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少年将军,都是年纪轻轻就开始征战沙场的战神

第四名、关兴21岁为龙骧将军为父报仇

关兴,是三国时期的一个人物,是三国蜀汉时期的官员、将军,也是著名将领关羽的儿子。在名著《三国演义》中,关兴是关羽的儿子,并且是长子,而关羽的真实长子——关平,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关羽的养子。在小说中,关兴是一位能够上战场英勇杀敌的猛将,和张苞是好兄弟,共同为蜀汉的兴复大业做出贡献,同时,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关兴都被吴王孙权杀死,所以,关兴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便是为自己的父亲、兄长报仇,所以,三国关兴最主要的成就便是——“关兴报仇”。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少年将军,都是年纪轻轻就开始征战沙场的战神


虽然最后关兴因为迷路而没有很好的、很顺利的报仇,但是,关兴能够自己杀入敌人的境地,已经是很厉害了。最后,关兴在一位老人的帮助下,成功的将敌人潘璋杀死。之后,三国关兴便一路“斩妖除魔”,成为诸葛亮北伐曹魏的主要将领之一。最后,在诸葛亮第六次北伐之前因病去世。

第三名、薛丁山17岁随父出征

小说演义人物,其历史原型为唐朝名将薛仁贵的儿子薛讷。母亲柳金花。娶樊梨花、窦仙童、陈金定为妻,曾率军平定西凉(西突厥),后因其子薛刚元宵夜酒醉打死皇子惊死高宗被武则天下令处死。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少年将军,都是年纪轻轻就开始征战沙场的战神


薛丁山征西,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因征东有功,被封为平辽王。由于与皇叔李道宗结怨,薛仁贵被陷下狱。危急之际,西凉哈迷国犯境,徐茂公力荐薛仁贵挂帅征战,从而逃过此劫。薛仁贵征西,误中圈套,被困锁阳城,为苏宝同飞镖所伤。当他伤重昏迷、魂游地府之际,得知儿子薛丁山尚在人间,并知自己与儿子有一段难解死结。唐高宗见出征不利,征召能人挂二路元帅。薛丁山请缨,以无敌之势夺得帅印,与母亲及妹妹出发西征。途中遇窦家兄妹拦路,薛丁山为求脱身,假意答允窦仙童的婚约,并招揽旗下,同往解救父亲之危。薛丁山杀死苏宝同,救出了父亲薛仁贵。但薛仁贵却不满于薛丁山阵上招亲,于是将之锁入天牢,以示惩戒。苏宝同的死讯传至哈迷国,群臣为之震惊,寒江关关主樊洪悲愤不绝。樊洪有女樊梨花,貌美绝伦、智勇双全、武艺高强。临下山前,其师告知她与白袍薛丁山有一段前世姻缘。樊梨花与薛丁山阵前交锋,一见钟情。樊梨花装败退走,薛丁山欲乘胜追击,被樊梨花所擒,薛丁山遂娶樊梨花为妻。在樊梨花相助下,薛丁山征西成功。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少年将军,都是年纪轻轻就开始征战沙场的战神


沙场硝烟,英俊少将,勇冠三军。叹玉面素袍,铁石断肠;柔情似火,冰霜冷对。甩发披枷,英雄赴难,铁链岂锁凌云志。忆往昔,疆场舞银戟,酣畅淋漓。少帅如此神勇,引巾帼女杰尽倾情。惜白袍俊雅,风流倜傥;红妆美艳,文韬武略。情恨绵长,荡气回肠,美人终归英雄怀。历艰险,红颜伴虎将,奇功伟业。

第二名、罗成13岁封燕山公

上千年来,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罗成是个帅气英俊的美男子,是冀州侯罗艺的公子,不但相貌俊美,罗家枪法更是闻名遐迩,让人不敢轻视,在隋唐好汉中罗成排名第七,罗成少年英雄,曾大破杨林的一字长蛇阵,枪挑靠山王,在扬州武科场更是技压群雄,夺得天下武状元,后来为大唐效力,被李建成等人陷害,马陷淤泥河,乱箭攒心而死。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少年将军,都是年纪轻轻就开始征战沙场的战神


罗成跟丁延平首次相识是在罗成去破一字长蛇阵途中的客栈,那时候,他们俩还都互不相识,只是丁延平偶尔谈起了罗艺,罗成才说罗艺是他的家父,自此丁延平才说他跟罗艺是拜把子兄弟,罗成当即就认了义父,说罗成跟丁延平感情深,我不觉得,丁延平也就只跟罗成见过两次面而已,他们两个感情深,也只是中间有了一个罗艺这个人而已,可以说罗成刚开始确实是把丁延平当做长辈看待的,但无奈立场不同,一字长蛇阵中罗成也只能伤丁延平,保全自己和瓦岗。

大家都可怜丁延平,但我却可怜罗成,为了瓦岗,他失去了家人,失去了朋友,失去了爱人,也失去了他原来的自己,若说真正害得他家破人亡的,是瓦岗,不是么?战场之上,立场不同,就注定只能是敌人,敌人之间,若存有一丝妇人之仁,到头来,只会害己。你们能够深入到丁延平的内心,却为何不能试着看看罗成的想法?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少年将军,都是年纪轻轻就开始征战沙场的战神


第一名、多尔衮14岁为旗主领兵出征

多尔衮为清朝立下了两件大功:一是拥戴福临,巩固了新的统治秩序;二是山海关之战中运筹帷幄,击败了农民军,占领了北京城,开启了清皇朝入主中原的历史一页。特别是他占领北京之后,严禁抢掠,停止剃发,为明崇祯帝朱由检发丧,博得了北京士绅的好感,然后迎请顺治小皇帝赴京登基,很快稳定了占领区内的形势。这些功绩,在顺治元年开国大典上均得到表彰,不仅给他树碑立传,还赐他大量金银牲畜和衣物,并封他为叔父摄政王,确立了他不同于其他任何王公贵族的显赫地位。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少年将军,都是年纪轻轻就开始征战沙场的战神


在进行统一战争的同时,多尔衮也开动了整个国家机器,力图使其正常运转。对于吏治,可以说多尔衮是加意整饬的。除整顿旧官之外,多尔衮还注意选用新人。在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方面,多尔衮可以说是成功的。他首先继承了乃父乃兄的政策,对漠南蒙古友好相待。科尔沁、阿霸垓、扎鲁特、鄂尔多斯、郭尔罗斯、土默特、苏尼特、翁牛特、喀喇沁、敖汉、奈汉诸部曾入关协助清军作战,多尔衮对他们优劳有加,封赏甚丰,后来双方的封贡往还长期不断。西藏和回疆也早与清廷建立了联系。统治西藏的和硕特顾实汗和达赖五世、班禅四世在顺治二、三年间上表入贡,多尔衮也遣使携礼物去慰问。顺治五年,多尔衮又派人敦请达赖喇嘛进京,加强双方的关系。是满清入关统一的第一大功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