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深讲丨农信社系统4大新动能——解密常山模式:红马甲背后是什么?

永乐深讲丨农信社系统4大新动能——解密常山模式:红马甲背后是什么?

永乐深讲丨农信社系统4大新动能——解密常山模式:红马甲背后是什么?

近两个月来,中华合作时报首席研究员张永乐,在相关省、市农信社系统内部交流和公开讲座中,发表了针对农信社系统转型发展“三大模式”的解析。现将其中涉及“常山模式”的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如下,作为“永乐深讲”第5篇,供业界参考。其中所涉及的个别经营数据,在编辑时作了更新。

作者

中华合作时报首席研究员 张永乐

向大家汇报一下常山模式。

常山模式,源自浙江省常山农商银行,是余荣华董事长亲手开创的一条转型发展新路。这条新路,就像大家看到的,以“红马甲”为鲜明标志,以“邻居银行”为显著特征,以回归定位下沉扎根、“只做小,不做大;只做实,不做虚;只做土,不做洋”为根本遵循。而今,常山模式逐渐知名,但其背后隐藏的“机密”——农信社系统转型发展4大新动能,仍鲜为人知。

这些新动能,如果分开看,并非常山模式独有,但像余荣华董事长这样自觉、系统运用并在逆境中潜移默化迅速卓有成效,十分鲜见。

以下,是我两年来结合自己多年经营管理经验,以领导者视角,从管理创新层面,对常山模式跟踪调查后的深入思考。这些思考,既是对常山模式特殊性的概括,也是对业界领导者普适性的建言。这对转型期的农信社系统,甚至对成长中的常山模式本身,或将有所补益

一、分层打开常山模式

观察常山模式,可分为3层:表象层、中间层、核心层。表象层即红马甲、邻居银行,很多同行都熟悉。中间层即背景、文化核心层即新动能,这两层,真正了解的人不多,简述如下。

背景:被忽视的起点

常山农商银行,位于浙江西部山区小县。2015年,就在余荣华董事长到任不久(当时还没改制),旧账风险大量暴露,被列为浙江省农信社系统“4大高风险行社”之一,综合排名在全省21家条件相当行社中倒数第3。2017年,跃升至21家行社第1名、“考核一级单位”,普惠签约率、五级不良贷款率降幅、实际不良贷款率降幅等多项重要指标,位居全省农信社系统第一。凭借常山模式,常山农商银行一举化险脱困,稳固扎根当地,成功打响品牌,顺利完成改制,成为全省标兵。

有位董事长跟我讲,“当初老余到常山,可谓是奉命于危难之间!”回头一看,被动局面的彻底扭转,余荣华董事长仅用了不到两年。所以我讲,常山模式的起点,是“绝地反击”,志在必得。换言之,你要是真想学,也要拿出绝地反击、志在必得的气概。这是前提。

文化:隐藏的脉络

这方面,我在各省农信社系统内部交流和公开讲座中,汇报多次。我反复提醒大家,借鉴常山模式,重在看懂文化,把握两个基本点:

一是认清其文化本质,“以内生文化扎根县域,双品牌带动”;


二是把握其文化脉络,“绝地反击——暖银行——正向激励——快乐制胜”。这是关键。

核心:新动能

常山模式的核心,是从管理创新中开掘出新动能。这些新动能,成功解决了转型发展中传统管理方式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推动常山农商银行跨越式发展。借鉴常山模式,重在激发新动能,否则,必定似是而非。这是根本。

多地兴起的“红马甲热”,大多带有转型过程中的急功近利,不求深解,学的人多,成的人少。大家往往止于表象,简单地认为,只要穿上类似的红马甲进村入户、只要打出类似的邻居牌做民生金融,就能复制其成功,这是不现实的。热情过后,问题正在暴露。最近,几位董事长、理事长就直接跟我讲:“老余搞得好,我们好像学得不太对,感觉动力不足,越来越难推。”

为什么动力不足?问题出在哪里?持续动力从哪里来?红马甲背后究竟是什么?我一直倡导的常山模式,到底有哪些“独门兵器”?

这些疑问,可借助我提出的“转型树”理论,分层探究。

二、以“转型树”透视常山模式

“转型树”,与我提出的“农信社系统竞争力模型”一脉相承。简单讲,就是一幅基于“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信社系统转型发展路线图以定位为基础,以文化为根本,以4大新动能为内核,以领导力为源动力,建设富有生命力的树形银行。

永乐深讲丨农信社系统4大新动能——解密常山模式:红马甲背后是什么?

“转型树”分为3层:象征层、问题层、策略层

象征层是一棵树

这是一个生命系统,自下而上,分为根、干、枝、叶4部分。

问题层是突破点

与象征层对应,标明当前转型发展中管理者所面临的4大痛点:

1.树根与“”对应——怎样解决定位纠偏问题,确保大树长对地方不偏移?


2.树干与“”对应——怎样解决团队心态问题,确保树干健康向上不扭曲?


3.树枝与“”对应——怎样解决自我驱动

问题,确保树枝有力撑开不萎缩?


4.树叶与“”对应——怎样解决顶层设计问题,确保树叶层层递进不衰落?

解决好这些问题,自然根深、干直、枝繁、叶茂。至于花果,则是诸要素良性互动后的水到渠成。

策略层是新动能

与问题层对应,针对4大痛点,给出解决方案:

以“文化力”定位纠偏,实现业务下沉扎根;


以“同心力”同频共振,实现团队上下一心;


以“众筹化”激活个体,实现员工自我驱动;


以“

升维化”统观全局,实现完善顶层设计。

其中的文化力、同心力、众筹化、升维化,即环环相扣的4大新动能

4大新动能,属于领导力范畴,表现为管理创新。对当前农信社系统而言,较之IT应用等业务创新,新动能更为宝贵。因为,领导力才是真正的“发动机”,也是农信社系统最短板,一旦缺乏新动能,业务层面的创新及其运营,往往动力不足,难以持续。

常山模式综合运用了4大新动能,呈现出鲜明的常山特征。以下按“转型树”的逻辑顺序,以根、干、枝、叶分述之。

三、文化力:解决“根”的问题

目的是真正实现“业务下沉扎根

”。

当前农信社系统,特别是偏离定位、脱农太久的行社,怎样快速向“三农”归位、扎根,得到社会认同?这是很多行社“一把手”仍然感到头疼的难题。

常山模式的做法是,从文化抓起,以“邻居银行”“红马甲”重塑企业文化,统一思想,规范行为,以文化力消解归位扎根所面临的种种阻力。尤为可贵的是,这种文化是内生的,是余荣华董事长率领团队精心培育出来的,而不是盲目地“拼凑文化”,或是花钱从文化公司那里“买来”——实践一再证明,那些拼凑的、买来的“文化”,几乎全都是水上浮萍,毫无生命力。

常山模式的内生文化,具有旺盛生命力。每个要素都努力做到理念与行为协同,虚实结合、实至名归,最终孵化出相辅相成的“双品牌”:邻居银行、红马甲。这是常山模式最显著特征。

(一)邻居银行

余董初到常山时,首先打出的,就是“邻居”牌:建设邻居银行,以此扭转“做大、做虚、做洋”倾向,修正服务观念唤醒员工“一懂两爱”情怀——先统一思想,从思想上回归“做小、做实、做土”;再落实行动,全员进村入户,服务“三农”。

永乐深讲丨农信社系统4大新动能——解密常山模式:红马甲背后是什么?
永乐深讲丨农信社系统4大新动能——解密常山模式:红马甲背后是什么?

乡土文化中的“邻居”二字,包含了“熟悉”“近便”“热情”“可信赖”“相互关爱”“远亲不如近邻”等丰富含义,具有天然的亲和感。但员工面对农户时,这种亲和感已经淡薄。余董给我讲过一段往事,当时他在另一家行社任职,到乡下察看农保发放情况,发现人很多,网点很拥挤,年纪大的村民反应迟钝,年轻柜员就心烦气躁,态度很不友好。他马上提醒员工,请善待父老乡亲,并由此深入思考:我们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农户?

最终决定,“像对待邻居那样对待农户

”“像对待邻居那样对待所有客户”。因为,“顾客就是上帝”“客户就是衣食父母”等空洞口号已经很难引发共鸣。“邻居”二字虽然普通,却实实在在,通俗易懂,有情感基础。正如所料,这一理念,很快缩短了员工与客户特别是与农户间的距离,得到广泛认同。

邻居银行落地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言行一致

常山农商银行围绕“便捷、互动、贴心、粘合”,首先把该行人格化为常山人的邻居,尽所能帮助左邻右舍,推进民生金融、普惠金融。为了增加外勤人手,与邻居们密切互动,在全行总人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他们将中后台人员、柜员、客户经理人数占比,调整到1:1:1。这样的山区小县,2017年,常山农商银行新增农户贷款3913户、6.38亿元;到2018年上半年,基础业务入村率已经达到

71.7%,半年内进村举办“好邻居·金融夜校”280场,惠及19万百姓。

邻居不仅仅是农户,而是当地所有城乡居民,包括政府部门,只要他们有需求、有难题,邻居银行都会在依法合规基础上快速反应,热情相助。常山县政府曾专门给浙江省联社写《感谢信》,感谢常山农商银行“为推进常山县危旧房治理改造、五水共治、抗洪救灾、创国卫等工作作出的巨大贡献”。

可见,邻居银行已经和邻居们水乳交融。这与个别行社空喊口号、言行不一,形成鲜明对照。

(二)红马甲

红马甲,作为“战略性标志物”,与邻居银行一起,形成互动的“双品牌”,展开“两翼”,带动常山农商银行腾飞。

永乐深讲丨农信社系统4大新动能——解密常山模式:红马甲背后是什么?

红马甲队伍,以“帮忙最快捷、服务零距离”为准则,以“关爱、担当、合作、成长”为精神,以“我帮忙、我愿意”为使命,坚持带着责任做银行的事、带着情怀做百姓的事,立足当地并向外辐射,开展义工、帮扶、金融夜校等各类服务活动,深受群众喜爱。

常山农商银行最初穿上红马甲,只是参与公益活动时,对公益志愿者的简单模仿。因为,在公众印象里,做公益穿红马甲,理所当然,红马甲的公益色彩已经约定俗成,符号化了。常山模式创建者很快意识到,红马甲是一种深厚情感的表达,其符号含义——“公益”“规范”“热情”“关爱”“可信赖”,与邻居银行文化特征高度统一,于是,搭“车”而行,通过在红马甲上加印醒目的邻居银行LOGO和二维码、规范制作、规范穿着、规范言行、加快下乡支农敬老助学等,使红马甲与邻居银行强相关、与支农支小支微强相关、与公益性强相关,迅速树起品牌。我听常山县委、县政府领导讲,“红马甲,已经成为我们常山真正的靓丽名片!”

具有公益色彩的红马甲,既是物质的(红色的马甲),也是精神的(常山模式中的文化),它是邻居银行重要载体、鲜明标志和文化延伸。红马甲本身无言,却在人群中随时发出信强烈号:“我们是邻居银行!”“我们是常山农商银行!”“我们最热心、最专业、最可信赖!”

实践证明,红马甲这一醒目标志物,一下把邻居银行“点亮了”。在农村,在城镇,红马甲星火燎原,人气旺盛,常山农商银行因之成为当地13家银行“最耀眼的明星”。

红马甲落地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形神兼备

红马甲是业务和公益的结合体。马甲是“形”,公益是“神”,文化是“根”。推广红马甲,应注意3点:

一是四位一体。物、人、行(银行)、理念和谐统一,牢固绑定,有机融合,相得益彰,不能离散错位。只要穿上红马甲,就必须用心落实邻居银行理念。


二是义利并举。兼顾红马甲“公益”特性、邻居银行“银行”本质,有义有利,不能顾此失彼。


三是标准化。红马甲的制作和使用,一定要执行统一的标准。

做到这3点,并不容易。我问过几位学习红马甲的董事长并查看他们的活动照片,也去过现场、调查过其他行社,感觉问题不少。例如,穿上红马甲,有的仅注重城区展业,下乡服务往往蜻蜓点水,形式大于内容,淡化了回归“三农”、下沉扎根的初衷;有的穿着红马甲“治老赖”,一群壮汉全副武装,如临大敌,围追堵截,周边群众心惊胆战,红马甲公益、亲和的形象荡然无存;有的红马甲制作粗糙、穿着随意,员工扣子也不扣,敞着怀大大咧咧,让人觉得很不靠谱。也有的别出心裁,你的马甲是红的,我不学你,我用别的颜色,结果,白白错失红马甲固有的公益色彩和情感基础,无“车”可搭,独木难支,不伦不类。更何况,色彩本身具有相对固定的社会心理学含义,随意使用,很容易弄巧成拙。例如,橙色,容易联想到消防员、救生员,令人不安;蓝色,可能联想到消毒剂或是正在操刀做手术的医生,令人生畏。

类似细节,务请大家注意,因为,我们不是在穿马甲,而是在树品牌

品牌从属于文化,两者相辅相成。邻居银行、红马甲“双品牌”的确立,是常山模式文化力的重要体现。换言之,品牌是文化力的重要组成,没有品牌意识的文化,那不叫文化;没有文化底蕴的品牌,那也不叫品牌。

四、同心力:解决“心”的问题

目的是真正实现“团队上下一心”。

转型期间,行社“一把手”几乎无一例外面临“三心二力”挤压——我说的“三心”,是指监管层一心一意“降风险”“不低于”,股东心里想利润,员工心里想待遇;所谓“二力”,是指来自内、外两方面各种各样的经营管理压力。三心二力,就像5块铁板,把行社“一把手”挤压在其中,不在其位,不知其艰难!重压之下,有些同行乱了阵脚。为了应对三心二力,要么有病乱投医,造成经营管理上的混乱和新风险,要么以压力应对压力,把重担转移给员工,一味地挥舞绩效考核大棒,向下层层施压,造成员工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疲于自顾,无视其他,貌合神离,人心涣散,敢怨不敢言,甚至背地里悄悄联手“埋雷”并准备好退路。这极有可能演变成一种“新常态”:即使行社定位和理念正确,团队心态也会发生扭曲。这种扭曲力,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个别行社甚至日益增强。

怎样避免和破解这种扭曲力?

常山模式的做法是,“不硬压任务”,从人心抓起,以同心力化解扭曲力,激发新活力,形成同心同德、阳光向上的团队氛围,从根本上持续提升绩效。

“一把手”感召和凝聚人心的能力,就是同心力。我在“农信社系统竞争力模型”中,把同心力列为领导者核心能力——我把组织单元中的每一个人,都抽象为同一平面中的圆,按职责和能力大小,每个圆直径不同,其中,“一把手”直径最长。扭曲力主导的组织单元中,这些圆杂乱分布,所有圆心几乎没有重叠,或是按“山头”重叠为几组;同心力主导的组织单元中,一切小圆都被最大圆吸引,直至以最大圆的圆心为圆心,结为同心圆。

永乐深讲丨农信社系统4大新动能——解密常山模式:红马甲背后是什么?

怎样培育同心力?常山模式中的“暖银行”“正向激励”“快乐制胜”,是同心力重要源泉。

(一)暖银行

常山模式的底色,是“温暖”。我把常山农商银行称为暖银行,根本原因在此。“暖”,恰恰是余荣华董事长的精神特质,业内朋友曾称他“暖男”,的确如此。他把这种“暖”,渗透到日常经营管理中,面对任何艰难险阻,都能以柔化之。常山模式中的暖银行,有3个基本特点:

1

尊重、平等

“一把手”对员工的尊重和平等对待,是同心力重要基础。我接触到的每位常山农商银行员工,都能明显感到余董对他们的尊重,并因此感奋。他们私下跟我讲:“我就感觉在他面前我和他平等,没什么压力。他真是不一样,从内心尊重你,尊重你的意见”“人和事分开。事不对就直接点出来。可是先进也好,后进也好,对人,他从来都是尊重你。不是表面文章,真心实意的。”

2

公开、公正

公开、公正,是保证团队健康成长和效率最大化的重要因素。这4个字,大家都喜欢讲,但未必真的喜欢做。咱们各行社“一把手”能坐到今天的位置,都是曾经沧海,大多信奉传统文化中的“权谋”。所以,关于“公开、公正”,有的行社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私下里还是长官意志,小圈子,有打有拉,动手动脚。常山农商银行可谓是一股清流。以内部公开竞聘为例,我暗中做过比对,有的行社把规则摆在桌面上,但在桌面之下,隐藏着强烈的主观因素,常山农商银行却努力排除各种干扰,是我观察范围内“最干净”的行社之一。

3

实事求是、言语实在

实事求是,我党光荣传统,大家都知道。言语实在,主要针对“一把手”而言,和员工交流,要发自内心,立场鲜明。这一点,对员工心态和团队本身的成长,影响至深,却往往被忽视。很难想像,在亟需实干的农信社系统中,一位不切实际、言辞浮华的领导能带出怎样的团队、培育出怎样的文化。有位系统外的董事长,我曾在不同场合听过他的致辞和主题发言,每次都是遣词造句极尽浮华,唐诗宋词元曲、林肯罗素莎士比亚、人工智能区块链,娓娓道来,不知所云,听得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我不知道别人感觉怎样,悄悄一问,大家窃笑不已,有位领导还用网络流行语表达了“敬意”。后来深入观察,果然,那家银行的扭曲力,十分明显。

同心力强大的领导,话风一定是实在的。举个余荣华董事长的小例子,改制前,他在内部竞聘动员会上的讲话,一如既往地立场鲜明、简洁实在。其中有这么一段(他是郑重写在纸上,而非脱稿“补充几句”):“如果大家对你平时的工作评价不高、自身的工作业绩又差,即使再托人、再找关系,联社党委也不敢用你、提拔你,也无法向组织交待。所以,请大家不要找来找去,给我们领导也减少一些无谓的压力。我这个人一直以来也反对找关系、送礼,所以请大家这段时间也不要来我家。”三言两语,员工放心。

员工也一样,言语和文字尽量简明、实在。我曾对比常山农商银行和兄弟行社各种形式的员工下乡日记,总体看,前者实实在在,数据、问题、建议,简洁明了。兄弟行社有的员工却令人生疑,缺少数据,不谈问题,没有建议,反倒文笔流畅地抒情写景,猛一看,还以为是参加“乡村振兴征文大赛”。

(二)正向激励

正向激励,重在以精神力量从正面引导,而不是“发扬老传统”,不断地强化物质力量,拿钱说事,奖钱罚钱。目前,以单纯依赖绩效考核为重要特征的物质化管理,其离心作用,正在各地悄然加快发生。这一点,我在《警惕10大误区:农信社系统正在跨越的关口》中有所阐述。各行社能否

统筹兼顾精神化和物质化两种管理手段,尽量降低甚至避免“物质化”管理带来的副作用?这取决于“一把手”的理念和方法。常山模式中的两个小方法,简单有效:

1

点 赞

常山农商银行有个红马甲微信群,员工都在其中。刚提出红马甲下乡时,很多员工并不情愿。你想,好好的行服高大上,套个红马甲算什么?另外,下乡能搞出多少业绩?傍个大户多舒服。对此,余荣华董事长并没有强制员工必须执行,不批评,不罚款,而是提醒大家“就当出去玩”,并欢迎员工在群里晒晒红马甲下乡照片。年轻人喜欢新鲜事,农村山青水秀又好玩,有的就抢先穿着红马甲去了,一下乡就在群里、朋友圈里发自拍。余董也不说话,只要有人发照片,他就点赞。几位年轻员工回忆当年,跟我讲:“我一看,董事长点赞了!这个有面子,挺刺激,所以更来劲了。”“董事长给他点赞了,他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能啊,所以斗志昂扬就进村了。”就这样,一个简单的赞,很快带动全员。

永乐深讲丨农信社系统4大新动能——解密常山模式:红马甲背后是什么?

2

积分制

以红马甲为例,参与相关活动的员工,都会按规则得到相应的积分,积分按年兑换、清零。兑换的东西,不是钱,而是更具精神获得感的荣誉性激励——培训机会、家人享受体检、优先参与年度评优等。事实证明,积分制的效果,远远超过金钱奖励。

(三)快乐制胜

这是要害。

十多年来,“快乐工作”成了国内流行语,各行各业老总公开谈论管理经验时,几乎都以“快乐工作”的捍卫者自居。但真相是,能做到这一点的,凤毛麟角。但是,当很多董事长、理事长、行长问我,常山模式最能打动我的是哪一点?我马上毫不犹豫地回复:“快乐制胜”。

快乐制胜的关键,是“一把手”能担当。

一位知情的理事长告诉我,余荣华董事长刚到常山时,一看各方面情况,压力不小——

“当时他就下定决心,他说,‘我绝不能仅仅依靠绩效考核,把经营上的压力直接压给员工。我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拿出具体的策略和方法,让我的员工带着情怀,快乐地去工作’。说到做到。了不起!”

这话很关键。因为,常山模式正是肇因于此;常山农商银行近几年取得的成绩,都在此处萌芽;常山农商银行员工所能感受到的快乐,都与此直接相关。

员工为什么不快乐?主要是背负双重压力,身心俱疲:一是,只有层层施压的任务指标,却没有层层完善的有效方法,

身累;二是,只有“团结奋进”之类的空洞口号、表面文章,却没有强化同心力的团队氛围,心累。“一把手”不解决这两点,员工凭什么快乐?

余董很好地解决了这两大问题——不但借助文化力为大家设计了红马甲、邻居银行、“以内生文化扎根县域”的好办法,而且通过与众不同的领导风格,营造出温馨友爱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当他发现化解不良压力太大,员工因此陷入集体性焦虑时,当机立断,把其中压力最大的部分(30万元以上不良化解)上收到总行,设置专门的不良处置中心,由中心4名员工、分管副行长、董事长,共6人,把压在员工身上最重的担子挑了起来(他挑得最重)。这才使得红马甲们能以“就当出去玩”的心态,相对轻松地进村入企、支农支小支微,打响红马甲和邻居银行两张牌。

同心力落地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一把手”的人格魅力和领导力

常山模式强大同心力的形成,首先得益于余荣华董事长的个人素养,他的人品和能力,赢得员工的尊重和喜爱,团队因此归于一心。很多领导认为,90后员工“不好管理,简直没有共同语言,互相不理解”,可当我私下分别询问常山农商银行几位90后,怎样评价余董时,他们竟然异口同声:“余董,一个字,!”“酷”,就是既肩负重担,又潇洒自如既努力工作,也享受生活。这是90后新生代员工对领导者的最高评价。一位赢得90后员工敬重的领导,一定是全体员工敬重的领导。

此外,必须高度重视精神化管理。统筹兼顾,在物质化管理的绩效考核之上,为精神化管理预留出足够空间。不少董事长、行长私下向我打听常山模式细节,例如:红马甲业余时间开展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这在绩效考核系统里怎样定价计酬?听到类似问题,我只能苦笑,因为,在常山模式中,这些事属于精神化管理范畴,跟钱没什么关系。

两年来,我观察过200多家行社,发现个别行社同心力问题比较严重,表面和气,背地里“一把手”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距离很远,三五成群,互不理解,相互埋怨。于是,“一把手”不得不更加依赖物质化管理,恨不能把员工一切行为全都纳入量化考核,结果,“人人自扫门前雪,谁管他人瓦上霜”,同心力越来越弱。对此,我们要警惕。

五、众筹化:解决“人”的问题

目的是真正实现“员工自我驱动”。

多年前,外部环境形势大好,互联网时代新的管理思维还在萌芽,员工积极性被领导的权力和物质化管理驱动,看权脸色,拿钱说事,“胡萝卜+大棒”几乎解决一切问题。但在当前共克时艰的转型期,互联网时代管理新思维已经渗透业内,物质化管理越来越力不从心,怎样激发员工自我驱动,成为管理上的难题。

很多优秀董事长两年前就跟我讲,当领导的一定要跟上形势创新管理,因为,员工的积极性逐渐难以激发,特别是年轻人,奖点钱、罚点钱根本不在乎,甚至一言不合撂挑子不干。还有一位理事长恨铁不成钢:“推两下走一步,推一下不挪窝,也不能全开了,员工这样,我很难!”“难”,直接原因,是员工自我驱动力弱化,但本质上,问题仍然出在“一把手”——没有激发出新动能。

余荣华董事长通过“众筹化”,解决了员工自我驱动难题。

众筹化,即在逐步优化的组织结构之上,将互联网时代的众筹方式,引入日常管理,基于文化力和同心力,实现共同目标感召下的员工自动自发自我驱动。互联网中的众筹行为,包含3个要件:开放式的平台、发起人和事项、参与者。常山模式中的众筹化,与此相应,也包含3个要素:

(一)平台开放

常山农商银行正在成为开放式大平台,员工被共同的目标吸引,加快融入其中,各竭其力,各建其功。开放的过程,就是员工接受感召、自我驱动的过程。

余荣华董事长曾跟我讲:“我的心态是开放的,希望员工的心态也是开放的,因为大家本来就是一起做事,每件事都是大家的事,每个人都要主动出力。”“讨论问题的时候,我掌握战略方向,但是很多具体问题,我反对只听我讲,鼓励大家多说,员工想得越细越好、说的越多越好,自己的动力就越来越大。”为了充分激发员工“自己的动力”,他甚至买来很多关于合伙制的图书,与员工分享,共同研究“新合伙制”,并以此启发他们:常山农商银行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此之上,每个人都将是

真正平等的合作伙伴,大家群策群力,一个目标一条心,一起打拼一定赢。

丰收驿站(金融便民服务站)认领制度,就带有“平台开放”特征。

为做实“三农”服务,几年前,余董在浙江省内率先提出“村级金融”,调任常山后,设立“村级金融事业部”,与红马甲、邻居银行相协同,加速业务重心下沉。丰收驿站覆盖农村,是村级金融重要服务载体,由基层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运营维护。但在常山模式中,丰收驿站这一相对封闭的条线被彻底“开放”了,实行全行4个层面叠加认领:属地员工对口认领、辖区客户经理认领、辖区综合柜员认领、总行联系部室人员认领。通过认领,再加上“周二下村日”制度,上至董事长,下至一线普通员工,包括前中后台,常山农商银行所有人都和丰收驿站建设直接相关。于是,丰收驿站变成了所有人的事,主动认领的众筹化方式,也增强了员工自我驱动力。

(二)年轻化

众筹化需要热情和主动性。年轻人有活力,有激情,最容易“激活”。因此,对众筹化而言,员工队伍年轻化,特别是干部队伍年轻化,十分关键。这方面,常山农商银行通过传帮带和公平竞争,为优秀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35岁及以下中层干部占比,已经位居浙江省农信社系统第1名。我和常山农商银行很多员工交谈,往往第一印象就是,年轻有为。这样风华正茂的员工队伍,面对开放式平台、众筹化认领,怎能不生龙活虎!与很多兄弟行社相比,他们内在的自我驱动力强劲、持久,甚至不需要外在的力量再去“推一下”。

今年9月,常山农商银行在衢州市金融系统2018年数据挖掘大赛中,拿到了总分数并列第1、综合评价以微小差别名列第2的好成绩。这很不容易,因为与当地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同行相比,常山农商银行技术力量并不强大。我意识到,这支参赛队伍一定很年轻、众筹化思维一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一问,果然是,参赛的5人团队本身,就是“众筹”的结果,他们来自不同部门。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5岁,90后有3位,另两位是80后。并且,他们不依赖行政指令,而是运用众筹化思维,迅速凝聚了“所有的红马甲们”群策群力,在很短时间内丰富和完善了参赛作品。这件事我印象很深,至今我还能按年龄大小说出他们的名字:马俊杰、江治文、朱熹茜、徐宏斌、蒋萌。

永乐深讲丨农信社系统4大新动能——解密常山模式:红马甲背后是什么?

很多领导向我感叹,90后客户不好抓,因为不太懂他们的行为习惯,很难切入。我就讲,你说的“不懂”,那是你不懂,可你行里的90后员工懂啊。你为什么不“众筹”一下,汇聚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呢?

(三)信 任

没有信任,就没有众筹化。信任,首先来自“一把手”,用余荣华董事长的话讲,就是:“我相信我的员工能做好。”领导信任,是员工自我驱动力的重要保障。某农商银行有位年轻行长,自我驱动力很强,他给我讲过一段往事:几年前在另一家银行担任副行长,决定以众筹化方式推进一个项目,非常有把握,但被领导喊停,理由是“这些人哪靠得住?”这就是信任出了问题。

众筹化,死于不信任

当然,信任是有前提的,如果没有文化力、同心力作为基础,领导者盲目地“你办事我放心”,当甩手掌柜,那样的“信任”就成了未经训练的走钢丝。

众筹化落地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一把手”把员工视为事业上的“合伙人”

常山模式中,在余荣化董事长带动下,“合伙人”意识、合作共赢理念,正在激发出源源不断的自我驱动力。员工不仅在自己的“小格子”里奋发向上,而且在全行这个“大平台”上踊跃有为:“我们一起努力!”

与之相反,有些行社领导把员工当成流水线上的“机器人”,“你必须完成我的指令”“你给我好好干”。结果,领导与员工之间,往往只剩下简单的雇佣关系,员工的自我驱动力逐渐衰竭。

六、升维化:

解决“事”的问题

目的是真正实现“做好顶层设计”。

当前,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剧烈冲击,管理中的内外部不确定因素骤增,各行社“一把手”顶层设计能力正面临空前考验,对工作事项特别是战略性事务的总体布局,成为薄弱环节,“以事促人”的好传统,也往往因此难以发挥作用。

2016年下半年至今,我连续跟踪东、中、西、东南4大区域12个省份的24家行社,观察其工作部署,特别是内部相关重要讲话。结果发现,两年内有的领导讲的,往往仍然是上级传达的“原则性问题”,有政策无策略、有方向无方法,今年和前年讲的本质上并无不同,仿佛旧事重来。或者,“新事”也有,只是零星分散,随意性大,缺乏清晰的顶层设计和层次感。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员工除了老一套,“无事可做”,或“有事也不愿做”。员工因此逐渐失去工作中的新鲜感,日益疲态。

常山模式利用升维化避免了类似问题。“升维”,就是提升维度,不仅在二维平面上把事设计好、做好,还要在更高维度拓展空间,长远布局。我曾问余荣华董事长,怎样才能当好董事长?他回答了4点,其中一点印象深刻:“

系统化地设计事,让员工有事做”。言语朴实,意味深长。他说的“事”,具有升维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拓展和完善工作面

围绕工作目标,调动人力物力在同一工作面推进,这是业界普遍采用的做法。例如,按业务条线向前或同时向周边伸展相关事项,以事推事,同维度递进。区别在于,有的行社脉络清晰,结构完善,相互勾连,形成合力;有的则往往单兵突进,结构松散,缺少配合。常山模式中的每一项主要工作,都能在工作面上发现完善的“路线图”。从不同的角度,都能拎出一条类似“下沉扎根-邻居银行-红马甲-金融夜校-周二下村日”的线路,所有“点”和“线”,都围绕核心目标,不断丰富完善,拓展成一张细密的“工作网”。

常山模式的工作面中,有7个关键节点,即“七个一”:

一个邻居品牌、一件红马甲、一家丰收驿站、一堂金融夜校、一项信贷方针、一张网格、一张邻居卡。

这“七个一”,以独创的一个邻居品牌、一件红马甲为引领,融入了浙江省农信社系统的经验精华,如省联社提出的一项信贷方针(只做小,不做大;只做实,不做虚;只做土,不做洋)。每个“一”的背后,都对应着详细的落实步骤、行为准则、精神化激励措施、物质化考核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永乐深讲丨农信社系统4大新动能——解密常山模式:红马甲背后是什么?

最近,“七个一”又有拓展,正在变为“九个一”——增加了“一家慈善基金会

”“一个红马甲俱乐部”。其中,2018年8月13日由常山农商银行注册成立的“浙江好邻居慈善基金会”,已经开始运作。

工作面的拓展和完善,永无止境。

(二)立体升华

仅有工作“面”还不够,必须以此为基础,构建更高维度的工作“”:向另一个维度即社会认同攀升,由此把工作面中的某些“事”,升华为真正的品牌,以此牵引整个行社由平面成为立体,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站”起来

常山农商银行“邻居银行”“红马甲”双品牌的初步确立,以及“公益慈善”牌的亮相,意味着他们在立体升华方面,已经赢得阶段性成功。

有的董事长和我沟通,认为自己也树立了品牌,例如,该行的美誉度、某个特色支行、某款线上产品等。但我认为,那些仍属于工作面中的“事”,并没有借助丰富的文化内涵、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实现立体化升华。所以,它们并不是品牌。

永乐深讲丨农信社系统4大新动能——解密常山模式:红马甲背后是什么?

升维化落地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创建品牌

只有打造出品牌,才意味着升维成功。否则,仍将置身于平面中。

在一定程度上,创建品牌,是最大的顶层设计。只有品牌的创建、维护、提升,才能让所有员工保持清晰的方向感,以及持续“有事做”的新鲜感。

有位董事长考察常山模式之前,先和我沟通,提出一点疑虑:下达经营指标才能让员工有事做,品牌能行吗?

对此,我谈了3点:

一是,用经营指标调动员工,属于传统的压力工作法,是必要的。用品牌建设调动员工,属于管理创新中的快乐工作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任务指标,员工感觉不到太多压力,心态相对轻松,甚至带着“玩”的心态做品牌,结果,“仿佛无心插柳柳成荫”,品牌、业绩双丰收,常山模式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二是,品牌建设也有指标,与经营相融合。例如,针对邻居银行品牌,常山农商银行不但制定3年工作目标,还设立“品牌响应指数”,分为4大类25小项,每一项都与具体业务紧密结合。


永乐深讲丨农信社系统4大新动能——解密常山模式:红马甲背后是什么?

三是,借鉴常山模式解决“事”的问题,“让员工有事做”,一定要统观常山模式全貌,文化力、同心力、众筹化、升维化,缺一不可

由工作面升维到品牌,属于质的飞跃。未来,银行业可能不需要“场所”,甚至不需要太多员工,但一定更加需要品牌

结 语

常山模式,仍在成长中,并非尽善尽美,但其成功探索,为农信社系统转型发展,拓宽了想像空间。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体,学习借鉴,必须深入核心层,用心体会。同时,常山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与特定时期内外部环境,以及余荣华董事长本人的个人素养、精神面貌、处事风格、领导力,紧密相关,很难完全复制。但其中蕴含的4大新动能,各行社都可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新时代需要新动能。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面向未来,我们别无选择。

因为:时代变了。你的旧船票,登不上新客船。

回顾 · 永乐深讲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