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天然氣保供、消費……你關心的經濟民生問題,發改委回應了

10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定時定主題新聞發佈會,發佈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對於社會各界關心的物價走勢、天然氣保供、消費、投資、就業、脫貧攻堅等熱點問題,國家發改委一一給出了回應。

談物價:“通脹”或“滯漲”?這種擔憂多慮了

9月份CPI數據發佈後,社會上出現了有關“通脹”甚至“滯脹”的聲音,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明確表示,“我們認真研究分析後認為,這種擔憂多慮了,當前,我國物價保持平穩運行,並未出現趨勢性上漲跡象。”

孟瑋說,從前三季度情況看,今年以來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波動較小。前三季度,CPI累計同比上漲2.1%,處於溫和上漲區間,與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較為接近,明顯低於主要新興經濟體。同時,月度走勢也較為平穩,1—9月份各月CPI同比漲幅都在1.8%—2.9%之間,呈現正常波動態勢。

從9月份情況看,CPI漲幅攀升主要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具體來看,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夏秋季節蔬菜輪替、前期部分地方遭受極端天氣等因素導致鮮菜價格環比上漲9.8%;二是季節變化導致鮮果價格環比上漲6.4%;三是中秋、國慶節日消費需求增加,拉動豬肉、雞蛋價格分別上漲3.7%和2.2%。這幾項因素對CPI環比漲幅的貢獻達到63.5%,是CPI漲幅攀升的主要原因。

從核心CPI變化情況看,物價走勢平穩。孟瑋說,國際上通常用扣除食品、能源價格影響後的核心CPI衡量經濟運行通脹走勢。1—9月份,我國核心CPI累計同比上漲2.0%,比去年同期低0.1個百分點;9月份同比上漲1.7%,比上年同期低0.6個百分點,是近兩年來的低點,表明經濟運行中並無“通脹”風險。

孟瑋表示,今後一段時間,我國價格總水平有望繼續保持平穩運行。這主要是因為,我國農業生產穩定,糧食、生豬、蔬菜、油料市場供給充裕;工業生產平穩,工業消費品市場總體供大於求;服務業供給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儘管可能會受到季節性、臨時性等短期擾動因素影響,但不會改變物價總體平穩運行的態勢。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密切關注重點商品市場和價格變化,有針對性地做好調控監管,努力保持市場和價格總體穩定。

談冬季採暖:居民用氣可全額保障

2018年冬季採暖季即將來臨,天然氣的保供工作進展如何?

據瞭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與各有關部門、地方和企業一起,全力以赴、紮實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各項重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全年已落實可供資源量2635億立方米,比去年增加249億方;各省區市全面完成全年供氣合同以及供暖季供氣合同簽訂,資源全部分解至各地;今年新開工儲氣項目近100個,預計可形成儲氣能力約160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約35億立方米以上;管網互聯互通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南氣北送新增供氣能力大幅提升;目前主要供氣企業已基本完成儲氣庫注氣計劃。

“總體看,今年我國天然氣供需雖然處於緊平衡狀態,但居民用氣可以全額保障。”孟瑋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將著重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滿足民生用氣需求。

一是嚴格以供定需。堅持從實際出發,有多少資源辦多少事情,嚴格按照合同供氣和用氣。今年供暖季已落實資源超過1200億立方米並分解至各地。全國民生用氣佔比40%左右,當前資源量完全可以滿足民生用氣需求。各地要抓好落實、科學安排,建立完善有序用氣機制,堅持“民用優先”,並把燃氣公交車、出租車納入民生用氣保障範圍優先落實和保障氣源。

二是堅持以氣定改。堅持“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清潔煤則清潔煤”的清潔取暖方針,統籌推進清潔取暖工程。堅持先規劃、先合同、後改造,有序推進“煤改氣”。在改造完全到位並落實氣源之前,不得拆除原有供暖設備。

三是完善應急預案。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等特殊情況,制定了需求側調峰用戶清單,並提前與用戶進行銜接,盡最大可能提升應急調峰能力,做好極端情形下確保民生用氣的預案。

四是壓實各方責任。孟瑋表示,地方政府是保障民生用氣的責任主體,供氣企業是保天然氣安全、足量、穩定供應的責任主體,各有關職能部門負有指導監督的責任。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將積極做好合同履行情況監管等工作。

“我們將與各方面共同努力,把今年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估計得更足一些,把解決的辦法準備得更充分一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紮實一些,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孟瑋說。

談消費:在“能消費、願消費、敢消費”上下功夫

在回答有關“消費降級”的問題時,孟瑋表示,總體來看,消費對我國經濟的拉動作用在不斷增強,從今年三季度數據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服務消費佔比持續提高,可以說,我國居民消費運行總體平穩,消費升級的大勢沒有改變。

“但與此同時,制約當前消費提質擴容的因素依然明顯,比如,高標準產品服務供給不足、農村擴消費短板突出等。”孟瑋表示,下一步,將大力推動近日印發的《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和《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落地見效,特別是在促進消費者“能消費”、“願消費”、“敢消費”上下功夫。

一是改善居民消費能力和預期,讓消費者更加“能消費”。

“老百姓‘錢袋子’鼓起來,消費才能‘跑起來’”。孟瑋表示,要儘快落實修改後的個人所得稅法,出臺相關配套制度和辦法,明確專項附加扣除的具體範圍和標準,確保明年1月1日起實施。加大金融支持消費的力度,加快消費信貸管理模式和產品創新,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益。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降低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生活成本,化解居民消費後顧之憂。

二是構建成熟的消費細分市場,讓消費者更加“願消費”。

孟瑋表示,當前,居民消費的多樣化、個性化和品質化需求日益增長。適應這些需求增長,一方面,促進實物消費提擋升級。圍繞居民吃、穿、用、住、行等領域,聚焦消費細分市場,加大特色產品研發和供給,開發新需求,形成消費新增長點。另一方面,持續推進服務消費提質擴容。進一步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準入,引導社會力量進入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服務、家政服務等居民需求旺盛的服務消費領域,支持社會力量提供更多高品質的服務供給。

三是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讓消費者更加“敢消費”。

孟瑋談到了近期受到關注的上海某民辦學校供應商提供過期食材的問題,“看到這個消息,我們也覺得很痛心,我們大家都非常希望有一個放心的消費環境。”孟瑋說,要營造這樣一個好的消費環境,重點是抓好四個體系建設,即強化產品和服務標準體系、健全消費後評價體系、完善消費領域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和健全消費者維權法律體系。

談民間投資:已推介1222個項目總投資超2.5萬億元

今年以來,我國民間投資持續保持回升態勢,增速始終高於整體投資,前三季度民間投資增長8.7%,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比整體投資快3.3個百分點,成為穩投資的重要支撐。

孟瑋表示,為進一步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保持民間投資回穩向好勢頭,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近期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方面,在交通能源、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集中向民間資本推介了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前期工作具備一定基礎、投資回報機制明確的項目,共1222個,總投資超過2.5萬億元。

“目前,這些項目中,有的已有合作意向,有的已經簽約。我們將持續關注並予以推動。”孟瑋說。

對於如何鞏固民間投資發展勢頭,孟瑋表示,將抓好相關政策落實,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一是用好現有工作機制,強化政策銜接協調。一個是建立健全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工作機制。形成職責明確、協調配合的工作制度,及時研究解決制約民間投資發展的突出問題,指導督促有關方面切實做好民間投資工作。另一個是發揮好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長效機制。依託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常態化發佈推介項目清單。對於已公開推介的項目,明確支持措施,持續做好跟蹤調度和後續服務,促進項目落地實施。

二是突出問題導向,切實為民營企業解憂紓困。下大力氣破除民間資本進入重點領域的隱性障礙,取消、減少各類阻礙民間投資的不合理附加條件。鼓勵地方通過建立民營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開展“銀稅互動”等多種方式,加大對民營企業融資支持力度。

三是緊盯重點領域,積極吸引民間投資參與建設。支持民間資本投入國家重大戰略及補短板領域項目。用好PPP模式,重點選擇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決策科學合理、回報機制清晰明確、合同規範、使用者付費為主的項目,健全價格、收費動態調整機制,支持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進一步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民間投資營造良好氛圍。

“總之,相信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能夠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的積極性,保持民間投資穩中向好的勢頭。”孟瑋說。

談就業:以政策“組合拳”提升勞動者技能

今年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100萬人,9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9%,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孟瑋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就業形勢總體平穩。但同時也要看到,目前我國就業的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並存,同時還受到中美經貿摩擦等外部因素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

“一技在手、吃穿不愁”。孟瑋說,從我國目前情況看,技能人才供不應求的現象普遍存在。一方面,總量偏少。截至2017年底,我國擁有一定職業資格等級的勞動者為1.65億人,佔全國就業人口的比例僅為21.3%。另一方面,結構失衡。在技能人才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萬人,佔技能勞動者的比重為29%,明顯低於發達國家水平。

為加快提升我國公共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完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關於提升公共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的指導意見》,下一步將以文件落實為抓手,打出一套政策“組合拳”。

一是支持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目前,中西部和貧困地區對公共實訓基地的建設需求很大,但地方財力有限。”孟瑋說,國家發改委將重點支持這些地區,以及受中美經貿摩擦衝擊較大地區的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提高就業服務能力。

二是推動培訓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好各級政府、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的現有培訓資源,鼓勵不同機構間在設備設施、教學師資、課程教材等方面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鼓勵地方政府整合各渠道培訓資金,統一購買職業技能培訓服務,為亟需技能培訓的勞動者做好兜底保障。

三是多渠道增加師資供給。加快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度,依託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和職業院校,開展師資技能提升培訓。鼓勵實行專兼職教師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培訓教師在職培訓和到企業實踐制度。

四是打造“技能培訓包”。主要是做到“三個結合”,即下崗再就業培訓、轉崗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業培訓等多類型培訓相結合,短期培訓和中長期培訓等多期限培訓相結合,勞動力輸入地和輸出地等多區域培訓相結合,通過為勞動者提供這種廣覆蓋、多領域、可持續的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打造就業的“穩定器”和“蓄水池”。

談脫貧:年底將完成870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五個一批”精準扶貧工程的重要舉措。孟瑋表示,截至目前,2016年和2017年589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已順利完成,今年280萬人搬遷建設任務推進有序,年底全國將完成870萬人的搬遷建設任務,實現“十三五”建設任務“大頭落地”。部分省份,比如湖北、河南、江西等省的“十三五”搬遷建設任務,今年年底前能夠基本完成。

“目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已經進入到了最後的攻堅階段,任務更加艱鉅,時間也更為緊迫。”孟瑋表示,下一步工作中特別要把握好“一個轉變”和“三個聚焦”。“一個轉變”就是要切實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由“求進度、重項目建設”向“求質量、重脫貧實效”轉變;“三個聚焦”就是要聚焦特殊地區、聚焦穩定脫貧、聚焦融入社區。

一是聚焦特殊地區,加大支持力度。把“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作為易地扶貧搬遷的重中之重,優先安排建設任務,充分保障資金需求,加強督促指導,確保搬遷工作質量和進度。同時,更加關注鰥寡孤獨等特殊困難群體,在住房建設、資金自籌、低保兜底等方面,予以特殊支持。

二是聚焦穩定脫貧,增強脫貧能力。協調推動易地扶貧搬遷與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政策有機結合,向易地扶貧搬遷人口傾斜,統籌做好勞務輸出、技能培訓、公益崗位設立等工作,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綜合運用各類扶貧政策措施,為每個有勞動能力的搬遷戶,提供至少1個穩定就業崗位,促進搬遷群眾穩定脫貧。

三是聚焦融入社區,消除融入壁壘。同步推進搬遷安置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加強社區管理,紮實做好戶口遷移、上學就醫、社會保障、心理疏導等工作,總結推廣一批促進群眾融入的好經驗好做法,解決好搬遷群眾實際困難,幫助深度貧困地區的搬遷群眾儘快融入新環境。

(經濟日報 記者:熊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