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誠教育」我國的醫療質量技術水平跳級攀升,得到國際認可

6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2017年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報告》顯示,我國醫療資源供給持續增加,患者異地就醫區域性集中趨勢略有好轉,醫療質量安全狀況基本穩定,住院死亡率穩定在較低水平,常見病種診療水平穩中有升。《報告》提示,住院病歷首頁質量仍需提升,醫院獲得性指標等部分關鍵質量指標變化、民營醫院醫療質量需要重點關注,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

「奕誠教育」我國的醫療質量技術水平跳級攀升,得到國際認可

質量變化“四升一降”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在解讀報告時,將我國醫療質量變化趨勢總結為“四升一降”。

一是醫療資源供給持續增加。2017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數為81.8億,較2016年增加3.2%,出院人次數約為2.44億,較2016年增加7.5%。

二是部分專科、重點病種和手術診療質量穩中有升。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和神經外科等傳統高風險手術科室中低風險組死亡率分別從2013年的0.16%、0.15%、0.14%,下降至2016年的0.06%、0.11%和0.04%。腦卒中複發率從2006年的16%下降到2017年的5.3%,男性腦卒中(年齡標化)1994年~2013年死亡率下降18.9%,女性下降24.9%,我國腦卒中死亡率近年來已經出現了拐點。

三是臨床合理用藥水平不斷提升。以抗菌藥物為例,我國門診抗菌藥物使用率從2010年的19.4%下降到2017年的7.7%,下降了11.7個百分點。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從2010年的67.3%下降到2017年的36.8%,下降了30.5個百分點。

四是醫療服務效率有所提升。2017年,三級和二級醫院平均住院日分別為9.8天和8.7天,較2016年分別下降0.3天和0.1天,實現5年連續下降。

五是住院患者死亡率持續下降,並穩定在較低水平。三級公立綜合醫院住院患者總死亡率由2014年的0.74%下降至2016年的0.67%,實現連續3年下降。

在《柳葉刀》近日發佈的最新全球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名中,我國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名從2015年的全球第60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位,一年間上升了12位。對此,有專家表示這是對我國醫療質量和技術能力跳級攀升的國際認可。

有些技術已領跑世界

“這幾年,我國對複雜先心病的診治能力明顯提升。我國發明的雙根部調轉手術,列進了美國醫生繼續教育課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鄭哲自豪地說。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消化內鏡專業質控中心主任李兆申也表示,消化內鏡技術過去一直在別的國家後面跑,現在無論從治療還是研發,已經到了領跑的水平。

郭燕紅指出,我國區域間技術能力和專科發展近年來更加平衡。據不完全統計,城市三級醫院幫助縣級醫院開展新技術、新項目近1.5萬項,50%的縣醫院能夠開展顱腦腫瘤手術、頸椎手術、肺葉及全肺切除術和內鏡治療技術等複雜手術。在技術能力提升方面,重點疾病和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據不完全統計,各專科共申請各類專利7789項,如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自主研發的心室輔助裝置開展臨床應用,解決了我國長期以來中長期心室輔助“無泵可用”的困難局面。我國心臟移植患者1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別為94%、88%、76.1%,遠高於國際心肺移植協會公佈的86.2%、71%、51.1%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國專科國際影響力和重大事件醫療救治保障能力也明顯提升。

均質化仍任重道遠

報告中的不少數據顯示,儘管我國醫療服務與質量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不平衡不充分”仍然突出,這不僅表現在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同樣也存在於區域間。報告對腫瘤專業質量安全情況的分析發現,醫院等級越高,其腫瘤治療整體規範性和質控水平也越高。“這提示,腫瘤質控工作應更偏重於基層醫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