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的故事,北大校徽竟然是魯迅設計,清華來自易經

校徽的故事,北大校徽竟然是魯迅設計,清華來自易經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校徽由魯迅先生於1917年8月設計完成。“北大”兩個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構成背對背的兩個側立的人像,而“大字”構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於,要“以人為本”;校徽的象徵意義在於,北大當肩負開啟民智的重大使命。 北京大學在2007年修改了標誌,在魯迅先生設計校徽圖案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標誌形似瓦當,兼有篆刻風韻,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色。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學正式發佈《北京大學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管理手冊》,並推出修改後的北大校徽標識。修改後的北大標誌是在魯迅先生設計的校徽圖案基礎上豐富和發展而來。北大確定了特定色值的紅色為標準色 ,並將其命名為“北大紅”。

校徽的故事,北大校徽竟然是魯迅設計,清華來自易經


校徽的故事,北大校徽竟然是魯迅設計,清華來自易經

清華大學

1914年,梁啟超先生到清華以“君子”為題做演講,以《周易》“乾”、“坤”二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為中心內容激勵清華學子發憤圖強。此後,學校即以此八字尊為校訓,制定

校徽。1917年修建大禮堂即以巨徽嵌於正額,以壯觀瞻。

校徽的故事,北大校徽竟然是魯迅設計,清華來自易經


校徽的故事,北大校徽竟然是魯迅設計,清華來自易經

復旦大學

上世紀80年代初,復旦大學學生在勞動的時候發現了一塊奠基石,這塊奠基石就是現在復旦大學校徽的原型。外據復旦大學老師說,這塊奠基石的發現地正是現在的力學系實驗室所在地,過去曾經是一片小樹林。被發現時,這塊大石頭被當作蓋子覆蓋在下水道出口上方,背面朝上,翻開之後能夠清晰的看到上面的圖案——圓形正中是“復旦”的古文字樣,上方是校訓,下方寫著民國九年。

校徽的故事,北大校徽竟然是魯迅設計,清華來自易經


校徽的故事,北大校徽竟然是魯迅設計,清華來自易經

浙江大學

1990年12月15日學校在浙江大學校報上公佈了浙江大學校標設計稿的二個方案。根據校領導的意見,校長辦公室同時委託工會和團委,發放了1200份印有兩個方案的選票,分別徵求教職工和學生的意見。通過比較,大多數師生員工傾向於方案一,即以傳統的"求是鷹"為主體所構成的校標設計稿。認為表現剛健、博擊個性的"求是鷹"已作為浙大的象徵,並在廣大師生員工和校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校徽的故事,北大校徽竟然是魯迅設計,清華來自易經


校徽的故事,北大校徽竟然是魯迅設計,清華來自易經

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校徽外形採用盾形的設計風格,該風格是中央大學時期流傳下來的。校徽的左下方及右下方為英文“NANJING UNIVERSITY”。校徽正中為南京市樹——雪松,寓意南大堅忍不拔的精神。雪松的下方為書圖案及“1902”字樣,點明南京大學的建校時間為1902年。校徽的上方中間部位為由“南京大學”的藝術字體所組成的圓形圖案,其兩旁各有一隻金陵辟邪貔貅),象徵著南京。

校徽的故事,北大校徽竟然是魯迅設計,清華來自易經


本文資源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