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印记:拉拉宿迁方言,你哪三条子哦!

  当初在今日头条注册时,给自己起了个名叫“谢二先生拉呱”,其实俺不大会拉呱。但是今天还是拉拉呱,拉拉我们的宿迁话。

  我一直不知道怎么介绍自己这个地方的方言属于哪里话。

  说是宿迁话吧,很明显,根本就不是。说是泗阳话吧,也差远了。

  我们这个地方,原属泗阳县,但是离泗阳远,基本上听不出泗阳口音。由于地处泗阳、泗洪和老宿迁交界,口音有些混杂。但总体而言,还是觉得和泗洪话差不多。

  我曾去过灵壁,发现那里的口音和我们也基本上一样。不管怎么说,我们是宿迁人,暂且把我们的话当成宿迁话吧。

  下面就介绍一下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一些方言。这些方言,可能有些孩子从出生起都没听说过。

  首先闪亮出场的是“哪三条子”。

  我不知道“哪三条子”的确切意思,大概是没到那份上,或者是没那资格之类的表达。

  徐州一带应该也有这种说法,当然都是过去的事了。

  那么,在什么场合能听到“哪三条子”呢?

  小时候我们那里特别穷,一年四季都吃不上几顿馒头,平时都啃的玉米饼,老少都一样。

  如果哪个孩子,不在逢节过年,也不是过生日,突然冒出一句:“俺妈,晌个俺要吃肉!”

  不出意外的话,孩子妈会回一句:“你哪三条子哦!”

家乡文化印记:拉拉宿迁方言,你哪三条子哦!

  用一句不文雅的话来转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脸比屁股大”。

  别说肉了,你能吃上现炒的小青菜就不错啦!

  那时候的农村,早上烧一锅稀饭(玉米稀饭),能吃一天。菜嘛,就是萝卜干、大头疙瘩之类的。

  如果能吃上五香大头疙瘩,那都算改善生活了。

  大锅烧稀饭,小锅炒菜。用到小锅的次数,要比大锅少得多。讲究的人家(比如家里有孩子上学的),中午炒个小青菜。不讲究的人家呢,中午就不开锅了。玉米稀饭、玉米饼子,就上几口咸菜,对付一下得了。

  接着出场的是“苦焦尾巴”。

  尾(yi)巴,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前面加上形容词“苦”和“焦”,就不是说猫猫狗狗了。

  一般而言,当孩子犯错时,妈妈会骂上几句“苦焦尾巴”。这个“苦焦尾巴”,和“苦和尚”是难兄难弟,意思一样。

家乡文化印记:拉拉宿迁方言,你哪三条子哦!

  一般男孩子才有资格享用它,乖巧的时候用不到,调皮捣蛋的时候才用到。

  然后就是大名鼎鼎的“老猫急子”了。

  “老猫急子”到底是什么东西,没有人能说得清,但肯定不是鬼。当然了,也没人知道鬼长什么样。

  “老猫急子”在什么时候出现呢?孩子调皮的时候,它准出现。

  你不听话是吧?“老猫急子”马上就来了!

家乡文化印记:拉拉宿迁方言,你哪三条子哦!

  如果你不知好歹,笑嘻嘻地说:“好哎好哎,正好有伴了!”你的父母一定会满脸愁云:这孩子莫非傻吧?

  我小时候就特怕“老猫急子”。可以说,宿迁的孩子没有不怕“老猫急子”的。

  只是现在“老猫急子”没以前那么威风了。因为现在的父母,已经很少用“老猫急子”吓唬孩子了。爹爹奶奶、舅爹舅奶这些人,还是会把“老猫急子”挂在嘴边。

  想一想过去,有趣的事还是挺多的。

  欢迎大家来宿迁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