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在東北的武器裝備是哪裡來的?

佛燈1


四野的全稱是中國人民第四解放軍,它是我們在解放戰爭時期的主要戰力之一。巔峰時期人數高達百萬之多,但是它的成立時間比較晚。只有抗日戰爭後進入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的主力,以及當時的東北抗日聯軍共同組建起來的。

在這一時期我們的武器裝備都比較落後,其實一直到抗戰結束之後,我們和國民黨軍隊的各方面差距都是非常大。其實在人數方面我們不用有太多的擔心,在我們的身後有著支持我們的廣大人民群眾。但是就算是人再多,也經不起機槍大炮的掃射。

但是就在解放戰爭開始沒多久之後,我們四野部隊的人員就配備了大量的武器裝備。讓我們和國民黨拉近了很大的一步距離,也為後來的解放戰爭勝利打下了基礎。那麼現在問題來了,我們當初四野的武器裝備究竟是哪裡來的?(1949年才有四野)

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日本對外宣佈無條件投降。但是東北作為日本最開始入侵的地方,在這裡活動長達十幾年時間,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根據地。再加上當年張學良逃跑的時候,也留在這裡大量的軍工廠,因此當時的中國東北幾乎成為了最大的武器裝備庫。

當時的國民黨與共產黨,只要有誰能先一步進入東北拿下這塊領地。無論是在後來的談判或者是說雙方戰爭,都將會佔據很大一部分的權重。其實在日本沒有投降之前,我們就開始謀劃抗日勝利後的國內形勢,就已經準備往東北進駐兵力。

尤其是隨著1945年8月8日,蘇聯宣佈對日宣戰。從此這塊最先淪落的東北,日本人越來越少,但是蘇聯大兵越來越多。所以當時抗日戰爭勝利後的局面,很大一部分的形式是蘇聯掌控了東北的話語權。但是當時的國民黨是我們的正規政府,如果日本要投降也是投降給國民黨。

可惜國民黨的主力部隊並不在東北,他們要從南方趕到東北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就趁著這個空檔,我們必須抓緊時間搶佔東北。因此在1945年的10月31日,毛主席下達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大約2萬我軍部隊進入東北,組建成了東北人民自治軍。

林彪任總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員、羅榮桓任第二政治委員、呂正操任第一副司令、李運昌任第二副司令、周保中任第三副司令、肖勁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參謀長、程子華任副政治委員、伍修權任第二參謀長、陳正人任政治部主任。等到了當年年底的時候,我們的部隊就發展到了27萬人之多。

從日本獲得武器

我軍在進入東北之前,曾經有一大批的幹部們,很樂觀的認為我們可以從蘇聯手上接收大部分的武器裝備。因此他們主張輕兵上陣,拋棄大部分的輜重。但是黃克誠並不這麼認為,他認為此次東北之行並不簡單。特意讓自己的四個旅帶上絕大部分的武器裝備,並且進行了人員的精簡。他這一卓越的眼光,讓他的部隊成為後來的關鍵力量。

正如前文所說,當時的國民黨是我國的正規政府。雖然蘇聯佔據了東北,但是它只不過是這裡的暫行管理權。準備投降的日本只是被他們收壓在一個地方,等待著國民黨政府前來接受受降。但是他們沒有等來國民黨,反而被我們捷足先登,因此他們當然不願意把武器裝備交給我們。

所以剛來的時候,我們也有點傻眼。但是這種東西不是他說不給就不給的,我們還是靠著之前部分的人情關係,從蘇聯看守的日軍倉庫中獲得部分武器。儘管只是一部分的武器,但是要比我們之前的戰力提高的要多得多。一直到了國軍前來東北,佔據了當時的諸多大中城市之後,蘇聯才陸陸續續都撤回去。

我們又趁著這個空當,搶先佔領了當時的諸多小城市。城市雖小五臟俱全,這裡仍然有很多的武器裝備。由於之前部分幹部認同到輕裝上陣的策略,所以在前期的對抗上面,我們還是吃了很大的虧。如果要不是黃克誠的四個旅在前面頂著,收復東北的計劃要大大的延遲。

自給自足

其實早在日本沒有佔領東北的時候,東北在張學良父親張作霖的治理下,已經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軍工業生產地區。再加上日本這麼多年來的苦心經營,幾乎每一個比較大的城市都配備著軍工業製造廠。因此我們在收回東北之後,讓這些工廠重新運轉起來。但是相對於其他部分來說,還是隻不過佔據了一小部分。

國民黨繳獲。

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東北成為當時國內炙手可熱的地區。我們前腳剛剛過來,國民黨後腳就跟上。雖然我們當時有心談判,但奈何話語權太低。後來雙方爆發衝突,一直到四平保衛戰之前,我們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很大的勝算。但是在林彪的英勇指揮下,我們漸漸的扳回了劣勢。

其實這裡不僅僅依靠林老總的指揮,因為就算指揮能力再突出,沒有武器裝備也還是打不過。我們曾經被國民黨一度打到松花江,再往後退就已經是蘇聯的地區了。但是中間有一個很大的轉折點,因為我們在到達松花江之後觸底反彈,突然一舉搬回之前的劣勢。

肯定是有貓膩的,這裡的貓膩就是指蘇聯的背後支持。之前蘇聯半推半就的給我們武器裝備,就是想看到我們窩裡鬥。現在我們馬上就要被打垮了,他們立刻又給予大量的支援。我們內部的動亂,或者說內部的分裂,對蘇聯是最好的情況。因為一個完整的中國,未來的不可知因素太多。

因此從1947年的5月中旬,我軍開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到了1948年年初的時候,原先的東北聯軍又分為東北軍和東北野戰軍。一直到了1948年的年底,我軍通過遼瀋戰役等一系列戰役,擊敗了國民黨在東北的50萬大軍,從他們這裡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到11月下旬的時候,野戰軍奉命入關。

等到1949年年初的時候,東北野戰軍正式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林彪擔任司令員,可以說第四野戰軍基本上都是林彪扶持起來的,他的作戰指揮能力毋庸置疑。新中國成立之後,第四野戰軍還曾經參加過海南解放戰爭。一直到1955年的時候,他的番號才被撤銷掉。


史之策


林彪元帥一生只會打戰,不會結交朋友,所以我們印象裡的他向來都是獨來獨往的,而且對於部下,林彪向來都是有點威嚴的,所以長時間林彪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在東北的時候,四野人才,怪才居多,各個人才在開會之前總要寒暄一番,但是林彪一來就鴉雀無聲,林彪給各個將軍們講述戰術的精義。將軍們對於林彪的信任和尊敬是與日俱增。

在四野,有兩個人能和林彪談得來,一個是羅榮桓,一個是劉亞樓。今天講講羅榮桓。

羅榮桓是毛主席一手培養出來的軍事政治參謀天才,井岡山時期,羅榮桓就是後勤保障和政治工作的好手,毛主席在前線指揮大戰,羅榮桓發展兵力和糧食。政治工作。

長征時期,林彪作為軍團長,軍事一把手,先後和好幾任的政委鬧情緒,毛主席把羅榮桓調任到紅一軍團,這才好轉,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期間,林彪和羅榮桓都是配合無間的。林彪向來性子高傲,但是對於這個羅政委林彪是打心裡佩服。

東北作戰期間,林彪初期失敗而北歸,率領著7萬大軍,但是過了三個月,7萬大軍變為30萬精銳,這就是羅榮桓的功勞,在48年遼瀋戰役前夕,東北野戰軍已經發展到了100萬軍隊,羅榮桓功不可沒,而且百萬大軍南下打錦州,多麼大的後勤補給呢,羅榮桓一個人負了全責任。東北野戰軍入關後。毛主席讓羅榮桓擔任軍委參謀長,林彪還老大不情願呢。

羅榮桓從戰爭期間身體就不好,患有很嚴重的腎病,遼瀋戰役之後,羅榮桓幾乎師累虛脫了,但是他只休息了幾天就繼續工作了。建國後,羅榮桓繼續工作在63年左右逝世,林彪打破自己不出門的原則親自為羅榮桓主持葬禮。這在林彪的一生中師絕無僅有的。

四野在東北初期是接受了蘇聯繳獲的日本武器,之後自己辦學校,辦工廠,發展軍工。


歷史大家


別的地方我不知道,但齊齊哈爾的武器裝備應該是繳獲的。我的爺爺經歷過,所以以前給我講過。那個時候日本人跑的很匆忙,很多東西沒有來得及毀掉,很多被抓的中國人也沒有被處理。共產黨和國民黨進去齊齊哈爾時間接近。當時東北百姓對這些人都不瞭解。只是看到有一波人吃飯給錢,晚上借宿第二天給你打掃院子以後再走。另一波來了不幹活先收稅。我爺爺當然和第一波人好。也就是和共產黨混到一起了。後來光收稅的國民黨帶了一大批人要進齊齊哈爾,而且每個人都揹著好幾杆槍。共產黨就和這些人打了一架。這批國民黨帶來的人,根本不是兵,都是日本人抓去的勞工。以前都是回不來的,日本人一跑,沒人管了,就撿了不少槍讓國民黨收編了。打起來,一聽槍響,扔了東西就跑了。後來我爺爺還幫共產黨修過槍。他說修槍出的事故太多了,他是幸運才沒事兒。後來沒槍修,就散了。


同周4


1947年夏的四平街攻堅戰,林彪民主聯軍在以三個縱隊十萬餘人上百門火炮,在縱隊司令李天佑和政委萬毅的指揮下在猛攻四平,守軍為國民黨第71軍軍長陳明仁,攻了半個多月始終沒突破陳明仁陣地,由於傷亡慘重民主聯軍被迫撤退陣地。攻城時林彪才發現我軍火力不足、嚴重缺少武器特別是彈藥。

四平攻堅戰時,由於攻城部隊缺少武器彈藥特別是炮彈,戰後林彪親自以個人的名義給斯大林寫了一封信,請求蘇聯給以我軍武器彈藥的幫助,將繳獲的關東軍武器彈藥交給我們,並希望還能將德國戰利品武器彈藥儘量撥給我們。不久後,斯大林批准了將蘇軍繳獲的日本武器部分交給了林彪,用這批裝備,東野裝備了三十個團,兩個山炮營。這是東野首次批量獲得蘇聯武器援助。


1947年10月,林彪以東野的名義再次給斯大林寫信,以尋求幫助解決三十萬人的二線兵團武器裝備,包括步槍、輕重機槍、迫擊炮、高射炮、山野炮等和各種通信器材以及各種彈藥的補充,並希望除了日軍繳獲的還能得到部分德國裝備,但遲遲未得到斯大林的答覆。

再根據曾任四野參謀長劉亞樓上將在一次講話中提到,蘇軍當時沒給四野留下多少武器彈藥,大部分是以四野的名義用糧食等換得了一些武器,由於斯大林當時顧及到美國和蔣介石國民政府的關係,在三大戰役爆發前並沒有得到蘇聯太大的援助。


抗戰勝利結束後,蔣介石在美國的幫助下大舉增兵東北,企圖獨佔東三省,為打破國民黨的企圖延安根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從各大解放區抽調部分兵力不惜代價挺進東北,十幾萬人部隊輕裝上陣組成東北民主聯軍,林彪任聯軍總司令、羅榮桓任第二政委,本想依靠蘇聯提供日式武器裝備,但援助有限。


直到1948年7月初遼瀋戰役前,東北民主聯軍已經發展到了100多萬人的大規模,擁有不少重炮、輕重機槍、輕裝坦克等,火力十分強大。東北民主聯軍發展的如此迅速,武器裝備除了上文提到的蘇聯援助部分,主要來源於繳獲國軍、偽軍部隊等、收繳蘇軍、日本遺留和來不及運走的以及白手起家、創建自己軍工業。

1946年駐四平的蘇軍撤出東北後,蔣介石任命劉翰東為遼寧政府主席接管四平後而爆發的四平解放戰爭。東北民主聯軍在萬毅等人是指揮下解放了四平,並活捉了劉翰東、保安司令和匪首等人,繳獲了不少重機械、火炮、槍支彈藥等大批軍需物資,這是東北聯軍繳獲的首批武器裝備。

民主聯軍挺進東北後,根據延安的指示抽調一批技術人員,利用日本留下的軍工廠和收集到的機械設備,在隱蔽性較好的中蘇朝交界處的小城琿春建立了首個東北軍工基地。由於缺乏高級軍工技術人員,聘用了一些日本遺留下來的技術人員,為此建立的軍工廠已經初具規模,由聯軍政委羅榮桓親自抓生產工作,直到1947年下半年已經完成了延安要求的生產任務,為1948年三大戰役武器炮彈的穩定供應奠定了基礎。

所以,四野在東北的武器裝備除了蘇聯繳獲日軍援助的部分和聯軍繳獲的,大部分都來源於東北聯軍建立起的琿春軍工基地的自給自足。


賽門軍略


有網友問四野的武器是從哪裡來的?四野的武器主要有三大來源,繳獲,收集和生產等三個來源。我們先說收集,楊奎松引用蘇聯資料曾經說過,蘇聯一共移交了關東軍武器步槍70萬支,機槍12000挺,火炮擲彈筒4000門,還有879座軍火彈藥庫。

但是整個移交過程,是從1945年一直持續到了1948年初,並不是一次就全部交付的。另外,還有自己到處蒐集的武器,比如,在撫順收集了20餘門高射炮,在瀋陽搶出幾輛坦克,在撫順、通化等地收集了幾十輛汽車。

到牡丹江以後更派人四處搜山,先後收集了上百門山、野、榴彈炮及各種零件近萬件,在這一基礎上建立了3個榴彈炮團,並由南滿炮兵旅撥來一個炮兵團、一個高射炮大隊、一個戰車大隊。”

到1947年2月,朱瑞領導下的炮兵共收集到各種火炮700餘門。其中,榴彈炮49門、野炮97門、山炮108門、步兵炮141門、迫擊炮300餘門。

在1945年秋季進軍東北的時候,就已經抽調了一批搞後勤和軍工生產的幹部奔赴東北,想要在那裡建立自己的兵工廠,支援前線需要。當時主要生產山炮炮彈,迫擊炮炮彈和子彈。

最後就是繳獲,從1946以後的3年,繳獲榴彈炮192門,野戰炮122門,山炮354門,步兵炮61門,戰防炮307門,平射炮109門,迫擊炮1137門,機關炮129門,高射炮69門,高射機關炮20門,火箭筒670具,60迫擊炮5707門,擲彈筒2296具,槍榴彈發射器677具。各種槍械856276支。

四野一個師基本能保證1萬餘人,非常重視師長的運用,以師為基本作戰單位,這樣四野的戰鬥力一直很鞏固,不僅老部隊的1、2、6、3、4縱非常出色,後來陸續編進來的主力縱隊7、8、9、10縱乃至5、11、12縱都有上乘表現。

到了大決戰的前期,四野12個縱隊的戰鬥力已經非常均衡,這是其他野戰軍所做不到的。四野大軍入關後,每個縱隊近6萬人,裝備精良,幾乎頂得上某些野戰軍的一個小兵團。

四野殲滅的對方精銳部隊也比較多,包括了新1軍,新6軍,新5軍,新7軍,第71軍等等都是精銳部隊。


深度軍事


前蘇聯方面公佈的資料是,一共向四野和前身東北野戰軍、東北民主聯軍提供有七十萬步槍,一萬兩千挺機槍,四千多門各種炮以及六百輛坦克等,目前國內對這個數量沒有全面、精確的統計,對這個數字的支持與反對都無從談起。

蘇聯人提供的這些武器裝備絕大多數是繳獲日本關東軍和偽滿軍隊之手,1945年8月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時,擊斃日本關東軍數量是八萬三千人,被俘近六十萬人;截止1945年,偽滿洲軍隊的數量是十五萬人,內含航空兵和高射炮兵等多種技術兵種。兩個數字一加,可知關東軍和偽滿軍的兵員數量在八九十萬左右。

打響三大戰役之第一大戰役——遼瀋戰役前,四野的兵力達到了一百零三萬,這個數量與關東軍和偽滿軍的數量大致相同,從理論邏輯上看來,武器裝備數量也應該比較接近。
除了這些武器裝備,東北民主聯軍也以“撿洋落”這種蘇聯默許的方式,從民間零星蒐集,獲得了一定數量的武器裝備補充。

四野的彈藥補給主要則是來源於自建的兵工廠,東北第一個自建的兵工廠在琿春,其子彈廠等基礎的機器和技術人員都來源於日本的遺留,沒有蘇聯人的支持和默許,兵工廠也不可能順利的把人員、設備等物資從延吉和其他地點搬到琿春。蘇聯控制的大連兵工廠裡產出的重型炮彈,更是在淮海戰役中啃掉黃維兵團的利器。

蘇聯支持、默許山東解放區等地的十幾萬大軍從水陸兩路進入東北,其控制的水路必經港口大連,更是數次堅拒國民黨軍隊登陸,為東北根據地的建立和未來遼瀋戰場上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兵工廠的日本技術人員和野戰醫院的日本醫生、護士群體,為遼瀋戰役的最後勝利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歷來現實


四野作為解放戰爭時期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部隊,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可以說這和四野的裝備是離不開的。

日軍70萬關東軍的裝備幾乎全部被四野繳獲,加上東北軍工體系以及蘇聯的援助,使得四野在短時間內便極大的提高了作戰能力。

而且林彪將軍在在錦州的時候,用的就是典型的蘇聯戰術,集中500多門重炮,以集團化的模式進行步炮結合,步坦結合。四野能有如此戰鬥力,離不開林彪將軍。


當年蘇聯進攻東北關東軍,僅僅幾天時間裡就摧毀了日軍的抵抗意志。而這時候八路軍高層就開始了同蘇聯的接觸,並且在日本投降後,派出了20萬人的部隊直接奔赴東北,其領帥就是林彪。這支部隊也就是四野的前身,是四野戰鬥力的保證。在到達東北之後,這支部隊不像國民黨忙著收繳偽軍日軍武器,而是直接佔領軍工廠,並且接收蘇軍的佔領區倉庫。依靠蘇軍的支持,一共獲得超過7000多門各種型號的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900多門重炮。

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當時林彪佔領了中朝邊境附近的軍工廠,都是日軍遺留下來的,可以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炮彈和子彈,還有可以養活幾百萬大軍的糧食。繳獲了這些家產後,林彪還提了一個要求,那就是要蘇軍把關東軍俘虜中,那些高素質的炮兵、坦克兵、空軍教官留下來,目的就是讓這些日軍教會自己部隊。為此還建立了空軍學校、炮兵學校。

有了這些家底,林彪的陣地戰能力有了用武之地,林彪在蘇聯養傷期間,見識了什麼叫做火力,什麼叫做現代化的陣地戰。所以在火力運用和戰術突擊上,林彪要強於其他將領。何況當時蘇軍索性給了四野一個人情,那就是把蘇軍的一些重炮、榴彈炮留給了林彪,還幫助其升級了軍工廠。



四野出關之後,連蔣介石都驚歎這是一支出關的猛虎,四野的整體作戰水平,軍事素養遠遠強於同期的其他部隊。所以四野幾乎都是陣地戰的主角,攻堅戰更是四野的拿手好戲,國民黨的美械部隊在四野面前都不值一提,畢竟有裝備不會用是硬傷。國民黨的軍官幾乎沒有人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陸戰,就如同日本關東軍同蘇軍一樣。蘇軍的作戰模式已經領先日本,就算給關東軍最好的裝備,他們也發揮不出來。

喜歡歷史的朋友拜託點擊紅色字關注,謝謝!


小司馬遷論史


看了幾個答案,都覺得有些不太切合實際,當時東北野戰軍的武器裝備,以及彈藥都是大連兵工廠生產的。


在抗日戰爭時期,大連兵工廠是亞洲最大的兵工廠,林彪帶領10萬大軍進入東北後,除了和國民黨部隊作戰。還有就是大力蒐羅日本留在東北的技術人員。其中就包括許多武器製造專家。


為什麼要把廠址選在大連呢?日本投降後,旅順和大連有蘇軍管理。不受解放戰爭的影響。蘇聯人對東北野戰軍發展軍工是採取默許態度。

大連兵工廠的機械設備沒有被破壞和拆除,由於留用了大量的日本技術人員,工廠迅速恢復了正常生產。

黨中央、中央軍委在電文中明確要求各解放區向大連“派出幹部,攜帶一部分資本,前往該地,開辦兵工廠”。

“大連設廠是為長久計”。

這批新舊工廠共同組建為一個規模龐大的聯合企業,對外用民辦企業的名義稱“大連建新公司”。


在解放戰爭。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和太原戰役中以及後來的渡江戰役使用的炸藥、炮彈,槍支,火炮主要是建新公司生產的。


花近高樓1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據,在遼瀋戰役爆發前,東北野戰軍總兵力大約104萬,擁有槍支38萬,輕重機槍兩萬挺,大炮約3000多門。

抗戰結束時,陝北中央一共向東北派遣了十幾二十幾萬部隊。當時的目的就是搶佔東北。

在強佔東北的過程中,因為沒有先進的交通工具。時間就成了最致命的一個要素,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儘早趕到東北,派往東北的軍隊基本上都沒有重武器。

它們自身攜帶的輕武器就是他們作戰的基礎。

第二個來源,就是通過各個渠道收繳的武器。

因為當時抗戰剛剛結束,有一些武器散佈在東北各地。缺少武器的東北野戰軍不得不到處去搜尋武器,結果還真找到了一些,但數量不會很大。

另一方面,當時東北有很多土匪,在土匪手中,各式的槍械都有。東北野戰軍派出不少軍隊,配合地方政府圍剿土匪。在這個過程中也得到了一部分的槍支彈藥。

因為蘇聯紅軍的進攻比較迅速,日本人有部分軍火庫來不及處理,東北的戰事就結束了,接下來就是日本天皇宣佈投降。東北野戰軍派出大量的士兵,在當地老百姓的配合下,找到了一些軍火庫,得到了不少的槍支。

但僅僅擁有以上的武器,對付全副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隊是遠遠不夠的。

在東北戰爭爆發初期,東北野戰軍節節敗退,一度被打退到松花江以北。如果戰爭繼續打下去的話,就可能只有退到蘇聯去了。

然而僅僅半年之後,東北野戰軍就展開了猛烈的反擊,迅速佔領東北,除了城市之外的大部分鄉村地區。

更是在一年之後,解放了東北全境。武器是軍事戰爭中很重要的決定因素,東北野戰軍能夠迅速打敗國民黨軍隊,肯定有其他的先進武器來源,那麼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毫無疑問,來自於蘇聯的支持。

如果東北野戰軍徹底被打敗,顯然不符合蘇聯當時的國家利益。在蘇聯退出東北的時候,他們甚至把東北工廠的鋼鐵都拆走了,自然也不會把槍炮留給東北野戰軍。

當戰爭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候,斯大林還是決定給東北野戰軍提供了大量的先進武器,又從日軍手中繳獲的,也有自己生產的。甚至慄裕在山東戰場上的節節勝利,關鍵因素之一,也是東北野戰軍給他提供了大量的蘇式裝備,包括大炮。間接的可以說,這也是蘇聯的幫助。

因為抗戰結束後,南京政府和蘇聯曾經簽過協議,蘇聯政府不得向八路軍武裝提供武器。所以這件事情是秘密進行的,不公開的,因此很少人知道。


新知傳習閣


蘇聯在擊敗德國之後,為了擴大在世界的影響力,同時也為了清算日本與蘇聯之間的恩怨,蘇聯出兵一百五十萬進攻當時盤據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關東軍號稱日軍精銳部隊,但是由於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日美戰爭爆發,日本大本營不得不抽調關東軍骨幹力量與美作戰。

蘇聯一百五十萬大軍進攻關東軍,僅僅經過了一個禮拜的戰鬥,便消滅八萬日軍,日軍被打得找不著北。還有六十萬日軍被俘虜,這些日軍被送往蘇聯進行體力勞動,這些日軍有一半都被凍死餓死。



蘇聯在戰勝關東軍之後,僅僅只將俘虜帶回了蘇聯,而日軍的武器裝備他們根本看不上。蘇聯在戰勝德國之後,繳獲的武器裝備不計其數,許多武器都被破銅爛鐵處理。而日軍的武器裝備相對於德軍裝備就差很遠了,因此蘇聯人都不屑一看。


而我軍當時武器裝備稀缺,許多人還拿著漢陽造那些老式武器,彈藥也充足。因此這批關東軍的武器裝備,對於我軍來說尤為重要。經過交涉,蘇聯最終同意將繳獲的武器裝備送與我軍,這就是四野在東北武器裝備的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