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民營中小企業的「隱形翅膀」培養「獨角獸」

发掘民营中小企业的“隐形翅膀”培养“独角兽”

日前,一組關於民營經濟的數據跳入眼簾,情不自禁地為之點贊!“民營中小企業”約貢獻了國家50%以上的稅收,60%的GDP,70%的技術創新,80%的就業。這就充分證明了中共十八大進一步提出的“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享受法律保護”的發展方針落到了實處。“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我們既要“看見”中小企業發展面臨挑戰,更要“洞見”存在著重大機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大戰略舉措讓中小企業發展基本面向好的勢頭更加鞏固。深化商事改革,尤其是審批、財稅、金融等方面的服務環境更加優化。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與機器人+為特點的製造業,在各業界深度融合,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市場和新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廣闊的創新發展空間。

《2018年版中國中小企業發展研究及融資策略研究報告》顯示:日本、歐洲的小微企業生命週期可以達到12年,美國達到8年多,而中國只有3年。之所以“壽命短”,只是因為處於“亞健康”狀態。業界專家“把脈”的結果主要原因是:中小企業缺乏穩定、優秀的工作團隊,其生存和發展常遇到很大的困難。一是“天然不足”。我國迅猛發展起來的中小企業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技術含量低的傳統產業。二是“權力集中”。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簡單,缺乏科學的管理層次,管理權力多集中於所有者一人手中。三是“人才匱乏”。由於自身規模和企業實力的侷限,難以吸引高級人才的加入。中小企業又往往因為老闆情結、管理問題、企業文化和福利等問題,難以穩定骨幹的存留。既然如此,就應該遵循“新陳代謝吐故納新”規律,限制那些低效率、薄利潤、少納稅……卻佔有壟斷資源且產權模糊的企業,給具有“隱形翅膀”的民營中小企業留出更大的衝鼎空間。

業界專家認為,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可歸結為三類,一是“成本困境”。原材料上漲,勞動用工成本攀升、企業利潤下滑;二是“融資困境”。金融行業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不夠,中小企業貸款普遍非常困難,社會融資成本過高,多數中小企業難以承受;三是“技術困境”。中小企業承接的往往是相對落後的工藝和設備,加之企業技術創新人才的匱乏,創新投入來源不足,粗放的經營、落後的產能加劇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困境。

針對中小企業的“亞健康”狀況,業界專家同樣開出“萬能藥方”,可資借鑑。堅持分類指導協調推進大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培育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引領產業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民營企業。在產業細分領域培育一批“隱形冠軍”和“獨角獸”企業。完善雙創孵化體系和生態,扶持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為此,制定了一個鼓舞人心的“路線圖”,諸如,“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強優秀創新型民營企業家和民營企業創新人才培育……還有“完善科技金融”、“軍民協同創新”、“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支持基礎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等等,都是閃光的亮點和讓人嚮往的理念。

中關村管委會是“軟實力”的發掘者,多年來不斷出臺支持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他們有兩個考量:一是切實做“雪中送炭”的事情。真正的科研創新是孤獨的,是有風險的,希望通過這種“你研發,我補貼”的支持方式,把科技型小微企業扶上馬再送一程,引導和支持企業以科研創新的方式跨越“死亡谷”。二是腳踏實地著眼當前,高瞻遠矚謀求長遠。除了切實地給科技型小微企業研發補助,中關村還將建立科技型小微企業庫,開展“前沿企業挖掘與支持工作”,探索優質項目發現機制,對創新企業後續的技術研發、融資、業務拓展等,提供信用背書和更多的服務,在中關村這片熱土上發現“隱形翅膀”並培育更多的未來“獨角獸”企業。

在新時代,必須要有新思想。“民營企業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新創造精神,正確認識、積極適應新常態,爭取新常態下的新作為、新提升、新發展”。這當是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價值和不忘初衷艱苦奮鬥的努力方向。

发掘民营中小企业的“隐形翅膀”培养“独角兽”

中關村雜誌——新經濟·新科技·新文化

關注我們請長按下方二維碼

請關注近期:

創業式創新是高新區30年的核心經驗

海淀舉辦首屆豐收節

不滿肖像、姓名被使用,主持人馬東獲賠

曹雪芹與北京西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