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軍國主義下的日本,其國內居民生活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渋匯仁


二戰時期,在軍國主義思潮引領下的日本,居民的生活狀態也是行走在刀尖之上。日本帝國主義在他國進行擴張,最原始的目的就是轉移國內矛盾,可見日本當時國內階級矛盾、資產矛盾十分衝突。大批的企業陷入了倒閉潮,眾多民眾也是處於失業的狀態。

戰爭動員法

日本政府為了合理化戰爭同時極大程度上取得日本國民的同意,在1937年的第二年,也就是1938年發佈了所謂的《戰爭動員法》,實施國家戰爭總動員,讓戰爭在日本國內取得合法地位。該法律規定,日本所有的民眾,所有的物資都需要為戰爭所用。

(上圖是接受訓練的女學生和接受思想教育的兒童

這個法律,換句話來說,就是全日本所有的東西,如果有需要都可以投入到戰爭之中。包括物資、人口、女人甚至兒童。這也就有以後日本訓練未成年兒童的情況。

配給制度的實施

戰時的日本,大批量的物資被運送到前線,導致國內物資奇缺。所以,為了滿足戰爭需要,日本施行了配給制度。在日本生產的大米以及食物,如果只是本土的日本人食用,那麼前線的人無法得到補給,就不能夠更好的戰鬥(侵略)。配給的主要項目為糧食和服裝類生活用品。

(上圖為配給時的場景)

1941年施行大米配給制度,1942施行的服裝管制制度。明目上是施行配給制度,需要滿足民眾的需要,但是現實卻不是這樣,物資嚴重缺乏的情況下,日本民眾可以說是苦不堪言,餓殍遍地。

人員不足,學生頂上

1943年,日本侵略勢頭已經下滑,戰爭進入了拉鋸狀態。不僅需要物資的供應,打仗需要的人員更是急需補充,雖然日本在外國大量發展“偽軍”,但是戰力依然不足。於是就施行了所謂的“學徒出陣”的政策。

在此之前,日本的大學生都是有免除兵役的權利,由於人員不足,規定20歲以上的一部分學生必須參軍,進行戰鬥,奔赴戰場!

(接受戰爭訓練的學生們,隨著人員的不足,年齡越來越小)

男性多數參軍戰鬥亦或是戰死他鄉,日本本土的重工業以及工廠隨處可見是女性的身影,日本為了解決工廠男性不足的問題,開始讓中學以上的學生(包括女學生)到工廠以及農村參加勞動,這就是所謂的“勤勞動員”。

結束語

日本當時國內可以說是慘不忍睹,後來美國轟炸機到達日本領空,對其本土進行轟炸,日本大都市幾乎癱瘓。從整個戰爭過程來看,日本本土與軍工相關的工業幾乎無法進展,包括現在我們熟知的三菱、豐田等公司都為日本當時侵華生產過汽車。真的可以說是,任何的一切,為戰爭所用了。當時民眾的思想,已經達到了扭曲的地步,不諳世事的兒童,強制性的灌輸軍國主義思想,參加軍事訓練!

如今戰爭已經結束,希望如同德國一樣深刻反思,看清現狀,仿製軍國主義復燃!

部分文章介紹:

《孫正義放棄管理權也要爭奪的5G,到底會給未來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新晉中國勢力VS老牌汽車廠家,勝負難測!汽車界已硝煙四起!》

《日系8家車廠“江湖地位”最新排名,豐田傲視群雄依舊無敵!》


日本二三事


圖為被應召入伍的相撲選手


二戰中的日本本土居民可以說下場還是挺悲慘的,宮崎駿的動畫《螢火蟲之墓》講述的就是二戰時期日本國內的慘狀,兄妹倆妹妹在戰爭中餓死,而哥哥也在日本戰敗月餘後死去。當時日本國內慘到什麼程度呢?大米等物資做為戰略物資被運往前線,日本國內實行配給制度,很多人長期營養不良,加上疾病的折磨死去。


由於沒有武器可用,最後只有削尖的竹槍


除了營養不良外,大批的人都要參軍。早在38年日本就頒佈了戰爭動員法,大量的年輕人應召入伍,出國作戰。但是隨著前線陣亡的士兵越來越多,兵員補充是一個大問題,於是徵兵年齡一降再降。除此之外,大量不適合參軍的人,比如初中生,女人等等被髮配到工廠,生產戰爭所需物資,當時日本島內基本上所有能開工的工廠都是為戰爭服務的。


圖為正在排隊領取配給的日本民眾


在美軍徹底封鎖日本後,形式就更嚴峻了,餓死的人就更多了。已經無法徵集到更多的兵員了,最後就連和尚都參軍了,日本軍國主義叫囂著要玉碎,就連婦女和少女都都分發武器,準備和美軍本島死戰。不過他們的武器僅僅是一支竹槍而已,因為此時島內基本上已經生產不出來什麼武器了。

軍情繫悟空問答簽約作者,各位讀者大大點波訂閱關注吖~


軍情解析


作者米叔,資深媒體人,旅美學者,在美日歐生活多年,自媒體“這才是美國”“這才是日本”“這才是歐美”的創辦者

二戰戰敗前的日本的正式名字為“大日本帝國”,一個是以天皇為皇帝,向外國進攻以擴張領土的帝國。而二戰時期,在高壓專制的軍國主義控制下的日本,居民的生活狀態可以用“

水深火熱”來形容。

首先,在戰時動員體制下出現了企業的“倒閉潮”,大多數民眾處於失業狀態,除了參加所謂的“大東亞聖戰”以外,人生毫無希望可言。為了捉住想要反抗國家的國民而採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其中代表性的是《治安維新法》,由於這個法律,許多商談受到了禁止,國民之間相互監視,使得那時候的人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而去告密別人,如果發現卻沒有告密也被視為犯罪

在1938年,日本法西斯政權強行推過了《戰爭動員法》,使對外戰爭實現所謂的“合法化”。該法律明確規定,日本國所有民眾與所有物資都需為戰爭服務。在戰時日本,大批人力物力財力被輸送至戰爭前線導致國內物資極為匱乏,無奈之下政府實行了糧食與生活必需品的綜合配給制度。可以說,在戰時配給制度下的日本普通民眾,基本生活被維持在極低的水平之上。

另外,伴隨著拉鋸戰的持久化,日本的成年男子士兵數量逐漸下滑,戰力也明顯不足。對此,日本實施所謂的“學徒出陣”政策,不僅要求凡滿20週歲的健康男子必須參軍出征,甚至從適齡幼童開始對民眾強制性地灌輸“聖戰”思想,為今後的持久戰爭做人員準備。面對男性勞動力短缺的苦境,日本政府實施“勤勞動員制度”,工廠及農場裡逐漸出現了女性及兒童勞動力的身影。

雖然以上所說的並不是軍國主義時期下的日本人的生活狀態,但僅僅從幾個狀態中,我們還是看出來,當時他們的生活也是很不好的。


這才是美國


軍國主義首先政治元首與軍事領袖集於一體,以軍隊思路統治國家。講求國家思想與領袖高度統一,杜絕與消滅一切異端。教育方向為個體絕對服從於國家,要無條件為國家(領袖)利益服務,基層民眾要革除一切個性思維,各方面追求全民整齊劃一步調一致。

從經濟層面講,軍國主義誕生於農牧型舊生產力模式,依附無人權概念的奴隸與封建制度。,遊牧民族部落政治就是原始軍國主義。中國古代商鞅變法與胡服騎射即是農耕文化對此種制度的推行手段。社會進入工業新經濟時代後,此種簡單粗暴的治國手段越來越難以適應國家的發展,國力過多向軍隊傾斜必然導致經濟失衡,公眾知識水平的增長也會對此產生強烈牴觸情緒,極易導致經濟崩潰社會動盪。

二十世紀前半葉的日本是典型的東方軍國主義國家,昭和時期軍人地位空前提高,民眾多以為國家去戰鬥為崇高理想。由於受制於自身條件,為保持軍隊競爭力不斷壓低民生標準,全面施行洗腦式教育,人民生活在高度白色恐怖之中。這導致日本國民普遍精神壓抑,暴躁敏感,活著毫無樂趣可言,死反而是一種解脫。反應到對外戰爭中士兵野蠻殘忍,貪婪無畏,經常習慣性的做出令人髮指的舉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