其微弱的動作做出迅速反應。遲鈍,當然就是反應慢。但將靈鈍移到釣組上就複雜了,因為除了解釋浮標,還必須兼顧釣餌狀態。

調標時,標尖浮出水面的目數多,稱調靈敏;調目越少則越遲鈍。而在釣的時候,浮出水面的目數少,稱釣靈敏;釣目越多則越遲鈍。調的時候鉤上沒有釣餌,露出水面的目數多是因為鉛墜的重量輕。如果加一個很小的外力或添一點鉛皮,標尖就會下沉,這是說他靈敏誰也不會反對。可有些浮標加一點或減一點鉛皮都沒有反應,再稱靈敏就勉強了。浮標調的低,比如7目調3目.2目,表明鉛墜的重量大,稍加一個外力或添一點鉛皮標尖就會下沉,而這在調6目或5目時是反應不出來的,因而,把標尖調的高和低定名為“調靈敏和調遲鈍”是值得商槯的。

關於懸墜釣魚的那些精髓,需要仔細研讀的懸墜釣魚技巧

懸墜釣魚

認識懸墜釣組不宜在調目上比較靈敏與遲鈍,應該從釣魚的全部內涵去理解它,至少不能撇開釣目與兩餌狀態的聯繫。靈敏與遲鈍的實質是釣組在一定狀態過渡到另一種狀態,並被魚的咬鉤動作所反映的浮標運動規律。

但釣目就不同了,釣目越多越遲鈍,這個“多”是針對兩餌狀態說的。7目標尖調4目,既說不上靈敏,也說不上遲鈍,而釣目取5目則意味著水線長度的增加.鉛墜與水底接近.子線彎曲.兩餌重量完全被水底承接;改為釣6目後,鉛墜與水底更加接近了.子線平底.兩餌失去重量.浮標也沒有反應。這種狀態下,魚咬鉤必須拖動鉛墜才會出現魚汛,浮標則失去了反應微弱外力的能力,故而稱之為“釣遲鈍”。如果將浮標下移,釣1目,則水線縮短,浮標的上浮力就得到充分體現,即使不能將一顆餌提離水底,至少也會把短子線拉的更直,並使沉於水底的一部分餌重轉移到浮標上。若餌重繼續減小,導至浮標的上浮力把短子線鉤提離水底時,魚觸餌的細小動作就會在標尖上反映出來。兩相比較,調1目顯然比釣5目靈敏多了。

因此,認識懸墜釣組不宜在調目上比較靈敏與遲鈍,應該從釣組的全部內涵去理解它,至少不能撇開釣目與兩餌狀態的聯繫。靈敏與遲鈍的實質是釣組在一定狀態下的變化趨向,是從一種狀態過渡到另一種狀態,並被魚的咬鉤動作所反映的浮標運動規律。

釣組是靈敏好,還是遲鈍好?如果魚情未知,應該是始於不靈不鈍,然後才有偏靈偏鈍的變化。當然,一出手就釣靈或釣鈍,而後再調整也不是不行,但在魚情未知.魚的咬鉤規律還沒有被完全掌握的前提下就採取極端的手段,未免太草率了。不靈不鈍是指長子線鉤拖底.釣餌臥底.子線前段平底.整體成低垂的跨步,而短子線是垂直的.釣餌觸底.釣餌重量的一部分由水底承接.一本分被浮標的向上牽引力所平衡。這時,浮標上調目與釣目之差就相當於高低兩鉤間的距離。如空心標調4釣2,兩目約2.2釐米,兩鉤距離是2釐米。實心標尖出現後,調目與釣目的距離增大,如標尖長13目,調7目釣4目,釣目與調目之間相差4.2釐米,但兩鉤的距離仍然是2釐米。同樣餌重將實心標尖壓下3目時,短子線仍然保持直線,只是長子線的彎曲度增加了,所以,使用實心標應將兩鉤的距離稍稍拉大一些。

懸墜釣組的調整

在不靈不鈍狀態下,浮標上移釣組趨向遲鈍,下移則變為靈敏。由浮標升降引起的釣組趨鈍趨靈變化還可以從水線的長度調整和浮標的牽引力大小兩方面去認識。趨靈,水線縮短,浮標的牽引力得到進一步發揮,子線的松垂狀態得到改善,魚對釣餌的微弱作用會在標尖上得到反應;趨鈍,則水線延長.鉛墜下降,浮標的向上牽引力得到釋放,長子線更加松垂,短子線開始彎曲,魚對釣餌的微弱作用只限於子線,若不能影響鉛墜,標尖就反應不出來。因而,相同的魚訊反映在不同釣組中的中魚率是有差異的。反之,魚施與釣組的力相同,不同狀態的釣組,體現在標尖上的信號也會有很大差異。

一種狀態下的釣組不能正確的反應魚訊------動作有幅度.有速度卻釣不上魚,或魚訊表現的非常勉強,常常被水波掩蔽,視覺感到吃力。這時,浮標就需要調整了。特別是原來釣不靈不鈍時信號確實,抬標有幅度.下挫度,但一段時間後,同樣的信號卻釣不上魚,或信號起了變化,再也找不到原來的感覺時,就需要改善釣況了。簡單方法就是依浮標實現靈鈍轉換。

1.調整釣目。

標尖動作挺大.上竄下跳.信號頻繁,很可能是來了一群小魚,嘴不大沖擊釣餌的力卻不小。這與浮標的牽引力太大有關,也可能是短子線鉤上的釣餌太大.太硬,魚輪番衝撞釣餌,一旦釣餌晃動起來更刺激著魚不斷的對餌發起攻擊。對策是釣遲鈍,可按1/3目為一個階梯,將浮標漸次向上調整,極限是上推不能超過兩鉤距離。

2.改變調目。

調目取浮標目數的一半,並不意味著這就是標準。比如,釣100克---200克的鯽魚,可以用2號袖鉤搓小餌調4釣2。若釣300克---500克的大鯽魚或鯉魚,鉤換成4號,餌搓得大了,調目就要提高到6目或者7目。因為餌重增加了,再調4目,短子線鉤不是觸底而是臥底,釣組已偏向遲鈍,信號得不到體現,空鉤率必然增加。改變調目應該遵循魚越大.調目越高的規律。

3.更換浮標。

釣鯽魚用2號或1號浮標是因為鉤小.餌輕,即使調的高了,也可以用搓大餌的辦法來改善釣組。但一支浮標的浮力是有限的,用釣鯽魚的浮標釣羅非魚就肯定不行。釣羅非魚不能太靈,兩鉤間距由2釐米擴大到5釐米,*浮標的向上牽引力,在餌被吸入魚嘴時,讓鉤尖主動刺入。浮力有限的小號浮標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因為它釣靈時反應太快,鉤不著魚;而釣鈍了,鉤又吸的太深。

4.增減鉛片。

只有一支浮標,釣靈.釣鈍都到了極限仍不在狀態時,調標就要打破常規。比如氣壓降低使底層魚抬高泳層,釣餌下沉到一定位置時會出現截口。但魚的密度不高,如果那個位置沒有魚截餌,釣餌下沉到水底就沒有魚咬鉤了。對此,可以減鉛皮調標頂出水,用增強浮標上浮力的辦法來延緩兩餌的下降速度,使兩餌擺動到墜下後,下降速度變慢,滯留時間變長,魚就容易將餌截住了。

5.改善子線。

除了標尖體現釣組的靈敏和遲鈍外,釣小魚時,子線的長短.曲直.軟硬都會對釣組的靈頓產生影響。打浮的子線硬一點沒關係,釣底卻馬虎不得,因為兩鉤以怎樣的動態出現.擺幅大小.兩餌靜止後的狀態都與子線的長度和柔軟度密切相關------子線越長,擺幅越大;子線愈硬.愈曲,釣組越趨於遲鈍;反之,則釣組趨向靈敏。所以,選擇子線要服從釣組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