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活人在世时断其生死,做了什么被国外友人称赞?

人类的一生,说长呢也不长,就区区一百年;但说短呢,却也不短,百年时光却历尽酸甜苦辣,尝尽世间冷暖。从出生到老去然后死去,其间最必不可少的就是"疾病",一个人就算再怎么健康,也不可能一辈子都不生病,这就说明了医生这个职业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现如今我们有着先进的现代科技,却还是有无法解决的疾病,更何况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呢?

悬壶济世,活人在世时断其生死,做了什么被国外友人称赞?

在古时,人们治病只能使用草药,即传统的中医。当时根本就没有药片、青霉素、点滴等等西方的医学物品,草药虽能治病但是见效却慢,古时就算只得了一个小感冒,不好好照料的话也能致死。但是中国的医术却在极其困苦的环境下一直朝前发展,这个得归功于古时一直不懈探索,脚踏实地的中医们。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这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是中国医史上一盏盏明亮的烛灯,有了他们的贡献,后人才能在他们的基础上发现更多药材与药性相配的问题。

悬壶济世,活人在世时断其生死,做了什么被国外友人称赞?

李时珍是将自己所发现的信息留存得最完全的人,一本无人不晓的书籍《本草纲目》尽可能的道尽了多种药草的形态、功用、使用禁忌等等,除了草药本身,本草纲目中还涉及矿物学、遗传与变异等等,甚至里面还有现代基础化学的操作方法:从掺杂着泥沙的水中提取干净的水,将提取的水煮沸,将蒸汽融成的纯净水接在一起。这便是现在说的蒸馏水了,除此之外,《本草纲目》还记载了诸多金属物的相关信息。国外的两位有名学者都曾盛赞《本草纲目》,并且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此书中的内容,如达尔文就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及它。

此书的编制过程也相当困难,没有巨大的耐心是不会坚持完成它的,那么为什么李时珍会有想要编著一本有关药材的著作呢?原来李时珍从小博览群书,发现大多本草书籍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有的医书分不清"兰花"和"兰草",将用来观赏的"兰花"入药,这又怎么能治好人呢?于是李时珍认为应当在原本的医书中找出错误并修改它们,但此时李时珍还并未开始行动,李时珍真正开始编制《本草纲目》这本药学巨著是他萌发这个想法的五年后。

悬壶济世,活人在世时断其生死,做了什么被国外友人称赞?

当时皇帝在国内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去填补太医院的职位空缺,李时珍受到举荐,他觉得太医院是个聚集了众多优秀大夫和众多经典医书的地方,去那里就职有助于他自己的学习和日后对草本医书的改正。

悬壶济世,活人在世时断其生死,做了什么被国外友人称赞?

当时的皇帝朱厚熜不理朝政,一心只向往长生,那些曾经李时珍认为非常优秀的太医们为了奉承朱厚熜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阅遍了各类医书,企图从里面翻到"长生不老药"的蛛丝马迹,李时珍亲眼看见如此荒唐的行径,更是坚定了要改正医书的想法。

他拜各种平民百姓为师,其中有渔人、车夫、捕蛇人等等,不同地方生长不同的植物,不同植物又有着不同的功效,他每到一个地方就会请教当地人的治病土方,并将有治疗效果的草药绘制出来,方便后人辨识。这才是真正的行万里路呀。

悬壶济世,活人在世时断其生死,做了什么被国外友人称赞?

除了留下《本草纲目》这本药学书籍,他本人的医术也是毋庸置疑的。相传李时珍在当时的名气也非常高,原因是他用一根针就救活了一对母子,许多了听闻了这个事迹,就想要见识见识这个神医,其中也有一个药铺老板的儿子。当时这个人刚大吃大喝完,就急急忙忙去看李时珍,李时珍看他神色慌忙,立马就给他诊治。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就惊到,李时珍叹着气就让这个药铺老板的儿子回去准备后事,说他已活不到三个时辰了。此人当即听了就破口大骂,直骂李时珍是个庸医,气冲冲的回家了。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此人在回去不到三个时辰后就死去了,死因是吃得太多,一吃完就蹦蹦跳跳,肠子承受不了这样的威压断掉了,导致内脏破损,一命呜呼。这便是著名的"活人断其死"的故事。

悬壶济世,活人在世时断其生死,做了什么被国外友人称赞?

李时珍除了刻苦求学、不耻下问之外,还非常的有责任心,在著写《本草纲目》时,他一边走一边为病弱的人诊治,人们都非常敬仰他。在一五八七年,《本草纲目》写完了,令人扼腕长叹的是东壁先生本人并未看见此书的出版。一五九三年,这位高尚的医者就去世了。但令人感到幸运的是,《本草纲目》并未随着东壁先生的逝世被埋没,这本药学巨著还是走进了世人的眼中,并为后人的研究有极大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