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伊利謠言案」鄒光祥、劉成昆被判刑一事?

Gingai-K


這事遲早要爆發,伊利經常被謠言攻擊,而且手法幾乎一樣,目的也明顯看得出,所以,可以判斷是同一個意志影響的事件,2008年,2011年,2012年,都有謠言攻擊伊利,從伊利實行管理層股權激勵之後,謠言止五年,2018年又起,中間五年應當是在策劃事件等待機會。

昨天,2018年10月23日,伊利選擇將事情公開化,實名指控各種謠言攻擊的幕後人物。對於伊利股東來說,這是好事,徹底解決問題,將暗處的事情曬出來,大家心裡有數,不再受到無緣無故的謠言影響股價。

以前伊利每一次的謠言攻擊,都歷歷在目,印象深刻,一直都在想,這麼明目張膽反反覆覆影響股價,是什麼人在主導?終於看到了。

等於股東以後徹底杜絕了不需要忍受的負擔。

這也會作為一個經典案例,有警示作用。

不管誰對誰錯,至少可以這麼說,利用不光明的手段,使大範圍的人受損,這個製造謠言的人,顯然做法是不得人心的。

伊利也證明了一家公司,要做強大,坎坷,這個也是長線投資的風險:不確定性永遠存在。


西格瑪的化學


判決下了,但鄒光祥、劉成昆表示要上訴,最終結果如何,還的看二審終審。但該案帶給我們的思考確是很深……

1、因文獲罪被判刑

咱先看看“伊利謠言案”始末:

2018年3月26日,一條“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被帶走協助調查”的消息,在各網站和社交媒體上大量傳播,讓與伊利公司相關的奶農、上下游合作商、企業員工以及資本市場投資者感到恐慌。

2018年10月24日9點30分,鄒光祥、劉成昆涉嫌犯尋釁滋事罪一案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回民區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公開宣判。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判處鄒光祥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以尋釁滋事罪判處劉成昆有期徒刑八個月。兩人當庭表示上訴。

據瞭解,今年3月24日起,微信公眾號“天祿財經”作者劉成昆陸續在其公號發佈《出烏蘭記——盤先生在美麗堅》、《出美麗堅記——盤先生回烏蘭配合調查》、《出烏蘭記——童話故事》三篇文章,暗示性地把“小說”所指與伊利董事長潘剛聯繫在一起。

3月26日上午,鄒光祥在其公號發文稱“光祥財經獲悉,潘剛已於近期回國,很快被有關部門帶走並協助調查。”

當日,伊利發佈澄清公告稱,相關報道不實,市場傳言均為謠言,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2、對於企業的批評需謹慎

此事孰是孰非既然已經走到法律程序上來,且當事人進入上訴程序,我暫不發表最終結論,但是,作為自媒體人,我們在選擇批評他人時,一定要謹慎。

自媒體時代,是一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何止是伊利,近些年,萬達、淘寶、京東、滴滴、餓了麼……哪些大的平臺沒遭遇過網絡謠言中傷?

相對於自媒體作者的情緒宣洩、跟風湊熱鬧式的發文,涉事企業一般不會理會,因為人人都罵你你挨個回罵不現實,顯得太小肚雞腸。

但若某些文章已經形成一股風潮,或者呈“網絡暴力”化發展,已經影響到企業、創始人聲譽時,企業就要出手反擊了,於是,近些年我們屢見企業針對自媒體的千萬級、百萬級名譽索賠官司開庭。

雖然最終勝訴者寥寥、且賠付金額也僅幾萬塊而已,但對自媒體人來講,這幾萬塊也是熬燈守夜逐字敲出來的血汗錢,可以說警示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而對於“伊利謠言案”來說,這樣的標杆性、龍頭上市企業,高管的一舉一動,尤其是涉及到法律層面時,極易引發股市動盪,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並且,這樣的損失不僅傷及創始人、高層,更有眾多股民利益受損。

我們暫且不說鄒光祥、劉成昆所言是否屬實,照一審結果來看,他們是輸了官司,至少伊利方面提交的證據能證實他們文章肯定有誤。但此事給我們的警示意義還是很強的:

自媒體不是法外之地,言語需謹慎啊。

大家覺得呢?

認可我的回答,那就請關注一個唄。


普了次法


案件始末要追溯到今年3月份,當時有人在網絡曝光了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被抓,立即此文章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伊利針對此事立即報案,據伊利執行總裁張劍秋介紹,此次的網絡謠言與曾伊利某高管脫不了干係,這名高管曾挪用公款2.4億,張劍秋呼籲為了維權,並希望能將挪用公款一案進行公訴。



該事件發生後,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兩級政府立即成立了專項調查組,經過一系列的摸排調查,最終鎖定了鄒光祥、劉成昆,二人先後被批捕。根據嫌疑人的交代,“這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有策劃、分工明確的網絡謠言案”,有一隻幕後黑手花錢僱傭一批網絡寫手,以網絡文章小說故事等形式對伊利及主要領導進行造謠誹謗,給企業經營發展和廣大股民及投資者造成了巨大損失。

案件發生過去大半年之久,10月24日,鄒光祥、劉成昆涉嫌犯尋釁滋事罪一案終於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回民區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公開宣判。 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判處鄒光祥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以尋釁滋事罪判處劉成昆有期徒刑八個月。兩人當庭表示上訴。


看來二人對於該判決還是不服氣,利用網絡發佈文章,造謠、誹謗,給予他人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如果法律不給予審判,那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上造謠生事,那網絡上還不亂套,俗話說禍從口出,既然說出了謠言,就必須得為自己的話負責任。做人起碼的原則不能丟,不能為了錢什麼事都幹,有些事情可為,有些事情萬萬不敢觸碰。網絡傳播謠言速度驚人,所以在網絡上也要謹言慎行,不要給他人造成傷害,也不要給自己找麻煩,還網絡一個可靠、真實。

觸碰了法律,就應該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既然做了要敢作敢當。莫要觸碰法律,法律的威嚴不容任何形式去挑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珞珈評論社


據網上消息:“伊利謠言案“,是指3月26日前後,在網上瘋傳的“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被帶走協助調查"的不實報道一案。……

以撰寫自媒體文章的方式進行此消息傳播的鄒某和以"盤先生"為主人公寫小說方式進行此消息傳播的劉某,被呼和浩特公安機關抓獲歸案後提起公訴;近日,被呼和浩特市回民區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以“尋釁滋事罪”分別判處鄒某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判處劉某有期徒刑八個月;兩人當庭表示上訴。

另據新京報採訪到伊利執行總裁張劍秋的說法:這次的“謠言案",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有策劃,分工明確的“網絡謠言案"。他認為,是有一隻幕後黑手花錢僱傭的一批網絡寫手所為。而且他還可以負法律責任的認為:這隻幕後黑手與伊利集團的一名前高管脫不了干係。……

真如他所說,難道事件的起因,是原伊利集團的內部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的再次發酵?難道本案的案犯鄒某和劉某隻是兩個為了利益而喪失了做媒體者所應有的社會責任和道德底線的間接受害人?!兩人同時當庭表示上訴,難道此案還沒有結局?有別的貓膩存在嗎?


知足常樂1284922


謠言,是一種最令人討厭的東西了,一個莫名其妙的惡搞,在你根本不知就裡的情況下自天外飛來。在你毫無知覺,毫無防範,毫無準備,沒有絲毫徵兆的情況下對你造成傷害,在你有所查覺的時侯危害已經形成。很多時候,謠言對人心靈造成的傷害都是巨大的,不管那種惡搞的初衷如何,那種傷害其實就是一種犯罪。然而,這種謠言的傳播,卻是很難找到源頭的,想去制裁也就有了很大的難度,況且這種謠言在開始是沒什麼大不了的,只是在傳的過程中越傳越厲害,到最後才形成傷害。所以很多時候被傷害者也只好自認倒黴,好在那種傷害在利益上的損失也不算太大,也就不了了之了。

網絡謠言,卻是一種新的媒體下的新的犯罪形式,這種謠言傳播速度快,流傳面積廣,不明就裡的人多,以謠傳謠,添油加醋,造成的影響更大,對人的傷害也就更大,甚至會給人帶來利益上的損失。尤其是惡意的,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的精心組織的造謠,對人的利益造成的損失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是針對大的企業的主要人物進行惡意的造謠,其實和圖財害命差不多。相互間沒有大的利益糾隔是不會去那麼做的。

然而,在網絡上造謠卻是有據可查的,這也就使得那些造謠者無所遁形。在網絡這種媒體方式,成為人們主要的攝取信息的途徑之後。保持一種清淨的信息環境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對某些惡意的搗亂分子,給予強有力的打擊就是十分必要的。


夢113300796


別有用心的文章

一條“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被帶走協助調查”的消息,在各網站和社交媒體上大量傳播,司法鑑定中心給出的數據表示:鄒光祥在微信公眾號 " 光祥財經 " 發佈的文章,點擊數達 574.5 萬次;劉成昆在微信公眾號 " 天祿財經 " 發佈的 3 篇文章,點擊數達 10993 次,引發市場波動和公眾恐慌,時間幾經發酵,多次反轉,真相浮出水面,由別有用心的自媒體,利用網絡傳播效應,既有目的又有訴求對伊利進行造謠,進而獲得私利。

自媒體不應成為網絡謠言的根源

自媒體造謠事件頻出,有一些自媒體還引導輿論,利用網絡傳播效應,利用造謠勒索錢財,官媒連續刊發多篇文章揭露自媒體亂象,其背後黑幕遠非你想得那麼簡單。網絡空間下的灰色利益被部分自媒體裝進一個個形態各異的“新馬甲”。自媒體的興盛,使民眾在表達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始終揮之不去的網絡謠言。某些自媒體賬號造謠傳謠是為給自身帶來流量,而流量數據好看之後就可以成為他們向廣告主開價的砝碼,最終是為了金錢利益,有公號因此年入千萬。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有人將伊利造謠事件和鴻茅藥酒報警抓譚秦東事件聯繫起來,雖然都是因“謠言”而起,但是不盡相同,伊利造謠事件針對的是伊利的“人”也就是管理層,對伊利的產品,大家還都是很認可的,而鴻茅藥酒事件,針對的是產品,企業大量的負面信息足以說明問題。

自媒體不應成為法外之地,二人以“尋釁滋事罪”被判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規定,尋釁滋事罪,是指肆意挑釁,隨意毆打、騷擾他人或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或者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劉鄒二人的網絡文章,給伊利和潘剛本人造成了財物損失,網絡也是可以認定為公共場所,能夠構成“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說話需謹慎,你懂得。


劉輝律師


鄒光祥、劉成昆被判刑,再次提醒廣大網民,決不能聽風是雨,無中生有。這二人造謠伊利乳業董事長潘剛出走美國,後有回國接受調查。事實證明這完全是空穴來風,無稽之談。不僅損害潘剛本人名譽,也對伊利乳業造成不良影響。

這件事再次告誡人們,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造謠的天堂,任何人必須為自己在網絡裡說過的話負責。那些為了點擊率,為了博人眼球的大V們,今後再也不能無事生非,人云亦云了。寫文章一定要有事實依據,一定要公平公正,不然,鄒光祥、劉成昆就是前車之鑑。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謠言止於智者,傳媒輿論不可不聽,不可全信,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有些媒體人為一已私利,目無法紀倫理底限,違心散佈不實傳言的大有人在,讀者(觀眾)要睜大眼睛,理智閱讀,反覆論證,辯明真偽…對有些負面新聞更該慎重,不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盲目傳播,武斷評論…鑑於此,本提問中有些事實不詳,不便多談,只好闡明個人對媒體的態度。


大廚老齊



飄向樂樂


說謊或造謠者早就應該判刑啦。看看現在碰瓷,訛人,侮辱人的,在法律上付出的代價太低啦。一個小小的壞的開端可以毀掉一個人的一生。不可小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