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這首詩充滿了對人生的無奈,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中國古典文化是我們華夏文明的傳承底蘊,而詩歌作為古典文化的精髓早已深入我們中國人民的骨髓裡了。從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開始,詩歌的發展也越來越多樣化,到了唐朝時期更是達到了巔峰。

唐朝時期無數的詩人湧現而出,“詩仙”“詩聖”的出現更是影響了華夏幾千年文明,今天小編為大家講的是中唐詩人張籍的一片經典名作——《節婦吟》,讀過此詩的無不扼腕嘆息,沒讀過的也不防欣賞一下。

張籍這首詩充滿了對人生的無奈,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初讀這首詩的時候小編也為這種人生的無奈而感到嘆息,命運的安排就是那麼奇妙,也許在你徬徨失措的時候“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也許千萬種人中相遇是一種安排,但卻不代表會有緣分,正如詩中所說“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張籍這首詩充滿了對人生的無奈,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錯誤的時間遇上對的人也是一種無奈,這首詩通篇以女子的口吻述說著相逢恨晚的哀怨和無奈,但也委婉的表達出女子忠貞的一面,“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此句就明確的表達出女子願和丈夫同生共死,至死不渝。

張籍這首詩充滿了對人生的無奈,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縱觀全詩纏綿悱惻,情意綿綿,如果把此詩當作一首情詩也完全可以,但這首詩的真正意圖卻並非如此。先看詩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原來此詩是張籍寫給李師道的。

李師道是唐朝時期的一位節度使,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地方軍閥,既然詩是寫給他的,那麼這首詩的意味就明瞭了,張籍是忠於朝廷的人,而李師道卻是一方諸侯,張籍就是借用女子的口吻委婉的拒絕了這位諸侯的招攬之意。

張籍這首詩充滿了對人生的無奈,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古人在寫作是通常會假借他人,或者借物詠志等手法,把思想感情融匯於一體,以此來達到創作的目的,所以在讀一篇詩詞的時候不能只理解詩詞的表面含義,那樣只會貽笑大方。讀詩詞著作的時候不但要看創作背景,更要理解詩詞深層次的內涵。

中國古典文化傳承至今已經數千年之久,而我們作為華夏文明的傳承者應該永遠的繼承和發揚下去。

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需要請告之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