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昆:學鋼琴是一種的素質教育,與天賦無關!

你是否擔心孩子天賦不夠,不適合學鋼琴?在孩子對鋼琴產生厭倦的時候,該如何處理?我們聽鋼琴大師劉詩昆怎麼說。

劉詩昆認為,手指長、手掌寬,固然是學鋼琴的先天好條件,但鋼琴絕不是專為“姚明的後代”而造的。可以這樣說,只要沒有生理缺陷,精神痴呆或手指畸形,任何兒童都可以學鋼琴。音樂不否認有天賦一說,但只要不是成為鋼琴大師,就不需要特別的天賦。“成不了陳景潤,一樣可以學數學;做不了巴金,不影響學語文。”

眼下家長對孩子學琴有兩種認識誤區:

1、望子成龍

這個定位太高。學鋼琴就是一種藝術教育,能成為鋼琴家的比例很少,哪怕10000個琴童出現1個郎朗,那中國的鋼琴家也將過剩。他很幽默地講:“如果有100個鋼琴家,那鋼琴家就不值錢了。他們老開音樂會,那票還賣得出去嗎?”

2、將鋼琴定位為高雅的文娛活動

這個定位又太低了,將大大影響學習的效果。學鋼琴是一種美育,美育有著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獨特的作用,比如學鋼琴就具有開發大腦、鍛鍊協調能力、增強記憶力、提高藝術修養等諸多優點。

每個學琴的家長几乎有著相同的困惑:孩子一開始興趣很濃,可時間稍長,就打退堂鼓,嫌練琴枯燥辛苦,說不喜歡彈琴了,想放棄。這時候,家長該怎麼辦?依著孩子則半途而廢,逼著孩子又擔心受壓抑,剝奪了其童年的快樂。

所以,“堅持還是放棄”這個問題總讓家長很糾結。

對此,劉詩昆的建議是堅持。

他打比方說:“孩子的天性是愛玩,只有極少數會喜歡學習。你問學生是喜歡週五的晚上還是週一的早上,答案肯定是週五晚上;喜歡寒暑假還是平日裡上課,肯定是寒暑假。既然是教育的需要,就不能排除適當的強制性。”

所以,“家長要千方百計哄著、誘導著,並伴隨著一定的壓力讓孩子堅持下去。只要當成一種學業,一種必要的教育,家長總會找到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