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讓百萬鄭州人揪心:找不到「耳蝸」就要再次開顱?

这句话让百万郑州人揪心:找不到“耳蜗”就要再次开颅?

河南商報記者

李佳王苗苗

見習記者張成誠

首席記者宗雷

愛心接力,全鄭州都在為男童尋找“小耳朵”。

可有一種聲音讓網友們不淡定了:人工耳蝸找不回,孩子就可能面臨再次開顱手術。

事實真是如此嗎?

河南商報“家有小寶”第一時間發聲。

插曲找不到耳蝸就要做開顱手術?專家澄清這一說法

男童人工耳蝸丟失,牽動了百萬鄭州人的心。

一張張轉發圖片和鏈接中,最揪心的是這樣一句話:“一旦丟失的人工耳蝸找不回,孩子就可能面臨重新進行開顱手術的處境。”

事實真是如此嗎?

河南省兒童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韓富根表示,人工耳蝸分兩大部分:植入體和體外機。

他說,男童這次丟失的是體外機,並不需要做開顱手術,“只需要按照所採用機器的型號、品牌等重新為孩子配體外機即可,不需要再次手術。”

韓富根說,即便是植入體,也不是放置在顱內,而是在耳後方開口,將電極以無創的方式插入內耳中,以保留可用的殘餘聽力,所以,這種耳蝸手術並不需要開顱。

對於網上出現的開顱一說,10月24日上午,孩子姑姑也在朋友圈中做了澄清,表示已經問過醫院,可以不開顱再適配一個,但孩子還需要重新適應,重新調機,為了孩子,還是希望能夠找回丟失的體外機。

發聲 河南商報“家有小寶”第一時間發聲,呼籲理性助力

在收到孩子耳蝸體外機丟失,家人全城尋找的新聞線索後,河南商報旗下親子公眾號“家有小寶”,派出記者對此事進行跟蹤報道,以便發動更多人,加入此次愛心幫尋中來。

河南商報“家有小寶”在第一時間推出了“28萬耳蝸丟失!截至下午1點,耳蝸還沒有找到!好消息,男童不需要開顱手術!”的稿件,在發聲的同時,呼籲大家理性助力。

當天中午1點左右,上述文章一經推送,即被眾多家長轉發,一位家長在後臺留言道:“看到別的媒體發佈的,找不到就要做開顱手術,一度讓我懷疑是假消息,還是我們‘家有小寶’的小編們有專業媒體精神。”

在這篇稿件推送僅一個多小時後,拾到體外機的熱心市民就在朋友圈中看到了消息,並通過公佈的電話,聯繫到孩子家長,歸還了拾到的體外機。

解惑 人工耳蝸是什麼?它能讓聽障兒童重獲聽覺

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相信不少讀者對此並不瞭解。

事實上,每天出生的新生兒中,患有聽力障礙的孩子佔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其中重度神經性耳聾的孩子,就需要佩戴人工耳蝸來恢復聽力,進而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流。

“就工作原理來講,正常人內耳中的毛細胞將聲音信號轉換為生物電信號傳入聽神經,經過大腦聽覺中樞分析產生聽覺。”據韓富根介紹,人工耳蝸是一種替代內耳功能的電子裝置,其治療耳聾的原理是通過人工耳蝸裝置將聲音信號轉換成電信號(替代了損傷缺失毛細胞的功能),然後直接刺激聽神經,使患者重獲聽覺功能。

韓富根稱,由於我國人口基數龐大,患有聽力障礙的孩子並不在少數,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

“戴上耳蝸後,聽力障礙孩子通過康復訓練,不少能夠與正常人無異。”河南省康復教育研究中心一趙姓工作人員表示,7歲之前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若在新生兒聽力篩查中就發現孩子有聽力問題,家長就應該引起重視,儘早為孩子進行醫治和康復。

“根據以往經驗來看,越早接受康復治療的孩子,康復的情況越好。”上述工作人員表示,耳蝸需要終身佩戴,其作用就是鏈接孩子的有聲和無聲世界。

韓富根也表示,重度神經性耳聾等失聰孩子,最好在1歲多就植入耳蝸,這樣他們就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樣,語言和智力的發育不會耽誤。

“如果過了孩子學習語言的最佳時間(6歲之後),將來即使裝上人工耳蝸,能聽到聲音了,也很難再學會說話。”韓富根稱。

慈善 我省對困難家庭聽障兒童進行人工耳蝸救助

據瞭解,0~6歲是聽障兒童搶救性康復的黃金時期,而人工耳蝸對於很多患有聽力障礙的孩子,具有改變命運的重要意義。

過去,由於人工耳蝸動輒一二十萬元的高昂價格,加之手術和後期康復費用,讓很多患兒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但如今這個現象有了根本性的改變。

從去年開始,由河南省殘聯牽頭組織實施了困難家庭聽障兒童人工耳蝸救助工程,對目前全省存量和每年增量困難家庭0~14歲、具有手術適應證的聽障兒童全部進行免費救助。

“這個救助的目標就是‘人工耳蝸全覆蓋,項目申請零拒絕’。”韓富根稱,河南省兒童醫院、鄭大一附院、河南省人民醫院、河南省婦幼保健院這4家都是定點手術醫院,也均對該項救助工程開闢了綠色通道。

符合條件的聽障兒童資助標準包括:由中國殘聯統一招標的免費人工耳蝸產品一套;由省級財政按每人1.2萬元的標準給予手術及調機費補助;由省級財政按每人1.4萬元的標準對術後一學年(10個月)的康復訓練給予補助。

當然,進行手術僅僅是恢復聽力的第一步,後期還要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這都需要整個社會的理解和家長的付出。

在接受河南商報記者採訪時,丟失耳蝸的孩子母親稱,她特別想通過這件事情告訴大家,他們的孩子只是缺少了一個和有聲世界溝通的渠道,有了耳蝸,他們就能像正常孩子般生活,“也希望大家能對這些孩子理解和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