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化成:力戰而死、爲國捐軀的民族英雄

新華社廈門10月25日電(記者何凡、顏之宏)走進廈門市陳化成墓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陳化成半身戎裝銅像,他目光炯炯地望向遠方,右手拔劍欲出,彷彿正要赴前線殺敵。陳化成的直系五世孫女陳慧瑛說,“每年化成祖的忌日,廈門市的市民、中小學都會組織祭奠活動,緬懷民族英雄,他的愛國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

“人莫不有一死,為國而死,死亦何妨?我無畏死之心,則賊無不滅矣!”這是民族英雄陳化成在吳淞口布防時激勵將士們的壯語。

陳化成,1776年生於福建同安丙州,字業章,號蓮峰,16歲時隨伯母前往臺灣讀書習武。22歲加入水師,不久便因軍功被提拔為水師額外外委。此後陳化成又多次建功升至澎湖水師副將,後於1823年升任廣東碣石總兵,歷任金門總兵、臺灣總兵。

1830年,陳化成被任命為福建水師提督,駐守廈門。當時鴉片走私船和貨棧猖獗,他便命水師加強巡邏,並驅逐到我國沿海侵擾的英艦。自己還主動帶頭捐助修纂地方誌和擴建書院。

1840年春,陳化成調任江南水陸提督。後在兩江總督裕謙支持下,改善吳淞防務。派人到湖北採購精鐵,並將廢炮重煉,鑄造新炮;還依據江防地形修築土堡二十六座,作為炮臺的掩護。同時督造火藥,修整炮臺,命令士兵嚴加操練。

陳化成是士兵口中愛兵如子的“陳老佛”。某日,暴雨伴隨著颶風而來,潮水滿溢塘面,部將們請陳化成遷移提督大帳,他說:大帳一移,三軍驚擾;而且我遷移到乾燥的高處,士兵們住在低窪狹小地,於心何忍?

1841年秋,英國擴大侵略戰爭,9月攻陷定海,葛雲飛等三總兵壯烈殉國。陳化成在寫給同鄉、前四川總督蘇廷玉的信中說:“設事機不測,亦必以死繼之!”

1842年6月16日清晨,東南風大作,英艦隊向吳淞海塘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分別向東、西兩炮臺實行猛烈炮轟。陳化成親自登上西炮臺執旗指揮,守備韋印福和外委徐大華等指揮著西炮臺的二十四門紅衣大炮及其他炮位,向英艦猛烈還擊。雙方炮彈往來射擊,戰鬥異常激烈。

接任裕謙的兩江總督牛鑑聽說陳化成炮戰得手,便命令排列總督儀仗,乘坐大轎,鳴鑼開道,向吳淞而來。英艦瞭望哨發現了這支儀仗顯赫、招搖過市的人馬,立刻發炮轟擊。牛鑑的人馬頃刻大亂,牛鑑更是驚慌失措,拋棄了自己的官靴官帽,混入四散奔逃的亂軍中逃走。駐守小沙背的總兵王志元聽說總督逃走,也立即帶兵遠遁。駐守東炮臺的參將崔吉瑞,也放棄東炮臺逃竄。英軍遂佔領了小沙背和東炮臺。對陳化成防守的西炮臺形成了包圍之勢,吳淞防線全線動搖。

陳化成及西炮臺腹背受敵,所率領的部隊傷亡較多。部將周世榮勸陳化成棄炮臺逃走,陳化成怒斥並要拔劍殺他,周世榮狼狽逃走。炮彈如暴雨一般襲來,擊中了陳化成,他又從地上站起來,依舊親手點燃大炮,並指揮士兵們繼續戰鬥。最終因流血過多,這位67歲的老將壯烈犧牲在炮臺上。

廈門市陳化成研究會常務理事顏立水曾參與過同安區陳化成紀念館的建館工作,在他看來,陳化成奮勇抗擊侵略者並英勇獻身,給後代留下了一筆十分寶貴的財富,“陳化成不僅是同安人的驕傲,更是承載著不畏強敵、愛國報國民族精神的火炬,雖然時代在變,但是隻要我們心中愛國的火苗不變,這枚火炬就永不會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