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物淡然無所好

司馬光“欲以身殉社稷,躬親庶務,不捨晝夜”,“於物淡然無所好”,“惡衣菲食以終其身”。封建官吏尚能如此,我們無產階級的幹部何言不能!

——摘自習近平著作《擺脫貧困·幹部的基本功——密切聯繫人民群眾》一文

【出 處】

出自元末《宋史·司馬光傳》。

原文:光於物澹然無所好,於學無所不通。

【釋 義】

原文中的“光”指的是司馬光。

司馬光對於物質生活沒什麼偏好,對於學習卻無所不知。

【啟 悟】

廉潔出政績、勤勞生善良。廉潔勤政、擔當作為,向來為儒家思想所提倡,是歷代為官從政者應具備的品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幹部都是人民公僕,自當在其位謀其政,既廉又勤,既乾淨又幹事。我們做人一世,為官一任,要有肝膽,要有擔當精神,應該對‘為官不為’感到羞恥,應該予以嚴肅批評。”

黨員幹部是黨的執政之基,人民群眾的主心骨,勤政是基礎,廉潔是保障。不廉或者不勤,為官不為、懶政怠政,追求享樂、貪圖享受,都與執政為民的要求背道而馳,必將會受到法律的嚴懲和人民的譴責。廣大黨員幹部要自覺養成清正廉潔、勤勞節儉的好習慣,既要做“廉吏”,又要當“勤官”,不斷提高黨性素養、道德情操,不為利所縛、不為權所動、不為欲所惑,把好“慾望”關、“權利”關,忠於職守,勤奮敬業,秉公用權、廉潔從政,才能成為一名受群眾愛戴、信賴和支持的好乾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