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的有些人更討厭劉邦和劉備,反而很欽佩項羽和曹操?

曹孟德青梅煮酒論英雄


史白人必黑,史黑人必白

現在流行一種觀點,只要是史書上讚譽的人,必然會有人來黑上一番。只要是史書上唾罵的人,必然有人來洗白一番。

當然盡信書,不如無書,這話是對的,但是咱也不能見書就黑吧。在現代很多人的眼裡,岳飛的功績都是別人幫他杜撰的,文天祥的忠肝義膽成了很多口中的不識時務,人家文天祥本以為著能夠“留取丹心照汗青”呢,結果在現代人眼裡成了不識時務。


李世民就因為殺了兄弟,這一件事在頭條上討論無數次,楊廣三次東征失敗,耗費之大,傷亡之多也沒見幾個人提。李世民雖然也東征也失敗了,但是他只是戰略意圖沒有達到,並沒有戰敗。何況李世民也沒有像楊廣那樣傾全國之力,就像李世民自己說的那樣,不會招募很多人,即便很多人要求參加

皆取願行者,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從軍者,皆憤嘆鬱邑。

楊廣三次都是傾全國之力,第一次東征失敗損失慘重,第二次楊玄感謀反,第三次高句麗請罪,楊廣就直接下令退兵了。楊廣徵高麗並沒有你們想的那麼偉大,他只是想要別人說句好話服個軟,他其實就是好面子而已。面對烽煙四起,楊廣非但沒有坐鎮京師,他居然選擇了眼不見心不煩,走的時候還寫了一首詩,說我徵遼東也就是突發奇想,江南才是我喜歡的地方

我夢江南好,徵遼亦偶然。但存顏色在,離別只今年。

再說隋唐大運河,實際上在開皇七年就開始修了。但是隋文帝並沒有楊廣那麼激進,楊廣修運河和打高句麗一樣,彷彿他什麼事都要畢其功於一役,他也不想想這是幾年能完成的事嗎?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以前農村挖河有多難,每年冬天男人都要去挖河,運河比農村挖河要難多了,有些人總覺得一句輕飄飄“他只是太急了”就為他掩飾過去了,你這一句話可能就是當時的人們用累累白骨堆起來的。

我想問一下,如果人人都抱著這樣的史學觀,未來還有人原意為民族犧牲嗎?我們華夏民族一顆拳拳報國之心,最多也就是能在史書上留下光彩的一筆,在我們心中沒有所謂上帝,更沒有所謂地獄,只有後人的銘記。如果我們再刻意扭曲歷史觀,那報國還有什麼意義?

世人眼中項羽、曹操、劉備、劉邦

當然了,以上那些都是極端的例子,屬於譁眾取寵的類型。其實人們都有一種逆反心理,如果司馬遷不是對項羽有所崇敬,寫出來的是一個悲劇英雄,網上讚揚的項羽的肯定比現在還要多。司馬遷為項羽作傳的時候,可是寫的本紀,即便是戰國七雄和孔子也都只是世家而已,可見司馬遷對項羽是情有獨鍾的。


所以在《史記》中項羽是充滿人情味的,他可以對自己的士兵噓寒問暖,也可以坑殺數十萬敵軍。人們對自己親近的人和物是不同對待的,就像有人看到吃豬肉可能無動於衷,但是你看到有人吃猴子就覺得不可理喻,因為猴子更像人類。

人們更容易去同情哺乳動物,而很少會對鳥類有同情心。人類認為殺動物是殺生,但是對於砍伐植物卻無動於衷。就像孟子說的:“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有人嘲笑孟子這個觀點,因為梁惠王用羊代替牛做貢品還是殺生,孟子還是對他的行為進行了肯定。認為孟子這是假仁假義,實際上很多人根本沒有懂其中的道理。就像歐洲人發生了恐怖襲擊,歐美人悲痛欲絕,但是中東亂成那樣,一樣歐美人卻沒人關注,這是人類的通病,同情和自己類似和相近的人,對不熟悉的無動於衷,這就是所謂的人情味。

但是孟子希望梁惠王能把這種人情味也擴展到百姓身上,不要只對眼前的人有人情味。其實孟子還是太理想化了,劉邦和項羽對秦國不同的態度,並不是劉邦更有人情味,而是他更懂得何時何地對何人收買人心。

項羽對不喜歡的人就不封賞,比如明明田榮功勞更大,但是項羽卻記恨他在鉅鹿之戰作壁上觀,所以沒有封賞他。明明是陳餘威望更高,但是項羽卻因為喜歡張耳,封了張耳為王,陳餘為侯。結果田榮在齊國叛亂,陳餘趕走了張耳。

項羽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封賞,劉邦呢?明明不喜歡韓信,還是把他封為齊王。明明對彭越恨的咬牙切齒,還是把彭越封為梁王。明明喜歡財貨美女,到了關中卻無所取。

司馬遷給你描寫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項羽,而劉邦則是一個老謀深算的政客,所以人們更喜歡項羽。

咱們再說一下劉備和曹操,這兩個人完全是兩個極端。劉備曾說,他自己是照著曹操為模板,反其道而行之,才成功的

今指吾與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暴,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

其實都說《三國演義》美化劉備,但是實際上可能是羅貫中用力過猛,讓劉備顯表演味太重,現代人反而因此討厭上了劉備,覺得這傢伙就會收買人心。就連白帝城託孤,大家都覺得他實際上在後面埋伏好了刀斧手。



其實這樣真的有用嗎?司馬懿也答應曹睿好好輔佐曹芳,結果呢司馬懿還是篡權了。演個戲對諸葛亮這樣天縱奇才還不是很簡單的事。所以因為羅貫中的描寫,很多人反而覺得曹操壞的真實,劉備好的虛偽。劉備也是曾說出:“毋以善小而不為,毋以惡小而為之”的話的人,陳壽對他的評價是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意思就是劉備寬仁待人,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舉國託付給諸葛亮也沒有疑心。如果察覺到別人容不下他,他也不和人爭,只是避開禍
患而已。

雖然劉備是有點表演意味,收買人心的權術,實際上並沒有《三國演義》描述的那樣重。而我們的逆反心理就是,你誇的越重,我就貶你越狠。再加上曹操確實要比劉備有才能,而且治國更有方,這也是公認的,就像陳壽說的“機略不逮魏武”,討厭劉備也在情急之中。


漁耕樵讀


這四個人,喜歡項羽曹操的多,而喜歡劉邦劉備的少,這種基調反而是正常的;如果喜歡劉邦劉備的多,喜歡項羽曹操少的話,反而才不正常了。

一、從性格特徵而言。

真實歷史中,項羽剛愎多情,曹操英雄豪邁,劉邦殘酷耍滑,劉備陰險虛偽。

儘管劉邦得了天下,但弒殺無忌;劉備從“織蓆販履”登上帝位,但得名不正;項羽烏江自刎,但文人歷來更熱衷“悲劇人物”;曹操則毫無疑問是個英雄。

二、從個人背景上看。

項羽是楚國貴族,其叔父是楚國將軍項梁;曹操則是漢末貴族,其父親曹嵩官至太尉,雖然是花錢買的。

劉邦則是沛國一亭長,劉備則是“織蓆販履”,無名之輩。

自古以來,貴族出名要比底層出名快得多。袁紹“四世三公”,僅憑這個名氣就讓無數人追隨,個人能力倒在其次。

三、從個人能力上看。

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尤其擁有卓越的軍事天才,項羽的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歷史經典之作。

曹操“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文韜武略,百世罕見,敗袁術、袁紹、呂布、馬超等等,武功不勝枚舉,政才讓東漢末年北方獲得難得的穩定。

劉邦呢?劉備呢?很難舉出卓越的功績來。劉邦給人的最大印象,是街頭流氓的印象,是殺韓、彭、英三大名將的印象;劉備給人的最大印象,是哭鼻子的印象,是以“劉”這個姓騙到身份地位的印象,這些都是令人厭惡的,反感的。

劉邦、劉備的成功更多建立在古代的“忠誠”文化上,蕭何、張良、諸葛亮對主忠心耿耿;如果不是這一點,兩人斷然不會成功。


安若凡


像題主這樣只看三國演義的才會說劉備虛偽。黑劉備的看過《三國志先主傳》嗎?真看過會舔著臉在這裡黑劉備虛偽?

首先劉備這個人從來不標榜自己仁義,他的作風一直屬於俠義。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是由得用合徒眾。——《三國志先主傳》。

第二,劉備是三個人中唯一沒有屠城記錄的。曹操自己寫的文章裡哀嘆民不聊生,結果他自己參與的屠城記錄就高達八次(《三國志》裡寫的清清楚楚),孫權屠城也沒少幹。屠城真性情,不屠城倒是虛偽?什麼zz邏輯?。

第三,荊州百姓心甘情願跟著劉備走的。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裡,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及於當陽之長坂。

帶著十萬百姓一天才走十里,怕曹操佔據江陵,讓關羽先去,自己留下來斷後,被曹操一天三百里直接追上了,這是跑路拉百姓當墊背的姿勢?

第三,再看《三國志黃權傳》。及吳將軍陸議乘流斷圍,南軍敗績,先主引退。而道隔絕,權不得還,故率將所領降於魏。有司執法,白收權妻子。先主曰:“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待之如初。臣松之以為漢武用虛罔之言,滅李陵之家,劉主拒憲司所執,宥黃權之室,二主得失縣邈遠矣。詩云“樂只君子,保艾爾後”,其劉主之謂也。

蜀降人或雲誅權妻子,權知其虛言,未便發喪,漢魏春秋曰:文帝詔令發喪,權答曰:“臣與劉、葛推誠相信,明臣本志。疑惑未實,請須後問。”後得審問,果如所言。

第四,夷陵之戰是不是為了給關羽報仇?黃初元年,以曄為侍中,賜爵關內侯。詔問群臣令料劉備當為關羽出報吳不。眾議鹹雲:“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曄獨曰:“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後備果出兵擊吳。《三國志劉曄傳》

我就不知道像題主這樣的究竟是什麼樣的貨色敢說劉備偽君子,你們純粹是嫉妒一個品格高尚的人竟然有這麼大的成績吧,呵呵🙂

補一句,諸葛亮就是曹操屠徐州之後舉家流亡到荊州的(遭本州傾覆,生類殄盡。棄墳墓,攜老弱,披草萊,歸聖化,在流隸之中。《三國志諸葛瑾傳》),而曹操也因為自己的任性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歷史有的時候真是充滿了戲劇性。


素月墨羽YH


不知題主此說從何而來,如果說“有些人”很欽佩項羽和曹操,那可能是這些人有問題吧。拋開這四個人政治上的做法,單從生活角度講。先說項羽,力能拔山舉鼎,徒逞匹夫之勇,性格剛愎自用,不聽人勸,性情暴躁,嗜殺成性,每當攻下一城,必定屠殺城中男子。典型的一個屠夫。再說曹操,雖有雄才大略,逐鹿群雄,統一北方,但“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說明這個人不是一個能吃虧的人。虛偽成性,睡覺時,被子掉地下,侍衛好心好意撿起來給蓋上,反被殺。後假裝哭泣,可見也是視生命如草芥的主。生活中這樣的人很難相處的。反觀劉邦與劉備,生活中有時候有點作,有點小虛偽,但大方面還是能愛惜部下,親民如子的。所以,如果有人生活中喜歡項羽曹操類型的人,那隻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了!


史海一粒粟


我就是喜歡劉邦,政治悟性極高,打仗也是鬥智不鬥力,至於說什麼小人得志,厚黑之道,那都是偏激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現實中要碰壁的。什麼事情都得看觀察角度是怎樣的。和競爭對手講君子之道那是蠢人乾的事,心中裝著天下百姓才是王者胸懷,劉邦當了皇帝,修生養息政策深得民心,漢朝後來的長治久安肯定與開國皇帝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中國文人自古狂妄,評論歷史人物必定帶著偏見。最有名的當屬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了,她把項羽自殺當作“傲骨”,其實真不是這麼回事,項羽窮兵黷武,根本沒把百姓安危和生存放在眼裡,他自知沒有了百姓的擁護,想重新起家根本不可能,加上劉邦勢力已經壯大,自己毫無反擊之力,只有自殺了。還是毛主席看歷史看得通透,解放南京時寫的“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就是指要把握好有利局面鎖定勝勢,不應該像西楚霸王那樣關鍵時刻沽名釣譽!


靜謐之森林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為現在的人,基本都搞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定位。

其實不管大家承認與否,現在的人們,不敢說100%,但也可以說是絕大多數了,大家都存在著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迷之自信。

大家都普遍的知我感覺良好,普遍的自以為是,普遍的會覺得自己很優秀,比大部分人都聰明,把自己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上,總認為自己是貴族屬於人中龍鳳或是必將成為一代梟雄的人,於是乎就會有很多、很多的人不自覺的就把自己當作了貴族或者梟雄,於是人們便很自然的就站在了貴族或梟雄的角度上來看問題、想事情,也因此大家就都會很喜歡項羽的殘暴及曹超的不擇手段,喜歡那種橫徵暴斂、弒殺成性、可以為所欲為、能夠視人命如草芥的無上權利。

但卻很少有人能意識到,其實我們絕大部分人是很平庸的,我們只是小百姓,也就是古時候被稱之為螻蟻的那群人,我們不是貴族更不是梟雄,我們只是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魚肉而已。

其實只要大家擺正心態,搞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真正站在一個小百姓的角度上去看待項羽、曹操、劉邦、劉備這四人一生的行為之後,大家也就會明白為什麼劉邦能一統天下,為什麼劉備深的人心,也許很多人會說他們是無恥小人、一生虛偽,那請大家想想當時的百姓有為何要支持他們,難道當時的百姓都是傻子?有句話叫得民心者得天下哦。

作為一個小百姓的我,個人很喜歡劉邦和劉備,因為不管如何,相對於項羽和曹操而言,劉邦和劉備一生的征途中並沒有做出殺降卒、屠百姓、斬無辜等等這些殘暴之舉,僅憑這點就值得平頭百姓為之點贊啦!





其實很簡單168888888


如果按你思路回答:

曹操是唯一敢刺殺知道必輸也要追董的大忠臣。有勇有謀,有血有肉。闊達,還是屈原後的第一個有文學影響的大詩人(按時間)。

劉備,別人接納他對他好,他反而欺騙,被他投靠過的都死了。還說出女人如衣服的大男子主義的話。

項羽真英雄,對愛人也好,作戰猛得,5萬打30萬都能贏,長期在以少勝多。推翻秦了還能和聯盟分天下王,仗義。

劉邦真小人,韓信英布之類都被害死,父親被綁了居然說分羹。自己被匈奴(外人)圍了就賣女兒,還好意思唱大風歌。有種電視劇女主溫柔賢惠善良能幹,結果被綠茶婊小三耍了手段奪了正宮的感覺,最後女主沒有好結局,反而自刎。


leisure94


欽佩曹公沒毛病呀!世人皆道曹公“亂世之奸雄”我謂真梟雄也,處事不拘一格,不會被形式主義的仁義道德所束縛!“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曹公的《篙裡行》中寥寥幾句便道出了戰爭給大地所造成的滿目瘡痍,若非心懷天下者,又怎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呢!我相信曹公比任何一位諸侯都渴望國家一統,而非自己割據一方稱王稱霸。漢室末年,虎狼當道,大廈將傾,將舊的事物推到再建立新秩序,要做到這些就需要權力和硬實力,“挾天子以令諸侯”又有誰知道這是不是獻帝與曹公之間的默契與授權呢?先亂而後治,這不是大多數人所能理解的呢!


無間行者Zero


現在很多人,尤以名蒄學者丶教授丶專家者為甚,整天不去鑽科技丶人文丶政經丶民事丶國博,力爭為國為民多取多謀,而是妄論歷史人物和功過是非,且經常黑白顛倒丶妖媚庸俗,好像若不如此,就無法顯露其特立獨行和與眾不同一般。一切功過成敗,都如同滾滾長江東逝水,有些人和事都應該不再沒完沒了的恣意妄斷,但有些思想和精神卻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之所以經百劫而不亡,就是如岳飛丶文天祥丶孫中山丶毛澤東丶錢學森等等志士仁人們,他們將對民族丶國家丶人民的忠誠與熱愛,視其畢生使命。而那些自詡專家丶學者丶教授丶名流們,不過是一群自私丶虛偽丶狂妄丶無知的牆頭草罷了。


用戶13513471768


項羽和曹操都是屠夫 幾十萬兵投降項羽 項羽沒錢喂放了又成禍害 全殺了 曹操屠城更壞 比日本屠殺南京更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