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一年離職了,汽車行業的坑講給你

業前看職瓣的學長經常講自己的求職經歷,畢業後才知道,求職車企的人,有多少職場故事不為人知,歡樂,悲痛,豈止一篇文章可以講完。

是小吳(化名),2017年畢業於哈爾濱理工大學,專業是車輛工程。績點中上,參與過省級賽事項目,拿過團隊二等獎,英語六級478分,其它沒有太值得提的成績和證書。

目前浙江某民企做內飾項目研發工程師。今天要講的是我坎坷的求職經歷和不順的實習經歷。

從求開始,起點決定了選擇的機會

2017求職時,因為學校非211,自己也聽學長說去不了合資,去不了國企,只能去民企,供應商,甚至連比亞迪,吉利都難進去。

但我沒有棄,海投了簡歷到各大主機廠,很幸運接到了金龍客車的面試通知。和我一起的還有兩個同學,但最後都沒能成功,對方要求重點本科優先。

但我們三個第天連夜趕往大連,參加了宣講會,想再去試試,之前聽說霸面可能有機會。

很幸運,最後R和我簡單聊了幾句,就給了我研究院的offer,薪資稅前5000多點,在當時還算不錯的。但他倆,都很遺憾。

事後我們在想,為他們兩個表現不差,而且還有獎學金,憑什麼是我?

我覺得可能除了眼之外,只有一種可能,我是福建人,其他兩位是東北人。

從此班級的同學就傳開,老鄉有優勢。可能是吧,反正沒人說我是因為能力成功的。

兩個月過後,班級裡大數人都簽了,但最好的也無非是民企研發,差一點的去一些小公司做技術員,具體做什麼都不清楚。

實習期很累,很冷落

進公時,住集體那種公寓食堂不錯,每天下班就是玩玩農藥,然後睡覺,真的很累。

因為專業原因,被分到總裝實習本來說是研發,但實習期間從沒接觸過什麼是研發,也沒見過研發的人。

HR說三個月實習,每個人都可輪崗,至少把分廠的各崗位熟悉一遍。然後在二次面試,去研發。

但實習期並沒有那麼舒服,一個月沒崗。

我開始在裝配座椅的工位,HR把我分到產線以後,除了偶爾的開會洗腦之外,平時不管不顧了,這倒也是正常,反正我們大學生實習就被生產班組管理了。

帶我那個小師傅脾氣不太好,總閒我乾的,帶我三天就讓我獨立上崗,他就時不時趁著班長不在去廁所偷偷吸菸。

就這樣幹了一個月,根本沒給換崗,同屆也沒敢主動提出來為何不換。說好的鍛鍊,前一個月連學習時間都沒有。本計劃利用空閒時間去學學其它崗位的工藝,結果除了裝配還是裝配,根本沒有之前講的機會,多接觸,多學習。

到了第二個月,HR開會找我們座談,讓我們個人總結這一個月學了什麼,帶頭開會的是個主管據說,但感覺他也是糊弄事。明知一個月沒換崗位,能學個毛線。大家都是匆匆了事,沒有什麼討論的熱度。

過了一週終於換崗了,安排我去檢測線做外觀檢員。

因為我和檢測線那個班長住臨屋,算是熟一點,給我安排的最輕的崗位,檢查車身油漆面。

就這樣又一個月,天天看油漆面質量,燈光一開,的我眼睛都難受。時不時質量部的檢察員還要給我們考核,叫我們背誦外觀檢測標準,誰不及格,就告訴HR,嚇得我經常去背,生怕自己被末尾淘汰。

又過了一個月,HR又開會叫總結實習體會。

我想這總算有點東西可講的,因為我那個工位不忙(事不賴我,教我那個師傅就講:我們這是客車,沒人太在乎油漆質量,看看就行,沒必要給塗裝廠找麻煩。他說得對,塗裝的人總給他送煙抽。),趁著不忙我主動去其它檢驗工位看他們做什麼,我對HR輪崗徹底失望了,滿足生產才是公司核心目標,才不是輪崗培訓。

過了一個月,基本上我把很多質量檢測內容都熟了,只是對車故障診斷了解的不多,畢竟門檻高。而且我發現公司很多藍領並不友好,你問他會很煩,懶得理你,尤其是聽說你是大學生來實習,就質問:你咋不去辦公室,幹這玩意做什麼?

無奈,呵呵!

第三個月,終於要熬到頭了,也換了崗位。

這個月HR講公司能調整,就不給調崗了,怕耽誤生產線交車信不信這話也沒辦法,我只能讓班長給安排換個檢驗崗,檢查底盤。

鑽到地下工位,蠻有意思的,但特別累,因為人少,一人幾乎幹兩崗,幹了兩週也逐漸失去了興趣。因為這些構造跟我在學校學的差別很大,當時就有一種不詳的預感,最好的職位即便是底盤研發,也不過如此了。

跟衝壓件,焊接件熟悉了一個月,基本上把客車底盤瞭解的差不多了和別人講,他們都說沒有轎車有技術。

實習結束定崗,萬萬沒想到

我們這一批學車輛的,填了志願表,我根本知道要去做什麼,只是傾向發崗,大多人也這樣選的。

但遞送完表後,又被告知要繼續幹半個月,因為各部門要統計需求,安排面試類的...都是藉口吧。

半個月後,我被通知去研究院面試,到了會議室,我發現幾乎大多數人都來了尤其是學機械,車輛的。

面試很簡單,匆匆問了幾句實習感受,大學體驗,就結束了。我比別人也沒多什麼,至少這幾個月,我沒表現的特別優異,實習也是迷迷糊糊混過去。

問我學到了什麼,我主要講了對質量檢測的熟悉,底盤的認知,然後,特麼就沒給研發的崗位,被打擊的不行。

其實我們這批人,30%沒有如願分到研究院。

我實在忍不住,就去找了HR,但對告訴我,這是憑能力和麵試表現的結果,他們也力改變。

那個HR經理很熱心,是我老鄉,看到我有些失望,就講可以給我問問品質部門的領導,能能給我安排一個比較有技術含量的。然後我就沒經歷第二輪面試,直接去了質量部做了品質項目管理。

其他人,其實二輪面試後,走了好幾個。因為沒能如願,但後來我在公眾號瞭解到,其實企招聘就是需求預測,儘量多招人,人多了那些沒能成功定崗的,自然也就走了,要麼任憑發配。

崗位很坑,我辭職了

進來時還以為是比較好的崗位,能通過解決質量問題,學到很多。

確實公司半年多以來,見了一個個質量問題,從底盤到內飾,電器都接觸了很多,但是,我就是個追命的,根本不去幹實事。

我這個崗位每天都是彙總質量問題,分配責任人,然後催促其提交整改計劃,措施和輸出物。確實從目管理角度,我真的學到了很多,尤其是我們主管經常耐心教我,甚至加班去和我們兩個新人講。

那些解決問題的人經常各種理由推遲,除非是上了大會,領導責問起來,他們才會抓緊。我一個新人,軟硬泡,總算沒讓領導失望。

可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去做研發,學車輛的,不能放棄!

上個月,我諮詢了學長,這個時間點,要不離職。畢竟我有學長在某民營車企研發部門,而且那邊學歷要求高。私底下走內推,基本沒問題。

長痛不如短痛。這是小品裡學到的。

越年輕,犯錯的成本越低。這是職瓣學長給我的一句話。

已經工作半年,終於有勇氣說出了心裡一直以來的句話;你不仁,我也不義。

職場競爭很激烈,不要輸在起上。越往後,越難走出去。

提了離職,根本沒去理會HR挽留。

新公司,壓力很大,面試的是研發,但是沒能拿到底盤的機會。可能這個崗位不缺吧。

新公司很多車型都加班加點的。

入職一年離職了,汽車行業的坑講給你

,基本上每天下午三開會,晚上整理,還要和供應商確認。

工資還算可以,但是每天基是12小時,週六加班。

雖然我們公司產品賣的中等,總被吐槽,但聽學長的意思,來這裡學東西還可以的,只是累了點,你可以幹幾年走,或者有機會升。

剛入職不久,暫且接受這個說法吧。

選擇工作,能不能接受現實環境,還得看自己的能力和得到的機會,畢竟我沒那麼多優勢。

現在結起來,至少進了研究院,至少逃離原單位打醬油的崗位,累就累點吧。

我能講給大家的不多,我最深的感觸是:趁著還沒工作太,不喜歡的崗位就別勉強做,有機會走就爭取,不用猶豫。

入職一年離職了,汽車行業的坑講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