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凜冬將至,萬科降價50%「活下去」,房價未來到底會怎麼樣

萬科9月的深圳秋季例會上,一句石破天驚的“活下去”,讓同行聞之虎軀一震,讓吃瓜群眾驚呼“我的媽呀,萬科咋了?”年初的時候,萬科勇奪全球房企市值冠軍,房地產還是A股最牛的板塊,怎麼突然之間,地主家也開始鬧饑荒了呢?

房地產凜冬將至,萬科降價50%“活下去”,房價未來到底會怎麼樣

先不管萬科這話是說給誰聽的,反正人家賬上的錢還多著呢。從現金流來看,萬科2018年上半年的貨幣資金有1595億元,而一年內到期的長短期負債總和不足610億元。2017年底時,萬科的貨幣資金曾高達1747億元,比2016年底多了1倍,比2015年底多了2.2倍。就算未來一年一分錢也融不到,萬科的經營也不會受到影響。

不過,從銷售業績來看,2018年萬科的業績規模增速出現放緩。上半年累計實現銷售金額3046.6億元,銷售面積2605.9萬平方米,分別同比增長10%和9%,相比2016年、2017年的40%、45%增速顯著下降,與今年上半年TOP100房企36.5%的平均增速也有一定差距。

與此同時,萬科的盈利增速也出現了下滑。2018年上半年,萬科實現營業收入1059.7億元,同比增長51.8%,實現歸母淨利潤91.2億元,同比增長24.94%。而萬科去年中報的淨利潤增幅是36.47%。

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在例會上表示,儘管萬科在2012年就判斷行業進入“白銀時代”,但還只是一種預測,並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真正的轉折,“今天,我們可以說轉折實實在在到來了”。

房地產凜冬將至,萬科降價50%“活下去”,房價未來到底會怎麼樣

凜冬將至?

據中原地產統計,今年1月—7月,全國流拍土地接近800宗。上一次如此大規模的土地流拍是在2014年。更嚴重的是,房企的債務重壓。據恆大研究院數據,只算2018年下半年到2020年這三年,房企集中兌付的有息債務規模高達14.9萬億元,加上2021年及以後,更是高達19.2萬億元。房企未來四年的總債務,相當於我國GDP的四分之一。

房地產本就是高負債行業,但樓市週期不同,資產負債率帶來的影響天差地別。上行期的債務擴張,是彎道超車的大殺器;下行期的債務擴張,則是自己給自己埋地雷。從淨負債率來看,萬科在2017年的淨負債率低至8.8%,已經接近2014年的5.4%。今年上半年,在規模擴張的需求下,萬科適當提升了槓桿水平,而恆大、融創、綠地等此前負債率較高的房企則出現了顯著的降負債效果。

償債高峰來臨,現金流就是一切。房企正面臨越來越嚴重的現金流壓力。一方面是融資渠道全部受限,從銀行開發貸到房企股權融資,再到公司債以及信託融資,房企幾乎失去了所有的便捷融資來源;另一方面,房企資金回籠的速度全面放緩。鬱亮給萬科定下的目標,是2018年堅決完成6300億元年度回款,而目前完成還不到一半。

近期,碧桂園稱將會對部分去化不佳、未達正負零的項目減少開工;恆大則吹響了降價打折的號角;萬科廈門的別墅樓盤降價近50%出售,全網瘋傳。“為了回款,為了現金流,適當降價並不是壞事。”一名房企策略分析師說。

萬科這次喊出“活下去”的口號,說明其早有“憂患意識”。在嚴厲的調控之下,房企該怎樣做才能更好地生存?除了要加快回籠資金,避免出現流動性短缺之外,還要謹小慎微、低調發展,避免發生因小概率事件,給企業生存帶來衝擊。萬科不是要“活下去”,而是要“活得更好、更長久”。

目前的大背景是,中央的政策從過去十年積極的貨幣政策,轉向了積極的財政政策,開發商的融資能力在貨幣政策收緊之下將異常艱難。但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取代了貨幣政策之後,民眾的總體收入和GDP數字不會受到較大影響,因此房價暴跌的經濟基礎並不存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需求被遏制了。

舉個例子來說,就像特朗普的調控油價,對於伊朗、委內瑞拉、卡塔爾等“民營”的石油國家,必然會遭受到資本的寒冬,被迫供給側去產能,但對美國三桶油的國家隊,就是利好。同樣,石油去產能必然導致價格上漲,特朗普為了支持率,只能通過行政手段短期壓著油價,但是,隨著需求的不斷累積,油價反彈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房地產企業也是同樣的道理。如今僅考慮一二線重點城市的中心城區的話,調控只能是一時,房價最終還是要跟著供求關係走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是永遠在前進的。在中國,房地產永遠有著巨大的需求,如今開發商近期要面對的,不過是三年左右的一個資金寒冬。因此,挖坑屯糧渡過這個寒冬,並利用寒冬消滅了競爭對手之後,巨頭就會成為寡頭。撐過寒冬,待到春天來臨之際,面對遍地死了的開發商道友們,寡頭們將迎來歷史性的機遇。

房地產凜冬將至,萬科降價50%“活下去”,房價未來到底會怎麼樣

房地產凜冬將至,萬科降價50%“活下去”,房價未來到底會怎麼樣


所以,寒冬過後,萬科們能有多大的力量加槓桿瘋狂擴張,也取決於他們在冬天屯了多少糧;而這,就是萬科以”收斂”和“聚焦”為手段,以“活下去”為目標的最終目的。

畢竟,房地產永遠都是一個暴利的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