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人参加战斗仅889人存活,将军和司令部全体人员自杀殉国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12000人参加战斗仅889人存活,将军和司令部全体人员自杀殉国

二战期间,苏联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比如说朱可夫、科涅夫等闻名全球的军事家,但要说到死的最悲壮的苏联将领,那应该是叶夫列莫夫中将了。

1897年叶夫列莫夫出生在俄罗斯塔卢萨市的一户贫苦家庭,少年时曾在一家木雕厂做工匠,晚上在工人夜校读书。18岁时,叶夫列莫夫参军入伍,进入军校学习,先后从俄罗斯55后备步兵团训练队和高加索捷拉维军校毕业。

12000人参加战斗仅889人存活,将军和司令部全体人员自杀殉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叶夫列莫夫加入沙俄军队,参加了对抗德军和奥斯曼帝国的战斗。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叶夫列莫夫又加入了赤卫队,不久又参加了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次年加入红军,1919年叶夫列莫夫正式加了苏维埃共产党。

1920年叶夫列莫夫担任苏维埃红军铁甲列车队队长时,在巴库地区和对手白军作战时,曾开着装甲车第一个攻入巴库,赶走了敌人。叶夫列莫夫的英勇表现也得到了红军高层的赏识,先后授予其红旗勋章和2枚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红旗勋章。

12000人参加战斗仅889人存活,将军和司令部全体人员自杀殉国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当时叶夫列莫夫任外高加索军区司令,被授予中将军衔,在西方方向同德军作战。和苏联其他将军不同,叶夫列莫夫打仗从不靠人数优势,也不靠强大的火力覆盖,更多的时候他更喜欢靠谋略取胜。所以即使叶夫列莫夫手下的五个主力步兵师都顶着“民兵师”的称号,但他们的战斗力却不比一些正规部队差,甚至还要强上几分。

而且叶夫列莫夫从来不打骂下属,哪怕对一个普通士兵,他也是爱护有加,跟一些战绩相比,他更在乎士兵们的生命,因此叶夫列莫夫在军中的威望非常高。1942年1月,苏联在莫斯科保卫战取得胜利后,在斯大林以及朱可夫等人的坚持下,苏联红军对德军进行了反击,企图一举击溃德军。

当时担任苏联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的耶夫列莫夫由于推进过快,带着部队杀入了德军后方,被德军切断了补给线,围困在了维亚济马地域。被困后,叶夫列莫夫立即制定了突围计划,但以朱可夫为首的军事委员会为了扩大战果,要求叶夫列莫夫坚守阵地,不得撤退。随着时间的推移,援军迟迟不到,加上又没有物资补给,叶夫列莫夫的第三十三集团军伤亡惨重。

12000人参加战斗仅889人存活,将军和司令部全体人员自杀殉国


1942年4月,朱可夫终于同意叶夫列莫夫突围,但要求必须沿着经过基洛夫的路线突围,否决了叶夫列莫夫制定的最短突围方向,沿着乌格拉河方向突围的计划。后来,军事委员会的其他将军认为,耶夫列莫夫是一个有经验的将军,应当同意他的建议,朱可夫这才不情愿的同意了叶夫列莫夫的突围方案。

但遗憾的是,由于拖延太久,第三十三集团军早已伤亡惨重,而且加上食物、药品等物资的匮乏,部队战斗力直线下降。在向乌格拉河撤离的过程中,部队遭遇到了德军的袭击,部队被打散,叶夫列莫夫在战斗中负了伤。为了不落入敌人手中,叶夫列莫夫在和担任卫生所所长的妻子商量后,开枪打死了妻子,他自己也用手枪结束了生命。一位杰出的将军,就这样牺牲在了战场上,年仅45岁。

12000人参加战斗仅889人存活,将军和司令部全体人员自杀殉国


在得知叶夫列莫夫自杀后,第三十三集团军炮兵司令阿法纳西耶夫少将和集团军司令部全体人员以及那些不愿成为德军俘虏的苏联士兵也相继自杀。此战过后,苏联第三十三集团军已经名存实亡,参加这场战役的12000多名士兵,活下来的只有889人,司令部高层人员更是全部自杀殉国,其悲壮程度举世罕见。战斗结束后,德军为叶夫列莫夫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以示尊重。

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本是军人的宿命,但像三十三集团军这样整个司令部集体自杀殉国的事情在任何时期,任何一场战争中都不多见,而像叶夫列莫夫、阿法纳西耶夫这样的军人,值得所有对手尊重。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一条线,是一道轨迹,是从古至今再到未来确确实实发生过发生着将要发生的事。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以史为鉴,借古论今。历史像是一棵树,随着时间的深沉与流逝,树上的年轮肆意增长,而历史中的成与败,如同年轮上的黑点,无法抹去,如今的我们,只能够回忆历史,缅怀历史。

读史明智,读文铭心,用心做原创文章,与您共享。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