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鑑定優奢易拍報告(2018年9月刊)

根據麥肯錫《2017年全球奢侈品行業研究報告》(第16版)顯示,中國消費者仍是全球奢侈品市場增長的最大引擎之一,家庭年收入30萬元人民幣的中國富裕人群則是當仁不讓的主力軍。但基於大多數消費者並不具備對奢侈品的鑑別能力,仿品的層出不窮讓消費者真假難辨。

9月綜合正品率為41.32%,正品率環比變化為上升0.95個百分點。9月的鑑定數量呈持續上升趨勢,側面反映了消費者對奢侈品的鑑定意識逐漸增強。

奢侈品鑑定優奢易拍報告(2018年9月刊)


根據優奢易拍9月份鑑定數據,Louis Vuitton繼續穩坐鑑定排行榜的首位,其次為Gucci、Burberry、Chanel。Celine由於更換創意總監,假貨商伺機炒爆款,也首次登上鑑定數量排行榜,位於第五名。

奢侈品鑑定優奢易拍報告(2018年9月刊)


9月,Michae Kors以僅22.2%的正品率處於墊底位置,同屬於輕奢品牌的Coach正品率也不容樂觀,由於相對低廉的價格以及明星效應,市場上仿品數量只增不減;Cartier正品率持續走低,無良商家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製造假貨欺騙消費者;Celine受新換設計師的影響,假貨商伺機炒爆款,加之金屬配件少、容易仿製,正品率僅有33.7%;Burberry正品率破新低,首次登上正品率倒數排行榜。

奢侈品鑑定優奢易拍報告(2018年9月刊)


根據優奢易拍App後臺的鑑定數量統計,輕奢品牌的佔比與上月相比有所上升。奢侈品牌佔據了半壁江山,輕奢品牌也越來越受時尚達人的歡迎,鑑定意識也逐漸提高。預計輕奢品牌會繼續呈逐漸上升的趨勢,但依舊撼動不了老牌奢侈品的穩固地位。

奢侈品鑑定優奢易拍報告(2018年9月刊)


根據優奢易拍App後臺鑑定數據統計,目前鑑定的物品中,全新所佔比例約為58%,二手物品比例約為42%。一方面由於近幾年各大寄賣、二手交易平臺的增加,導致二手奢侈品的交易量明顯增加;另一方面和國民的消費習慣,部分消費者的購買力以及奢侈品居高不下的價格也有一定關係。

從二手鑑定數量的增加可以看出我國居民的消費習慣發生了變化,未來對二手奢侈品的消費可能會出現持續上升的趨勢。


奢侈品鑑定優奢易拍報告(2018年9月刊)


Louis Vuitton、Gucci等19年秋冬春夏款式已經上架,但當季新品與經典款式的佔比情況變化不大,“經典款”是消費者購買的重要因素,重要性超越了“創新設計”。

奢侈品鑑定優奢易拍報告(2018年9月刊)


上月高仿假貨的佔比為26%,一般假貨佔到了74%,可以看出大多數假貨商都想要以更低的成本牟取更多的利益,更傾向於製造“低仿”商品。以“原單”、“尾單”等各種理由欺騙消費者。高仿佔比與上月相比有略微提高,也反映出假貨商在提高奢侈品造假水平。

奢侈品鑑定優奢易拍報告(2018年9月刊)


通過優奢易拍App後臺數據,鑑定物品分為:箱包、珠寶、腕錶、服裝、配飾、鞋靴,其中箱包的鑑定數量遙遙領先,約為總量的61%,其次為腕錶13%,然後是服裝9%、鞋靴8%、配飾6%、珠寶3%。

箱包的鑑定數量遙遙領先,腕錶和服裝的鑑定比例有所上升,從側面看出消費者對腕錶的鑑定意識有所提高。鑑定品牌主要集中在浪琴(Longines)、天梭(Tissot)、美度(Mido)、歐米茄(Omega),高端品牌則主要有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勞力士(Rolex)。

奢侈品鑑定優奢易拍報告(2018年9月刊)


通過優奢易拍首頁的維權通道我們可以瞭解到仿品來源,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渠道越來越豐富,尤其近幾年個人代購成風,買家與代購糾紛也在增加,由此也可以看出假代購氾濫。另外,《電商法》的出臺促使代購短時間內引導顧客微信交易,目前微信、微博購物仍屬於個人私下交易,不受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因此建議消費者一般不要採用此類方式購物。

由此可見全網各個渠道都難逃假貨,人們的防受騙意識有待提高。因此,消費者在奢侈品消費上應提高警惕,選擇安全的渠道,不要憑經驗盲目判斷,切忌貪小便宜吃大虧。

奢侈品鑑定優奢易拍報告(2018年9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