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陪孩子不足12個小時不能當爸爸

近開播的《奇葩說》第五季,第一個辯題就引發了熱議:

父親一週陪伴孩子不足12個小時,是否應該取消爸爸的稱號?

一週陪孩子不足12個小時不能當爸爸

雖然我還沒有寶寶,還不是一位媽媽,但是我卻很贊同這個正方的觀點。

正如正方顏如晶所言:

孩子的人生是一部電視劇,從1集到20集。

你不看,卻問我,現在演到哪裡了?

我怎麼告訴你?誰能告訴你?

連續劇不看可以補,但孩子的人生是補不回的。

不看,就永遠看不了了。

一週陪孩子不足12個小時不能當爸爸

很多時候,父親有各種理由證明自己很忙,忙著陪客戶、陪領導、陪朋友、陪同事,卻唯獨忽視了給孩子的陪伴。

孩子是研究父母的專家, 能清楚地感知到父親的愛有多重。

也許在父親眼裡,所有的忙碌都是為了這個家。

但在孩子的眼裡,愛和陪伴緊緊相依。

一週陪孩子不足12個小時不能當爸爸

如晶說,如果讓現在讓她和父親一週共度12個小時,我會覺得這個時間太漫長了,不光是漫長,甚至還充滿了尷尬。因為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他,不知道該和他說點什麼。

我和我爸的通話基本上可以在兩分鐘以內講完,大概維持在一兩個月一次通話這樣的頻率。其實我們更像兩個有著血緣關係的陌生人,維持通話更像是在保持著一種儀式感。

時間是愛的刻度,質量是愛的精度。

工作永遠忙不完,而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長。

當父親功成名就時,卻發現一切面目全非。

孩子早已長大,不再是那個你想陪就能陪的小孩。

你們之間的疏離、陌生、隔閡,很可能會伴隨終生。

一週陪孩子不足12個小時不能當爸爸

“小時候,父母是我們唯一的觀眾,父母老了,我們是父母唯一的觀眾。我不會錯過你的後半生,也請你不要錯過我的前半生,我們有情有義。”

看的出顏如晶,因為童年缺少父親的陪伴,對於父親的概念太陌生,在她的內心深處,可能更多的是心酸和遺憾吧。

《世界需要父親》一書中談到:6歲孩子心目中的上帝形象通常來自於對自己父親的印象,而看得見、摸得著的「上帝」正是孩子所需要的。

孩子給的不僅是「爸爸」這個稱號

最早知道陳小春脾氣火爆,是因他常和媒體衝突,甚至大打出手。後來聽聞他童年經歷的不易,才有所理解。

他出生於一個及其貧寒的家庭,貧寒到為了生活,賣掉了他最小的弟弟。

他不得不早早輟學幹活打工,吃盡各種苦頭,還曾被父親用鐵鏈鎖在家裡。

有了Jasper後,他自然也是一副「嚴父」的模樣,耐心不足,暴躁易怒。

在節目中,常對兒子發脾氣。

但出人意料的是,Jasper總是用他的「柔情」來「征服」老爸。

一週陪孩子不足12個小時不能當爸爸

那一句「Can you stop angry now?」讓陳小春淚崩。

不論爸爸多過分,Jasper都說「沒關係,我願意每天、每天都和你做好朋友」。

一週陪孩子不足12個小時不能當爸爸

當爸爸自責是壞人時,Jasper立刻更正「你是一個好人」。

在爸爸為他洗腳時,拉著爸爸的胳膊說「謝謝你,爸爸」又讓陳小春紅了眼眶。

孩子用純真而美好的愛,療愈了這個童年缺愛的爸爸。

陳小春開始重新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和孩子的相處越來越融洽,也愛上了陪伴這件事。

陪伴,不僅僅是父親給予孩子的,也是孩子給予父親的一次機會。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男人能夠得到二次成長。孩子讓父親看清自己,實現自我和解、自我療愈,讓人生更完整、更豁達、更幸福。

再忙也要當個好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