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委和參謀長負傷,跟主力走的,當了中將;留下來的,成了老百姓

政委和參謀長負傷,跟主力走的,當了中將;留下來的,成了老百姓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紅軍長征時從遵義到貴州,而就在婁山關,被敵軍的部隊阻擋了前進的擋路。雖然他們佔據了制高點,但仍然沒能打倒紅軍,反倒被紅軍一路擊潰,甚至逃到了遵義城下,於是紅軍又第二次攻下了遵義。這兩場戰鬥雖然不是什麼特別大的戰鬥,但是也都載入史冊,讓世人銘記。

政委和參謀長負傷,跟主力走的,當了中將;留下來的,成了老百姓

而在這兩場戰鬥中,紅軍也傷亡慘重,其中十二團的政委和參謀長都受了重傷。政委鍾赤兵傷得更重一些,由於缺少麻醉藥,他甚至忍著劇痛做了一條腿的截肢手術;而參謀長孔權,雖不需要截肢,但行動也非常不便。兩個雖是團級幹部,但是受傷太重,在路上傷口還一度發炎潰爛,於是當時的衛生部決定將包括他倆在內的一批傷重人員暫時寄養在地主家裡。年紀稍大的孔參謀長並沒有反對,聽從了組織的意見留下養病,但是性格火爆的鐘赤兵一聽要被留下,就死活不同意,甚至還掏出搶來要麼走要麼死,無奈團部只能抬著他繼續往前走。

鍾赤兵年輕身體壯,恢復能力也比較強,不久就恢復了上竄下跳的本事,再也不用人抬著,而是可以自己騎馬趕路了。到了陝北之後,他就被送到了蘇聯去治病,直到四十年代末才回國。因為他畢竟少了一條腿,所以黨組織給他安排了後勤的工作,主管十幾萬部隊的日常所需。後來因為表現出色他又擔任了政委,參加了抗戰鬥爭,新中國成立後,他還陸續擔任了好幾個重要職務,直到五十年代被授予中將的軍銜。

政委和參謀長負傷,跟主力走的,當了中將;留下來的,成了老百姓

而當初奉命留下養傷的孔參謀長怎麼樣了呢?當時他和其他的同志被送到了一個開明的地主家裡養傷,養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養好了腿傷,不過那條受傷的腿始終不太方便,導致他走路一瘸一拐的。但是養好傷後,他卻與紅軍失去了聯繫,從此只能留守在遵義附近。為了生活,他當過走街串巷的賣貨郎,還當過泥瓦工,就這樣度過了抗戰的歲月,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孔權已經完全變成平平凡凡的老百姓了。後來,孔權給當年的紅軍師政委寫了一封信,信中稱自己想為國家做點事,要求組織給他分配工作。原來當年紅軍以為那批傷病肯定死在了抗戰時期,才沒有回去接他們,知道孔權還活著的消息,黨組織立馬給他分配了工作。畢竟他之前也是團級幹部,於是孔權被任命為副區長,後來還做過遵義的紀念館長。

政委和參謀長負傷,跟主力走的,當了中將;留下來的,成了老百姓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鍾赤兵過世,享年六十一歲,而孔權活到了七十八歲的高齡,於八十年代末才去世。他去世時,所有的軍區都發來了弔唁的慰問,為什麼他後來沒有參加戰鬥卻還有那麼多的軍區來哀悼他呢?因為當年紅軍長征時他率領的部隊成員都已經在各個領域有了不小的成就,可以說全國七大軍區的將領,有許多人都曾是他的士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