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藥業公司引發的思考

前言:看過《我不是藥神》後,有段時間對龍巖的製藥公司產生了一些興趣,引起筆者思考的藥業公司叫力菲克藥業,不是因為它的產品質量和療效,而是它成立的時間點和位置。力菲克藥業公司主體在龍巖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的開發區,成立於1998年7月),鼎盛時期周邊村莊的民房都住滿了工人,可現在很多企業都已關門,為什麼?針對現在的發展背景和發展趨勢,開發區何去何從?

注:本次思考僅對龍巖中心城區主城區南部的開發區主體範圍進行闡述(雖然在開發區成立的時候,它並不是主體)。

一家藥業公司引發的思考

一、幾個時間節點

說到龍巖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家可能會想到龍工和龍馬環衛這兩家上市企業,但偏偏是力菲克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從1995年開始,力菲克公司收購了龍巖和漳州的幾家藥業公司慢慢發展到現在的規模,為什麼是這一家公司引起筆者的注意?

一家藥業公司引發的思考

力菲克藥業

當筆者看到開發區1998年的地形圖時,整個紅線範圍的用地背靠大錦山和黃邦山,面朝東肖溪,山、水、林、田、村格局明顯。全區除了黃邦山變電站以外,只有力菲克這一家企業。有時候筆者在想,是不是力菲克引領了這個區域的建設。

一家藥業公司引發的思考

1998年企業分佈情況

到2010年的時候,開發區的企業已經逐漸多了起來,初具規模。筆者大概統計了一下,當時紅線範圍內企業約42家,其中機械製造業28家、金屬/石化業2家、生物醫藥2家、印刷/紙業10家。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GB/T4754-2017)的分類,紅線範圍內的製造業企業個數佔比高達95%。

一家藥業公司引發的思考

2010年企業分佈情況

開發區於1999年5月經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於2012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兩個節點也是值得深思的。

二、開發區現狀分析

1、企業發展困境

到今年,開發區成立20週年。對比2010年的企業分佈,2018年的時候,配套設施有所增加,同時新增了一些企業、也有一些企業消失了(暢豐車橋、恆發玻璃、明龍製藥、閩泰環保等)。

一家藥業公司引發的思考

2018年企業分佈情況

把企業進行分類,紅線範圍內現有企業約50家,其中機械製造30家、金屬/石化5家、印刷/紙業10家、生物醫藥2家、物流運輸1家、園林綠化1家、食品加工1家,製造業企業個數佔比仍高達90%。

一家藥業公司引發的思考

2018年企業分類情況

據筆者瞭解,紅線範圍內諸多小型企業為龍工等大型企業提供產品服務,這種典型的軸輪式發展模式很好地帶動了小企業的發展,在製造業大環境發展良好的情況下可以為開發區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但是這也埋下了隱患,那就是當巨頭企業走下坡路的時候,由於產業結構單一,容易造成雪崩式的倒閉潮。

一家藥業公司引發的思考

龍工

首批進駐的企業,因為土地價格和政策因素,享受了不少福利。當製造業下行,企業又難以通過創新和發展來壯大自身規模,政策不允許變更土地用途,所以,很多企業就出現了廠房出租的情況,廠門口的招牌從一塊變成了三四塊,工廠也變成了多個小作坊彙集的車間。

一家藥業公司引發的思考

2、人口流失的困境

2014年的時候,全球製造業重心從發展中國家轉移,我們國內製造業整體呈下行的趨勢。當時不但是龍工,為龍工提供零配件的企業也紛紛裁員甚至倒閉。可惜的是,現在龍工又呈良好發展態勢時,以前的製造業工人已轉行或到其他城市了,招工慌又成了一大難題。

在房價日益高漲的今天,收入與房價的差額迫使中小城市人口加速外流,很多人覺得反正在哪都買不起房,為什麼不在廈門拿5000工資而要在龍巖拿3000的工資?我們要警惕,龍巖加速發展對外交通,如果沒有引來外來人口,那我們越發便捷的交通將是人口外流的推進器。

一家藥業公司引發的思考

龍巖站

3、省內橫向對比

截止2017年,福建全省共有國家級開發區30個,最多的設區市是福州(8個),最少的是寧德、三明和南平(各1個),龍巖有2個(開發區和高新區,現已整合),具體見下圖:

一家藥業公司引發的思考

福建省國家級開發區分佈情況

把這30個開發區的主導產業按設區市進行彙總,可以得到以下表格:

一家藥業公司引發的思考

很明顯,開發區(高新區)的產業結構過於單一,只要製造行業不景氣,那我們就沒得玩。當然這個跟地理優勢、國家政策有一定的關係,畢竟龍巖沒有大型港口、大型機場,龍巖也不是保稅區的成員。

再者,我們的產業鏈偏短,附加值高的產業少。產業結構國際化的當下,製造業下行、雲計算信息化盛行,我們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

三、探索思考

面對開發區的現狀和大環境,筆者提出以下思考,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1、發展的核心是人才

一產比不過漳州,二產比不過泉州,三產比不過廈門,作為廈漳泉龍城市聯盟的一員,龍巖要如何發展自己的產業?筆者認為最關鍵的是人才因素,非常慶幸前兩年市政府已出臺人才計劃,人才的關鍵性從各大城市搶人的政策就可以看出。

怎麼才有人才?一是對現有的人員進行培養,承認差距,向優秀、領先的人群學習;二是發揮比較優勢,引進人才。

2、產業結構調整

自身一、二、三產比例變化調整意義不大,我們要對主導產業進行調整。在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的時候,有針對性的促進新興產業、周邊省市缺乏而又有前景的產業進入龍巖,改變現有以製造業為主導產業的局面,以更好的產業結構應對全球產業格局的變化。

一家藥業公司引發的思考

產業價值鏈與城市價值鏈

協調龍巖產業價值鏈與城市價值鏈的關係,往產業價值鏈附加值高的方向努力,完善現有產業鏈。以原材料、初級產品為中心向以加工組裝工業為中心,再進一步向以高、精、尖工業為中心演進。

3、現有企業的發展思考

藉著做項目的機會,筆者走訪過開發區十幾家企業,除了幾家上市公司外,小企業的辦公室都還停留在十年前的風格,擺設的物件有殘損也未更新。甚至聽一個企業員工自述,為了追討2萬塊債務,公司特地派人跑到廣東去要債。

殘酷的現實是,僅能維持運營的企業不在少數。當主城區西擴南移之後,曾經偏遠的開發區慢慢地被靠近中心區,經營不善的企業看到這個趨勢,肯定會想辦法補交出讓金用於變更土地性質。所以工業用地調整成非工業用地的地塊多了起來,業態的豐富性已超越了開發區該有的樣子。

一家藥業公司引發的思考

大錦山俯瞰開發區

針對企業的現狀,筆者認為一是要禁止將土地性質變更為與主導產業不服的性質;二是要鼓勵企業自己轉型以跟上全球產業發展趨勢;三是以有償或合作的形式限期騰退經營不善的地塊,重新激發開發區的生產活力;四是利用周邊的龍巖學院、技師學院(在建)、規劃交通樞紐等優勢條件,留住自己的人才。

一家藥業公司引發的思考

技師學院規劃效果圖

四、規劃反思

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的時候,企業基本已入駐,當時紅線範圍內的規劃基本就是現狀。受限於此,後來有了總部經濟的理念,以期獲得產業轉型升級和優二進三的先決條件。可惜在土地財政時代,為數不多的商務用地正被逐步改變為住宅用地。財政部門有經濟壓力、土地部門有拆遷成本,可惜他們都不管城市功能佈局,用地性質變更與他們關係也不大,他們更在乎賣地能否彌補財政和收儲的經濟空缺。

檢討我們的總規和控規,土地利用規劃僅僅有效地防止了不合理的發展,很多時候沒有保證真正需要的發展在它該有的位置和時間。比如說,我們不會把化工廠或者重汙染、輻射高的企業安排在開發區內,卻沒有安排足夠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設施來服務開發區的產業人口,雖然很慶幸開發區人期盼多年的實驗學校明年要招生了。

一家藥業公司引發的思考

實驗學校鳥瞰圖

五、結語

洋洋灑灑說了一通,寫沒什麼實質的東西,筆者希望有優秀的團隊去研究、分析開發區的現狀和發展瓶頸,並找到它的發展方向,為龍巖的發展繼續發揮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