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师父:如果犯了戒,应当如何忏悔?

问师父:如果犯了戒,应当如何忏悔?

阿弥陀佛师父,请问我犯了戒应该如何忏悔?

『师父答』

罪过是有的,但是总比不受戒的人要好,请你记住!因为你知道受了戒了,当你犯戒的时候,你绝不理直气壮。没有受戒的人,说:“我没有受戒呀!”你没有受戒,你照样有过失的,你照样是一个染器,而不是净器。那受了戒而犯了戒了去忏悔,但忏悔不能说,悔了再做,做了再悔,完了之后千锤百炼;不要折腾,过去了让它过去,从现在开始,这样的错误,孔子说:“君子不贰过,”不犯两次错误。我们也不能经常犯,一个佛教徒要有咬钢嚼铁的精神、当机立断的精神:过去就让它过去,不要纠缠。

受三皈是一个信仰者的一个保证,三皈依你都保证不了,你是佛教徒吗?要忏悔,一定要三皈。五戒,做人的标准,那你为什么不能保证?你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怎么能行呢?十善,天人的标准。三皈、五戒、十善保证了,你好好去念佛,你要不往生,你要不解脱,诸佛菩萨不打妄语、骗人吗?

而《金刚经》说:如来是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那你都不信,那你到底信谁呀?可以忏悔,忏悔得安乐,忏悔得清凉,忏悔得自在。忏悔不是后悔,这件事我再不做了,相同的事情不要经常犯。经常犯,大家说你:“你这人怎么这么皮呢?”就耍无赖。我就觉得这个佛教徒要让人感觉到耍赖,这个事很麻烦,所以大家要去思考。当然,无论怎么思考,受戒就比不受强,不要强调:“受戒很难守啊!”我告诉你:受戒就有希望,不受戒永远没有希望!这是关键。

我们到底有没有做到,自己会清楚。当然你要学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四个是根本戒,这个根本戒最关键的要除心,杀心、盗心、淫心、妄心要根除,那你才可能说持戒持得满分。所以什么情况下算得戒?你至少十善业要做到满分,你就能得戒。

持戒它的目的是为了得定,所谓戒定慧叫佛法的三无漏学。持戒跟修善又不一样,修善它的目標不一定是得定,不一定是开智慧,不一定是出三界,他就是可能为了得人天福报,所以他没有那么大的自我约束力。持戒它约束力就很强,这是老师对他的教诫,佛对他的教诫,他一定要对老师、对本师负责任,这是建立在师道基础上。

持戒持久了心就定了,心定了之后,这个戒就不会犯了,这所谓是定共戒。我们的心清净,没有恶念,甚至妄想、分別、执著都能控制得住,不再起妄念,那念佛人这一句佛號念到功夫成片以上,这就得定共戒。就是你再也不会起犯戒的心,那当然你不会做犯戒的事,你这一生就决定往生西方,你就得解脱了。所以念佛念到什么程度可以消除破戒罪?还是要念到功夫成片。这个不难,每个人这一生都能做得到。上根之人,像《弥陀经》里讲的,「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他就能得一心不乱,上根人。中下根人,师父常讲,你要真干,三年、五年你都能得三昧。刘素云老师,师父印证,她就得念佛三昧了。她在家里修学,奉行六个字的要诀,就是老实、听话、真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她就得定了。念佛三昧,就是得定了。得定必定开智慧,定功愈深智慧愈高,那个破戒就不会再有。后不再造,这就是懺悔,业障就懺悔了。

所以念佛它也是懺悔的一种,而且是最殊胜的懺悔法。一般讲破戒要懺悔,通常是发露懺悔,向老师、向大眾尽情发露,把它说出来,承认自己的错误,发誓后不再造,这就是懺悔。你要真正后不再造,那才叫懺掉了。你想想,如果一个人念佛,这句佛號绵绵密密不间断,他就不可能再去做犯戒的这些恶行,罪不就等於懺掉了,他肯定后不再造了。所以懺罪第一殊胜的法门,那还是用念佛。我记得以前我曾经在协会讲过,《印光大师文钞》里面的一段开示,就是讲念佛是最殊胜的忏悔法,「净土忏悔法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