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督察:廣東非法轉移傾倒十分猖獗 敷衍整改問題常見

环保督察:广东非法转移倾倒十分猖獗 敷衍整改问题常见

2018年6月5日,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廣東省開展“回頭看”工作動員會在廣州召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決策部署,2018年6月5日至7月5日,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對廣東省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針對固體廢物汙染問題統籌安排專項督察,並形成督察意見。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督察組於2018年10月19日向廣東省委、省政府進行反饋。反饋會由馬興瑞省長主持,張寶順組長通報督察意見,李希書記作表態發言,翟青副組長,督察組有關人員,廣東省委、省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及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等參加了會議。

督察認為,廣東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大民生工程、重大發展問題來抓,一任接著一任幹,督察整改工作取得顯著進展和成效。

2016年11月以來,廣東省累計召開省委常委會13次、省政府常務會20次、省政府專題會27次研究部署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先後出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等10個改革文件,汙染防治三年攻堅戰等5個工作方案,南粵水更清實施計劃等18個政策文件,把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的要求貫穿到產業發展、科技創新、鄉村振興、民生保障等工作部署之中。黨政主要領導以上率下,不護短、不遮醜,直面整改難題,現場督察重點難點整改任務,並牽頭負責督導茅洲河、練江等流域汙染整治。廣東省統籌新增安排150億元,全面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和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2017年全省下大力氣進行汙水收集管網建設,新建管網5950公里,其中深圳2009公里、廣州1392公里、東莞688公里,為打贏“碧水保衛戰”奠定良好基礎。

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出臺《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清單》《廣東省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實施辦法》,修訂《廣東省環境保護責任考核辦法》,並增加地市黨委班子作為考核對象。積極探索綠色用人導向,僅2017年就移交生態環境損害問題208件,其中移交組織人事部門12件,移交紀檢監察機關196件,對762名領導幹部開展責任追究。全省累計投入資金1.3萬億元,實施“三舊改造”項目10242個,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堅持在調結構、轉方式、降能耗上下功夫,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從2016年的49.3%,提高到2017年的53.2%,煤炭消費比重從40.5%下降到37.9%。在經濟體量位列全國第一併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特別是珠三角地區PM2.5濃度連續三年實現達標,為我國區域大氣汙染治理提供了示範。

廣東省高度重視此次“回頭看”工作,邊督邊改,立行立改,推動解決一大批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截至2018年8月31日,督察組交辦的6077件生態環境問題已基本辦結。責令整改5556家;立案處罰1673家,罰款11213萬元;立案偵查94件,拘留199人;約談655人,問責728人。

督察指出,廣東省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雖然取得顯著進展,但整改不平衡問題突出,部分整改任務未達到預期目標,甚至存在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等問題。

一是一些地方和部門思想認識不到位。一些地方、部門和領導幹部仍然存在對生態環境保護口頭上重視、行動上輕視、工作上忽視的現象;有的領導幹部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理解不深不透,在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決心不夠、魄力不足,以致整改工作流於形式。汕頭市對練江汙染治理的重要性、嚴肅性認識不足,時任主要領導在督察反饋後僅帶隊現場督導過1次,此後再未帶隊組織專題督辦檢查。汕頭市及潮陽區對練江汙染問題視而不見,對治汙工作能拖則拖,2015年廣東省出臺練江汙染整治實施方案,但整治項目幾乎無一按時完成。練江至今仍是全省汙染最重的河流,水質仍呈下降趨勢,2017年練江入海斷面氨氮濃度為6.86毫克/升,同比上升33.5%。

廣東省整改方案明確,2008年6月後建設的位於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項目,應在2018年6月底前全部依法拆除或關閉,但韶關市對此研究不多,直至2018年2月才組織排查,排查後又未及時組織清理,導致整改工作嚴重滯後。直至“回頭看”進駐後,才匆忙印發通知,強制清退和拆除,造成不良影響。

二是一些地方和部門不擔當、不碰硬。部分地區在推進整改時遇到阻力就畏縮不前、遇到問題就繞著走。茂名市粵西危險廢物處置中心項目是國家規劃建設的危險廢物處置重點項目,但歷時15年仍未建成。群眾多次舉報惠州市博羅縣泰美鎮水安圍村畜禽養殖汙染問題,但當地不敢查、不願改,此次“回頭看”發現,養雞場不僅沒有清理,甚至規模還在擴大。

在打擊固體廢物汙染犯罪方面不擔當、不碰硬的問題尤為突出。廣州海滔公司傾倒汙泥案於2018年4月案發後,相關部門前期工作力度不夠,直至“回頭看”期間廣州市公安機關全面介入調查後才水落石出,海滔公司非法牟利,涉嫌汙染環境、合同詐騙、串通投標等犯罪行為,涉案金額超過億元。肇慶市6·11跨省轉移固體廢物案案發前,肇慶市環保部門已於2018年5月18日查封涉案危險廢物,但由於監管鬆懈,導致該批危險廢物在“回頭看”期間被非法轉移至廣西。惠州市博羅縣羅陽鎮九村危險廢物傾倒案2016年5月由縣環保局移送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但犯罪嫌疑人長期逍遙法外,直到“回頭看”督察調閱案卷的當晚,才緊急將犯罪嫌疑人抓捕歸案。

三是敷衍整改問題較為常見。陽江市上報7條黑臭水體整治初見成效,但2017年以來沿岸僅新增約1公里的納汙幹管,超標汙水直排環境。肇慶市長期未從截汙納管上解決羚山湧的黑臭問題,水體氨氮濃度高達16.9毫克/升,遠超過輕度黑臭標準。中山市在管網建設中盲目樂觀,放鬆工作要求,2017年僅建了96公里,不到全省當年建設總長的2%,截至督察時仍有1/3的汙水處理廠進水化學需氧量濃度長期低於90毫克/升,全市1033條河涌近半水質為劣V類。

2016年第一輪督察以來,潮州市雖然加快管網建設,但第一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容改造工程尚未完工,配套主管網尚未接入,建成的管網未能發揮效益;第二汙水處理廠年度管網建設任務雖已完成,但配套管網缺口依然較大。“回頭看”時,兩家汙水處理廠仍然從附近河涌抽水處理。楓江深坑省考斷面2017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濃度較2016年分別上升7.8%、11.4%;2018年1—6月,較上年同期分別上升31.1%、5.5%,水質繼續惡化。

粵東西北地區1013個鄉鎮目前僅有203個建成汙水處理設施,一些建成的鄉鎮汙水處理廠由於管網和管理等問題也難以正常運行。督察發現,在推進鄉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過程中,一些大型企業投標搶標積極,但中標後項目推進不力,甚至“綁架”政府,導致工作被動。揭陽市佔隴汙水處理廠等9個鎮級汙水處理項目,2015年北控水務以PPP模式低價中標後,藉口實際投資可能遠超投標報價而遲遲不肯正式簽約;廣東廣業集團中標9個示範縣的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標的金額高達76億元,但所有中標項目均未達到建設進度要求。

四是表面整改、假裝整改問題突出。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對黑臭水體整治審核把關不嚴,導致漏報、虛報、謊報問題時有發生。全省上報243段黑臭水體194段已完成整治工程,實現不黑不臭目標,但實際有30餘段已上報完成黑臭整治的水體,截至“回頭看”時仍為黑臭。

有些地方在管網建設中弄虛作假,肇慶、茂名市2018年2月上報2017年管網建設缺口為77公里和173公里,但兩個月後卻又上報超額完成任務。經核實,肇慶市將高新區2010年之前建成的90公里管網作為2017年整改成果,實際該市納汙管網缺口巨大,市區4個汙水處理廠均以河涌收集汙水,汙染嚴重。茂名市將未建成的80.7公里管網充數,由於管網不完善,電白、化州等區(縣)每天5萬多噸汙水直排環境。

清遠市為完成海仔大排坑黑臭整治任務,以便通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測評,在既沒有截汙也沒有清淤情況下,臨時調水稀釋,便上報治汙工程已完成,並聲稱取得了“清澈見底、魚類成群”的整治成效。針對瑞滔環保公司約4萬噸汙泥去向不明問題,惠州市則用提高制磚汙泥摻燒比例來虛假應對督察,直至省公安機關介入調查並發現企業製作兩套臺賬後,才使真相大白天下。湛江吳川市群眾反映廢舊塑料加工汙染問題,吳川市在整改時本末倒置,將工作重點放在設法完善相關審批手續以使汙染項目合法化,現場督察時整個區域臭味明顯,群眾意見極大。

專項督察發現,廣東省在固體廢物管理方面雖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問題依然突出,部門協作不順,監管打擊不力,固體廢物非法傾倒處置問題多發頻發。

處置能力結構性失衡明顯。粵西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廣東省危險廢物綜合處理示範中心二期、廣州市廢棄物安全處置中心二期、東莞虎門立沙島危險廢物綜合處置工程等一批規劃要求建設的重點項目一拖再拖,均未建成。韶關市的粵北危險廢物處置中心雖已建成,但受所在區域血鉛事件影響已停產近4年。針對固體廢物處置能力,各地政府主動謀劃不夠,很多地方應建未建,導致全省固體廢物處置能力結構性失衡問題明顯,全省焚燒類、填埋類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缺口分別高達15萬噸/年和10萬噸/年。

非法轉移傾倒十分猖獗。2015年以來,全省危險廢物非法處置傾倒案件多達200餘起,非法轉移傾倒點遍佈全省21個地市。陽江市宏湘金屬加工廠違法轉移、傾倒危險廢物達2萬餘噸;江門市長優實業有限公司產生的含鎳危險廢物2.1萬噸非法傾倒於廣東陽江、江門和廣西梧州等地。生活汙泥違法傾倒更為猖獗,深圳、東莞、惠州、茂名、陽江、肇慶等6個地市均存在非法轉移傾倒汙泥問題。大量生活垃圾跨界傾倒,2015年以來,全省非法跨界傾倒生活垃圾案件100多起,傾倒垃圾數十萬噸。

違法違規處置問題嚴重。一些具備危險廢物經營資質的企業常常“空手套白狼”。惠州鑫隆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將自身接收的4.97萬噸危險廢物倒賣給4家無資質公司處置,其中1家公司2017年9月向肇慶市高要區非法傾倒危險廢物90.9噸;茂名全市8家持廢礦物油類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加工企業均借市場壟斷地位,採取簡單混合工藝,牟取暴利。陽江市有源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處置中心無危險廢物經營資質,卻收受皮革企業危險廢物;中山民東有機廢物處理有限公司將24.5萬噸沼渣直接填埋在中山市多處建築工地。

督察要求,廣東省委、省政府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深化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要以推動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為契機,系統推進水汙染治理工作,強化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力度,加強對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的監管。要依法依規嚴肅責任追究,對於落實責任不力的問題,要責成有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調查,釐清責任,並按有關規定嚴肅、精準、有效問責。

督察強調,廣東省委、省政府應根據督察反饋意見,抓緊研究制訂整改方案,在30個工作日內報送國務院。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實情況要按照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

督察組還對發現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進行了梳理,已按有關規定移交廣東省委、省政府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