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被賜死的時候已經是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爲什麼就容不下他?

不是容不下白起,也不是不信任白起,而是時局需要白起死。

在長平之戰前,白起就已經是武安君,這已經是武將的最高爵位了,封無可封,長平之戰白起又立下不世之功,這時候他的光芒已經掩蓋了秦昭王的存在,他在秦國的影響力,尤其是在軍隊中的影響力,完全碾壓了秦昭王,如果再由白起滅掉趙國,那秦昭王到底要拿什麼來封賞白起,白起當然不會在乎封賞,秦王也知道白起不在乎,但在軍民心中呢?所以滅趙的任務絕不能由白起來完成。可以說白起的存在已經阻擋了秦王霸業。

白起被賜死的時候已經是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為什麼就容不下他?

邯鄲之戰秦軍敗北,秦昭王問計於白起,白起斷定戰機已失,再戰無益。作為當世戰神、曾經秦昭王最賴的將領,他的論斷自然沒有什麼好懷疑的。可為何秦昭王仍不願退兵?

白起和秦王之間在針對邯鄲的作戰中發生了分歧。這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白起的提議只是單純的從軍事角度考慮,但是秦王的考慮角度更多是政治考量。本來只是一場單純意見分歧,要是放在普通家庭,大家一起開一個家庭會議解決一下就可以。但是這是在帝王家,帝王是這個世界上最沒有安全感的人,他的內心深處無時無刻不保持警惕,他總是覺得有人要圖謀不軌,他對任何風吹草動都十分警覺,同樣他也不會真正的相信一個人。

白起被賜死的時候已經是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為什麼就容不下他?


而白起這個時候的身份又是特別尷尬,在軍隊中一呼百應,威望很高,又與秦王的意見相左。難免在下面會產生站隊行為,有人支持秦王,有人支持白起。事情發展到這一步的時候,他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了,必須是被誅殺。這個時候還不算狡兔死走狗烹,而是他無意間冒犯了王的尊嚴。

白起被賜死的時候已經是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為什麼就容不下他?


​他找到了一個殺白起的理由,他信任白起不可能造反,也知道白起說的並沒有錯,但他需要這個機會,除掉白起。白起顯然懂了秦王的心思,畢竟君臣數十年,什麼髒活累活都幹了,又怎麼可能真的違抗秦昭王的命令呢。白起的蓋世功勳,秦昭王自然不可能讓他突然暴斃,惹人詬病,於是君臣二人一起上演了一齣戲,君臣反目,白起抗命不尊,秦昭王忍痛殺之。

白起被賜死的時候已經是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為什麼就容不下他?

為了你的王朝霸業,我殺光了所有阻擋在你面前的人,到最後,我卻成了你霸業之路最大的絆腳石,我願引頸就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