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爛嘴角」就是上火嗎?答案沒那麼簡單

经常“烂嘴角”就是上火吗?答案没那么简单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因反覆發作口腔潰瘍(俗稱“爛嘴角”)而倍受折磨。儘管患者在飲食上非常小心翼翼,一點“上火”的東西也不敢吃,甚至經常吃清熱解毒的中成藥或消炎藥,卻仍然被“爛嘴角”虐千百遍。

经常“烂嘴角”就是上火吗?答案没那么简单

口腔潰瘍反覆發作看似像“上火”表現,但未必是實火,很可能是“真寒假熱”體質所引起的虛火上炎。

因此,濫用寒涼藥物不但南轅北轍,還可能導致脾胃虛寒,口腔潰瘍更加纏綿難愈,且容易出現食慾不振、腹脹腹瀉、手足不溫等症狀。

人的體質比較複雜,臨床辨證為純寒或純熱的體質很少見,大多數人為寒熱錯雜型體質。中醫所說的“真寒假熱”的體質是指“寒為真症,熱為假象”,表面看起來像是“上火”的症狀,如長期口腔潰瘍、失眠、煩躁、面部長痤瘡等,其本質卻是陽虛所致。

如果患者既有寒證同時也有熱證的症狀表現,那麼,該如何判斷真相到底是寒還是熱?

中醫辨證一般採取“內外不符信內,上下不符信下”的原則。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出現口腔潰瘍、口苦、咽痛,貌似是熱證,但同時又有大便稀、手足不溫、少腹冷痛等典型的上熱下寒症狀,則下症為本質,是真陽虛。

在正常的臟腑功能中,本應是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即腎水引導心火往下走,使心火不會過熱過盛。若腎陽虛衰,則虛陽不固,容易外越,導致腎水不能上濟心火,心火旺盛上浮,從而形成“上熱下寒”的體質。

這種體質的患者,吃點溫燥的食物就會出現長痘痘、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上火”症狀,而像痛經、腹瀉、不孕不育等下部虛寒的症狀依然存在。

在治療上,不能用單純的寒涼藥物瀉火,宜清補兼施,先把虛火引到下焦,同時滋陰以斂上越的陽氣,則上熱自清,下寒亦暖,使心腎相濟、水火既調。

通訊員 禤影妍

圖/源自網絡

推薦文章:

關注我們

经常“烂嘴角”就是上火吗?答案没那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