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决胜2020!

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决胜2020!

2018年10月17日,是国家第五个扶贫日,也是第26个国际消贫日。改革开放40年来,一场举世瞩目的巨变正在悄然发生,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超过6850万人,减贫幅度达70%左右。

贫困县数量实现首次减少,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2017年底的3.1%,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目前,距离2020年只剩下不到三年的时间,战决胜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克最后堡垒的关键一程,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也正是今日,党中央,国务院组织开展的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和颁奖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今年总共有九十九位获奖者和四十个获奖组织。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扶贫人物荣获国家脱贫攻坚奖,他们的故事令人动容。

-----

-----

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决胜2020!

王喜玲 女

汉族,48岁

中共党员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喜林苗木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她,在2011年被确诊为癌症,为治病花光了家中积蓄,还欠外债11万元,2013年,其丈夫又因车祸身亡。

她,并没有因为命运的不公而退缩消沉,强忍病痛的折磨和中年丧夫的悲痛,成立合作社,当起“经纪人”,三年来累计收入达158万元,成为扶风县2016年主动“退贫”的第一人。

她,不仅率先脱贫成为致富标兵,还运用新技术,对接大市场,主动帮助43户群众种植苗木,带领1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8年1月入选“陕西好人榜”。

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决胜2020!

吴国良

男,汉族,32岁

中共党员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汤丹镇扶贫办原常务副主任

汤丹镇中河村原党支部书记

他,是一名普通中学教师,也是一名优秀的基层扶贫干部,是脱贫攻坚一线的“先锋者”。在牺牲前的一个月里,他强忍着病痛,在平均海拔2200米以上的高山上来回奔波,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汤丹速度”。

他,是云岭大地的“好战士”,由于忙于工作,几经家门而不入,没有探望年迈的父母,夫妻俩2014年结婚以来,没有留下儿女。

他,在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以身作则,深入群众,解决了中河村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棘手问题,提升了班子士气,使中河村各项扶贫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决胜2020!

王振美 男

汉族,93岁

中共党员

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六市乡六市村六市新街居民

他,是一位平凡的老人,他把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毕生的追求,坚定不移、矢志不渝,最终在91岁高龄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用执着的追求诠释了信仰的真谛。

他,是一位有情义的老人,他对四十多年前接受的一次救助常念于心,从此一生执着于做好事做善事,数十载扶贫济困回报社会,修桥铺路、救济乡亲,用一生的坚守践行无私的奉献。

他,是一位节俭的老人,他16年没有买过新衣服,是家人、邻居眼中的“抠门人”,却在年逾九旬时把一辈子省吃俭用存下的50万元倾数捐出成立“振美教育基金”,帮助乡里的贫困孩子上学。

老人用全部的力量倾注脱贫事业,用信仰之光照耀奉献人生,目前已资助困难学生235人次。

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决胜2020!

徐冬梅 女

汉族,56岁

九三学社会员

安徽行政学院副教授、副处长

驻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王寨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

她,情系“三农”,多次向组织请求:“我是研究农业的,应该去农村,把研究的东西奉献出来”。在她的言传身教下,研究生毕业的女儿当了扶贫村官,相濡以沫的爱人也主动要求去扶贫一线。

她,年逾半百,依旧与同事们一起走村串户摸实情,精准施策谋实招。她帮扶的王寨村迅速建起了光伏电站、就业扶贫车间和电子商务扶贫驿站,实现了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她说,“当个人理想与组织需求相契合时,那才叫幸福!”。哪怕肺癌、甲状腺癌缠身,化疗缠人,也不退缩;哪怕被直接从村里送进手术室,也无怨无悔!在组织强行将其撤回治疗时,她仍强烈要求重返扶贫一线,无愧为村民贴心的“徐大姐”、孤儿最亲的“徐妈妈”。

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决胜2020!

夏森 女

汉族,95岁

中共党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外事局研究员(已退休)

她,耄耋之年不忘初心、捐资助学,自2006年以来先后捐出多年积蓄和离休金188.7万元,用于改善中国社科院定点扶贫单位丹凤县、上犹县有关学校的教学条件,共资助78名家庭贫困大学生上学。

她,为革命老区捐资助学不图回报,捐献100万元设立“夏森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贫困大学生上学和改善教学条件,亲自审改“夏森助学金”实施办法,并强调“资助的学生不光要看他考入的是几类、几本大学,而主要看他的思想道德表现,资助的学生必须热爱祖国!”

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决胜2020!

张渠伟 男

汉族,52岁

中共党员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

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他,自2014年3月担任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以来,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

他,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患上严重“耳石症”和“青光眼”,不顾失去生命和双眼失明的危险,依旧昼夜战斗在攻坚一线,同时撰写理论文章、政策解答和宣讲课件10万余字,组织干群轮训10.9万余人次。

他,贡献才智,调研提出攻坚督战队暗访、专题片曝光亮丑、“七大”战役攻坚、九比九看问效、驻村纪检员和义务监督员双推监督等20余种攻坚方法,破解督导、推进、监管等三大难题。

他,创新设计“六个一”社会爱心扶贫,累计认捐认助社会扶贫资金7.2亿元。示范引领形成“铁军扶贫”“巾帼扶贫”“电商扶贫”“社会扶贫”等渠县扶贫特色品牌。渠县累计退出贫困村57个,减贫12.3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2%。

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决胜2020!

千千万万的他们奋战在扶贫一线,千千万万的他们心系贫困人群的幸福生活。农村扶贫改善了中国贫困人口生存状况,有效促进农村贫困人口的人权保障。脱贫攻坚加快了中国消灭绝对贫困的步伐,大幅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准。

“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有你们的参与,实现全民携手向美好目标迈进的愿望还远吗?

今日互动:

将获赠1017国家扶贫日定制纪念小惊喜

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决胜2020!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