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高度谋划我区装备制造业发展

从战略高度谋划我区装备制造业发展

装备制造业被称为现代工业的“母机”,是为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它是工业的心脏和国民经济的生命线,是支撑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石,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完全取决于装备的水平。

我区装备工业发展起步较晚,经过50多年的艰难发展,在矿山机械、仪器仪表、机床工具、电工电器、铸件铸造、机械基础件等产业已有一定规模和基础。同时,新能源装备、机器人、专用汽车等产业正在兴起。然而,近些年来,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受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以及投机盛行等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区工业三大支柱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呈逐年下降趋势,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5%,到目前不足5%,与占全国工业1/3强的全国装备工业相比、与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北京、上海、深圳装备工业占工业比重已超过50%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从战略高度谋划我区装备制造业发展

究其原因: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倚重依能特征明显。

受自然地理、经济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区工业主要依赖煤炭、电力等资源优势建立的高载能为主的工业体系,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担纲宁夏经济“发动机”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工业能耗为全国平均值的2倍多,全区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54.4%。制造业比重偏低,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比重仅为65%,比全国低22个百分点。有些传统企业由于包袱重、资金紧等先天不足,创新没有动力,转型没有魄力,升级缺乏能力,还没有从完全依赖资源和传统产业的思维中解放出来。

从战略高度谋划我区装备制造业发展

二是行业总体规模偏小,装备技术水平低。

改革开放初期,全区装备工业占工业的比重在25%左右,“八五”末还占10%以上,到2013年,全区规上企业实现增加值37.8亿元,占全区工业的4.2%,占全国装备工业的0.049%。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少,大部分企业产品更新换代跟不上市场需求,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行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大多数企业装备技术处于20世纪90年代水平,自动化水平低,数控化仅为25%,比全国75%平均水平低50个百分点。同时,产业及企业相互之间协作配套能力非常低,75%以上“核心、高端、基础”的关键元器件和关键部件主要是依赖进口或区外配套。

从战略高度谋划我区装备制造业发展

三是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

我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居全国第27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在全国也处于较低水平。装备制造企业领军人才稀缺,流出人才远远大于流入人才。全区装备制造业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占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不到10%,硕士以上工程技术人员比例不到1%。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创新体系不够健全,研发投入不足,缺乏行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创新。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R&D)占生产总值比重为0.9%,比全国(R&D)1.41%,低0.51个百分点,创新推动力不足。

从战略高度谋划我区装备制造业发展

四是融资瓶颈突出,生存压力增加。

由于受银行惜贷、抽贷和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等原因影响,导致部分企业立足未来发展的产品结构升级技改及技术引进项目暂时搁置,运营资金严重不足影响到企业稳定发展。部分骨干企业虽已初步形成一定盈利能力但不稳固,自我造血机能差,无法通过技术升级和规模扩张实现良性发展。同时,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成本高,尤其是人力成本已取代融资成本成为企业最大的压力来源。社会资本也因基础装备制造等行业投入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短期收益低而缺乏投入意愿。多重因素的叠加造成企业生产效率较低、制造成本偏高、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价格下降,利润空间大幅缩小,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有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业投资增加1个百分点,GDP将增加0.836个百分点,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GDP将增加0.041-0.102个百分点。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就是要振兴制造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今世界工业强国无一不是装备制造业的强国,装备制造业是宁夏经济未来的希望所在,“转型”大势所趋,“加快”时不我待。

从战略高度谋划我区装备制造业发展

几点建议:

一是顶层设计推发展。“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以快速推进结构优化,提升经济效率,占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必将着力扭转“花拳绣腿不抵坚船利炮”的不利局面。我区应抓住这个重大机遇,加强装备制造业顶层设计。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全区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各地发展方向和重点,补足产业短板,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制定更加优惠和高效的政策措施,明确支持重点和方向,鼓励各地及企业大力发展市场需求旺盛的先进智能装备产品,充分满足和保障我区及周边巨大的装备制造市场需求。

从战略高度谋划我区装备制造业发展

二是政策引导促发展。装备工业是典型的“以用促产型”产业,政府要把帮助本土企业占领市场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要探索建立自治区装备制造产品供需双向激励机制,面向全区各行业市场需求,定期举办装备制造产品产需对接会,搭建区内装备制造产销对接平台,鼓励引导全区企事业单位优先采用本地装备产品。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本地名优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建立采购本地产品目录,凡是我区能够生产的产品,要纳入政府采购计划;建立优先使用本地产首台(套)装备产品和名优产品的机制,在同等条件下切实提高本地名优产品的使用比例;对非政府投资项目,除引导采购使用本地产品外,建议自治区财政按照采购金额给予一定比例补贴。

从战略高度谋划我区装备制造业发展

三是优化投入抓创新。财政科技支出总量要与优化结构并重,保持财政科技支出总量的合理增长,用以支持扶持、奖励激励、补贴补偿科技创新行为。扩大研发经费与丰富经费来源并重,鼓励企业扩大自有资金用于创新活动,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政府创新研发经费支出,保障重大科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项目稳步推进;提升社会资本、风险投资等用于创新活动比例;坚持科技奖励一年一评,借鉴区外技奖奖项和额度,增加重大科技创新奖奖项,提高我区科技进步奖奖励额度。每年召开全区科学技术大会,自治区书记、主席亲自参加,鼓励从事科技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创新热情,努力营造全社会崇尚科技创新的环境与氛围。

从战略高度谋划我区装备制造业发展

四是金融创新助发展。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开展减费让利活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切实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对我区装备制造企业给予贷款支持,做到不抽贷、不压贷、不限贷。对一时还款困难但生产经营正常、产品有市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积极探索采取“先贷后还”、提前续贷审批、设立循环贷款、贷款展期等方式予以支持;适当提升风险容忍度,加大银行不良贷款核销力度,保持资产负债行为的理性平衡;加强政担、银担合作,政府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本金,协调我区大型担保中心,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增信服务;积极推进票据融资,设立小额票据贴现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小额票据流转难、变现难问题;继续加大企业上市引导奖励力度,鼓励和推进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或发行债券融资,逐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银行信用等级,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金融、银监、工信及政府建立企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信息沟通,确保行动一致,避免个别银行单独抽贷、停贷等现象。

从战略高度谋划我区装备制造业发展

五是人才培养强发展。政府要逐步建立人才资源数据库,加强对我区装备制造业人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