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这首经典名篇,读来实在让人感慨世事变迁

公元755年12月,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发动了长达七年多的“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爆发,不仅改变了唐朝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一位伟大诗人的命运,他就是杜甫。

杜甫这首经典名篇,读来实在让人感慨世事变迁

杜甫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携带着妻子儿女随着潮水般的难民,逃出长安,一直逃到鄜州羌村避难,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

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唐肃宗,可就是在北上的路途中不幸被叛军俘虏,押至长安,杜甫当时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起来,一直到第二年(公元757年4月),杜甫终于瞅准了一个机会,逃出长安,并且他冒着随时都有可能再次被俘虏的生命危险,穿过对峙的两军来到凤翔投奔唐肃宗。一腔爱国情怀的杜甫得到了令他稍感安慰的回报,他被肃宗授命为左拾遗,故世人又称之为“杜拾遗”。

杜甫这首经典名篇,读来实在让人感慨世事变迁

杜甫

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寻得落脚处的杜甫,很快就因为平判失利的房琯上疏求情,触怒了肃宗,被贬至华州。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探亲,就在他从洛阳返回华州途径奉先时,一次意外的老友重逢,催生杜甫写下了他的经典名篇: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卫八,因为一直隐居不仕,在家中排行第八,所以杜甫称他为卫八处士,从“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我们可以看出,杜甫与卫八已经二十年没见面了,在经历了太多沧桑巨变的情况下与老友重逢,让杜甫感到格外的珍贵、也格外的温暖。

人生不相见,动辄参与商

”,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一早一晚、一升一落,不得相见。杜甫和卫八就像参星和商星一样,以为在这战争乱世、音讯隔绝的年代,不会再有机会相见。

杜甫这首经典名篇,读来实在让人感慨世事变迁

参星

杜甫这首经典名篇,读来实在让人感慨世事变迁

商星

今夕是何夕,共此灯烛光”,今夕又是何夕,在这样一个春天的夜晚,两个还能一同在灯烛光下叙谈离别情绪,一切如同梦境一般,显得那么的不真实。久别重逢,两人容颜都有了变化,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此时都已双鬓斑白。让人不免对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惊悸、惋惜的心情

杜甫这首经典名篇,读来实在让人感慨世事变迁

共此灯烛光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衷肠”,这一年杜甫才48年,按推理,他的朋友们都应正值壮年,可是当他和卫八互相询问亲朋故旧下落时,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的难受。这其中既有能幸存活下来的欣慰,又带着对逝去者的深沉的痛苦。

在这种乍惊、乍喜、乍悲的一系列情绪剧烈波动之下,他笔锋一转,从之前的抒情转为叙事,写出了这次温暖重逢的场景,“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随着二十年过去,再次见面,卫八已经儿女成行了,这里面当然也有着杜甫对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

杜甫这首经典名篇,读来实在让人感慨世事变迁

儿女忽成行

卫八是个饱读诗书之人,他教出的儿女都彬彬有礼,他们恭敬的执着晚辈之礼,然后关心的询问远道而来的客人,主动帮着父亲张罗酒菜,接着杜甫又写出卫八对他的热情款待:菜是冒着春雨刚刚从地里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出来掺有黄米的米饭,这样一餐简单而又朴素的家常饭菜,体现出了老朋友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

杜甫这首经典名篇,读来实在让人感慨世事变迁

韭菜

酒已备好,饭已上桌,卫八殷勤的邀请杜甫就坐,两人重逢话旧,不是浅斟慢酌,杜甫是一连就喝了十大杯酒,杜甫酒量很大,十杯下去都没有醉,他激动的心情更不待言,但一想到明日又将分别,不免又慨叹起来,在这烽火乱世中幸存和重逢都是那么的艰难,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又是何年?这一系列的情绪跌宕起伏变化,在杜甫这首《赠卫八处士》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纵观杜甫的一生,他好像并没有过的特别称心如意的时候,他即没有当过高官,也没享受过丰厚的俸禄,一身才华,却无施展之处,作为子民他只能将自己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付诸笔端,写下一篇又一篇的经典名诗,作为父亲,他亦自责:“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他一生历经沧桑,晚年还在四处漂泊,无法回顾故里,他的生命结束在北归的一叶江中小舟上。时年59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