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之战,是湘军勇敢和坚毅的胜利,今日之太平军非昨日矣!

1862年的雨花台之战,是湘军和太平军战略的一重大转折,双方多少军士折戟于此,谁能想象那个强大不可一世的太平军会惨败如此,而且还是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翻看太平军和清军的鏖战史,不得不令人感慨,今日之太平军已非昨日之精锐,往事已矣!

雨花台之战,是湘军勇敢和坚毅的胜利,今日之太平军非昨日矣!

黯然退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竟然成为了太平军的常态。需知1851年到1853年间,太平军数千人就能所向披靡,转战各地,最终席卷江南半壁,定都天京,攻武昌,克九江,下苏杭,取得二破江南江北大捷,又取得三河镇大捷,直令人感叹“天下风云出我辈”的狂傲和“皇图霸业谈笑中”的不羁。

十数年来,太平军虽然未能北伐成功,却也能一直与清军鏖战而不衰,甚至于是鼎足而立之势,可是短短的时间内,前期的数王死的死,走的走,翼王石达开喋血大渡河,英王陈玉成被叛徒出卖,后期也就剩下忠王李秀成独挑大梁,虽然如此,太平天国却也一直屹立不倒。

雨花台之战,是湘军勇敢和坚毅的胜利,今日之太平军非昨日矣!

雨花台之战,是两军战略的转折点,太平军的惨败也导致了天国命途多舛,灭亡不远矣!

1862年九月份,湘军逐渐对天国心脏形成合围之势,洪秀全紧急调令勤王之师,一日三诏,忠王虽然忙于围攻上海,却也不得不放弃而协作十三王十数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赴天京外围,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开始了。

中外对湘军是抱着不看好的态度,需知此时的湘军也就三万大军罢了,而且还不是合兵一处,而太平军却是十数万,再加上后来的李世贤率领三万大军来援,此时的太平军达二十万之多,而且是武器精良数倍于湘军,又是主战场,天京内部还有数万守城之军,内外夹击,清军的大旗早已摇摇欲坠,这是一场殊死搏斗,除了拼劲全力赢得一线生机,湘军别无他途。

雨花台之战,是湘军勇敢和坚毅的胜利,今日之太平军非昨日矣!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吧,湘军完美的演绎了出来,太平军攻势猛烈,湘军就坚壁清野,以作防御之状,在缺口被打开,生死存亡于一线之时,湘军爆发出了无比的勇敢和坚毅,主将曾国荃脸颊受枪伤,却仍然是坚持作战,湘军上下一心的坚毅和勇气让我瞬间明白了当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的关键所在,众志成城,置生死于度外。

一直以来都是清军在武器上占据着优势,可是雨花台之战,清军优势各方面尽失,太平军刚刚在上海缴获和购买了不少优良的火器,却仍然是败给了三万湘军,这当真是令人感慨无限。

雨花台之战,是湘军勇敢和坚毅的胜利,今日之太平军非昨日矣!

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曾在湖口、靖港大败,在九江吃瘪,在武昌失利,统帅曾国藩更是数次跳江自杀,可是事隔十年,湘军一败再败,却也屡败屡战,终于打造出了一直精锐之师,过去是以多战少,如今是以少胜多;而太平军中的老广西已战死大半,大多都是一些新兵,缺乏信仰,没有训练,再加上忠王对救助天京也是半推半就,并不热心,如此之下,贻误战机,44天雨花台大战,让湘军彻底稳固了跟脚,此刻开始天国的命途不远矣!

让我想到了那句“狭路相逢勇者胜”,军事不仅是人数、武器的比拼,更是士气、勇气和坚毅的关键,湘军在不断成长,而今日之太平军早非昨日之军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