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帶號碼的建設公司,沿襲了軍隊編號的傳統,是中國大型集團下屬施工企業命名的一大特色。世界無雙。

比如:

中鐵的中鐵 1-10 局

中鐵建的中鐵 11-25 局。

中建的中建 1-8 局。

中國電建的 中水 1-16 局。

但其中號碼最多的,就要數原冶金部下屬的 “冶” 字系建設單位:從 一 冶 直接排到 二十三冶。更曲折複雜的是,如今這23個冶金建設公司,不但大部分的業務重點不在冶金工程,而且管轄權分散到了十幾個不同的大集團和地方國資委等。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圖 原冶金部

而且的而且,冶字系公司不光歸屬單位不同,1-23冶的編號也相當任性,比如:1、2、3、5、20、22是中冶的,4冶是中節能的,6、9、12是中鋁的,完全無規則可尋(不像中鐵/鐵建的分類就是大於10的局就是鐵建的,小於等於10就是中鐵的)。

所以,今天我們就梳理一下冶金體系的這23家無規則編號的公司,解開他們的來龍去脈!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一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

歸屬單位: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工業路3號

公司原名稱為中國第一冶金建設公司,成立於1954年。是伴隨武鋼建設而發展起來的。2005年12月,由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海鑫鋼鐵集團公司、武漢鋼鐵工程技術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出資,經主管部門批准後改製為產權多元化的有限責任公司。

二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中國二冶集團有限公司

歸屬單位: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內蒙古包頭市稀土高新區黃河大街83甲

是1956年國家為建設包鋼而成立的大型綜合建築施工企業,承擔了整個包鋼的重點基建技改工程建設任務。相繼參與承建了寶鋼、武鋼、首鋼、太鋼、包鋁、希鋁、連鋁、呼倫貝爾馳宏鉛鋅冶煉、大唐鋁硅鈦等幾十個大型冶金、有色、礦山工程,足跡遍及全國。

三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中國三冶集團有限公司

歸屬單位: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遼寧省鞍山市立山區建材路105號

成立於1948年,有著60餘年的輝煌歷程,是新中國創建的第一批擁有專業配套、工種齊全、技術先進、具有綜合施工生產能力的大型綜合性施工企業。1964年正式編名為冶金部第三冶金建設公司,1992年更名為中國第三冶金建設公司。從興建聞名全國的鞍鋼“三大工程”開始,相繼承建了鞍鋼、包鋼、本鋼、首鋼、酒鋼、撫鋼、湘鋼、水鋼等十幾個冶金工廠的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項目,為新中國冶金工業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被譽為“冶金建設搖籃”。

四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中國第四冶金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歸屬單位: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直門北大街42號

1965年初,為三線建設的需要,冶金工業部抽調參加過首鋼、鞍鋼、馬鋼、包鋼及富拉爾基重機廠建設的幾支基建隊伍,在蘭州組建了冶金工業部第十冶金建設公司。

1969年更名為冶金工業部第四冶金建設公司。

1979年全建制搬遷江西,參加江西銅基地建設。

1983年劃歸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更名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第四建設公司。

1992年全建制劃歸首鋼,為北京首鋼下屬的一家全資子公司。

1995年更名為中國第四冶金建設公司。

2005年底,經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等部委的協調,北京市與江西省人民政府簽訂協議將中國第四冶金建設公司劃轉江西省屬地管理。

2010年1月,經國家工商總局核准公司名稱為中國第四冶金建設有限責任公司;5月,企業改制重組為產權多元、國有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6月1日中國第四冶金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運行。

2013年3月2日,國務院國資委批覆同意中國第四冶金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加入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

五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

歸屬單位: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成都市錦江區五冶路9號五冶大廈

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五冶集團),1948年,五冶的前身―遼寧撫順礦務局工事事務所在遼寧撫順建廠成立,70年代建寶鋼廠的時候去了上海一批人,從此成立了上海五冶。經歷了分離、改制與合併,於2009年12月,組建成立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

六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第六冶金建設有限公司

歸屬單位: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鄭州市淮河路36號六冶大廈

中國六冶始建於1963年,是建設洛陽銅加工廠時組建的。二十世紀6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公司先後參加了洛陽銅加工廠、西南鋁加工廠、舞陽鋼鐵公司、長城鋁業公司黃河水源工程、中州鋁廠一期等項目建設。

七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七冶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歸屬單位:貴州省國資委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白雲區白雲南路10號

七冶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前身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第七冶金建設公司,始建於1958年,先後隸屬於國家冶金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國家有色金屬管理局。2000年 7月從中央劃歸貴州省管理,2008年實施企業改制重組,現為貴州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的國有獨資企業,為全國500家最大經營規模建築施工企業之一。

八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八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歸屬單位:甘肅省國資委

地址:甘肅蘭州市高新開發區張蘇灘800號

八冶公司成立於1955年10月,由東北轉戰至西北。先後隸屬於國家重工業部、冶金工業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國家有色局。隨著隸屬關係的改變,企業名稱幾經變革,但“第八冶金建設公司”的番號保持了近半個世紀。在西北地區乃至全國建築業界,“八冶”已具有了品牌效應。2003年,八冶公司完成了重組改制,現正式名稱為“八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九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九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歸屬單位: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陝西省咸陽市鹹紅路69號

源頭可追溯到1953年,計劃經濟時期轉戰南北,先後建造了國家第一個有色金屬加工基地寶雞902廠、第一個氧化鋁生產基地山東501廠、第一個碳素製品企業吉林碳素廠等當時重點工程,並且參與了人民大會堂建設。1993年劃給首鋼,06年首鋼搬遷分離,歸陝西省國資委管理,2015年成為中鋁國際子公司。

十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中十冶集團有限公司

歸屬單位:首鋼集團

地址:北京

前身為始建於1948年的本溪煤鐵公司基建處,後劃給首鋼集團,成為全資子公司。六十多年來,所承擔的工程涉及冶金、有色、軍工、化工、電力、建材、文教、衛生、公路、水利、民用及市政等領域。

十一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十一冶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歸屬單位:廣西國資委

地址:廣西·柳州·河西路28號十一冶集團

1963年:冶金部隸屬的鞍鋼建設指揮部等冶金建設隊伍的一部分,先後參加了鞍鋼、武鋼等大型鋼廠的建設,後成建制組建成“冶金部第七冶金建設公司”。

1974年:為建設廣西大廠礦務局而從貴陽揮師廣西南丹縣車河鎮,其幡號先後為“七冶廣西指揮部”、“七冶廣西分公司”。

1980年:經冶金部批准,與七冶分開,成立“冶金部第十一冶金建設公司”,直屬國家冶金部。

1983年:國家分設冶金部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我公司歸屬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並更名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第十一建設公司”。

1992年:更名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第十一冶金建設公司”。

1998年:國家有色總公司改組為國家有色工業局,並組建“三大有色工業集團”(中國銅鉛鋅集團、中國鋁業集團、中國稀有稀土工業集團),我公司歸屬中國稀有稀土工業集團。

2000年:國務院調整結構、解散三大集團,我公司下放廣西地方管理,在自治區國資委成立前先後歸廣西區經貿委、區黨委企業工作委員會管理。2004年自治區國資委成立後歸國資委管理,2008年正式納入自治區國資委監管企業。

2003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從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第十一冶建設公司劃撥部分資產組建了新的十一冶,公司名稱先是“廣西十一冶金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2004年:經國家工商總局批准,更名為“十一冶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2009年:經自治區國資委、國家工商總局批准更名為“十一冶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十二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中色十二冶金建設有限公司

歸屬單位:中國鋁業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勝利街282號

中色十二冶金建設有限公司始建於1964年,按冶金部指示為建設山西省恆曲縣中條山銅基地而成立,1982年搬遷至河津建設山西鋁廠,之後相繼參與陝西龍門鋼廠、中州鋁廠等。先後隸屬於國家冶金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現為中國鋁業公司工程技術板塊——中鋁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十三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上海十三冶建設有限公司

歸屬單位:中冶集團二十冶

地址:上海天河路

上海十三冶在中國建築施工領域馳騁50餘載,後承建了上海寶鋼、江蘇沙鋼、湖北武鋼、廣東鋼鐵、山東鋼鐵、江西新鋼、廣西柳鋼、張家港浦項、巴西Jerdau Acominas等國內外多項冶金建設標誌性項目。隸屬於中國冶金科工集團,1999年太鋼和中國十三冶開始分化,2006年採取分立式改制模式十三冶自山西太原遷入天津,成立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2015年5月,中冶天工下屬上海十三冶轉隸中國二十冶,二十冶下屬天津二十冶轉為中冶天工天津有限公司。所以中冶天工相當於繼承了十三冶的總部,上海十三冶繼承了名。

十四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第十四冶金建設公司

歸屬單位:雲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雲南昆明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第十四冶金建設公司始建於1964年6月,雲南四大礦山的建築安裝公司合併為雲南冶金建設公司,當年12月更名為第十四冶金建設公司,連續多年在中國有色系統排名第一。2016年4月21日由雲南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十四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西南交通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整合重組為雲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十五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中國十五冶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歸屬單位: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開發區高新大道788號

成立於1953年,是以建築業為主,房地產業、礦業開發和物資貿易業多元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先後建成了湖南鉛鋅基地、湖北大冶銅基地、江西銅基地、安徽銅陵銅基地和山東祥光銅基地。先後隸屬於國家冶金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2000年成為國務院國資委直管的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成員企業。

十六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廣東十六冶建設有限公司

歸屬單位:廣東省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地址:廣州

十六冶成立於1965年1月29日。當時冶金工業部為了加強廣東凡口鉛鋅礦和韶關冶煉廠的建設力量,在原廣東冶金建設公司基礎上組建成立“冶金工業部第十六冶金建設公司”。

1983年4月1日,經國務院[1983]53號文批准,冶金部把有色金屬企事業單位分離出來,成立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劃歸有色金屬工業系統,隸屬於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更名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第十建設公司”。

1991年11月更名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第十六冶金建設公司”。

1998年4月,國務院決定解散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組建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又隸屬於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

1999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有色金屬工業管理體制實行政企分開,成立了中國鋁業集團公司、中國銅鉛鋅集團公司、中國稀有稀土金屬集團公司。隸屬於中國銅鉛鋅集團公司。

2000年6月20日,國務院發出了《關於調整中央所屬有色金屬企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有關問題的通知》,決定撤銷三大企業集團,將中國銅鉛鋅集團公司和中國稀有稀土金屬集團公司所屬全部企事業單位、中國鋁業集團公司所屬大部分企事業單位下放地方管理,十六冶也因此下放到廣東省,根據廣東省經貿委粵經貿監督[2000]875號文,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廣州公司接收下放單位。

2001年8月22日廣東省人民政府以粵府函(2001)347號文批覆,十六冶劃歸廣東省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管理。

2003年改制後成立廣東十六冶建設有限公司。

十七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

歸屬單位: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東路88號

成立於1957年5月。1963年5月17日冶金部決定:馬鋼建設公司從馬鋼劃出,成立馬鞍山冶金建設公司(十七冶前身),79年又劃出,主營業務資質為房屋建築工程、冶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先後承擔了包括馬鋼、寶鋼、武鋼、萊鋼等國家主要鋼鐵工業的建設任務。

十八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中國第十八冶金建設有限公司

歸屬單位: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重慶市大渡口區西城大道1號

中國第十八冶金建設有限公司,是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MCC)屬下的大型骨幹企業,1965年,十八冶成立,主要從事冶金工業建設,配套重鋼。十八冶安裝了我國第一臺合金鋼坯連鑄機,結束了我國用蒸汽機軋鋼的歷史;僅用18個月,建成了重鋼100萬噸鐵系統工程;僅用35天,就將馬鞍山鋼鐵公司一條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連軋線建成並一次投產。2016年改制成中冶建工。

十九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

歸屬單位: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中路三段57號

1966年,為建設中國大西南的攀枝花鋼鐵基地,國家冶金工業部決定將在武漢承擔武漢鋼鐵公司建設的第一冶金建設公司(簡稱:一冶)分出一半,開赴攀枝花,組建十九冶,承擔即將開始的攀枝花鋼鐵基地的建設。

1966年6月1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當時稱:渡口市)成立冶金工業部第十九冶金建設公司(簡稱:十九冶。對外稱:渡口二號信箱),為冶金工業部直屬企業。

1969年,從十九冶劃出4000餘人作為東風鋼鐵公司(攀鋼前身)的骨幹。

1973年,十九冶從事礦山施工的1.4萬多人,成建制的劃歸攀枝花冶金礦山公司(簡稱攀礦)。

1981年,參加武鋼和寶鋼會戰的1.7萬餘名十九冶職工從十九冶劃出,其中,4000餘人劃歸武鋼,1.34萬人獨立建制,成立十九冶上海分公司。

1986年6月,十九冶上海分公司劃出,改組成立上海寶鋼冶金建設公司。

1992年,冶金工業部第十九冶金建設公司更名為中國第十九冶金建設公司,簡稱:中國十九冶。

1998年3月,中國十九冶劃歸中國冶金建設集團公司管理,為中國冶金建設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2003年11 月,中國冶金建設集團公司決定,中國十九冶全資子公司——上海十九冶金建設有限公司整體併入上海十三冶建設有限公司。

2006年,中國第十九冶金建設公司實行分立式改制,組建中冶實久建設有限公司,中國第十九冶金建設公司為存續公司;2008年,中國第十九冶金建設公司改製為中國第十九冶金建設有限公司。

2010年,中國第十九冶金建設有限公司吸收合併中冶實久建設有限公司,組建成立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

二十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中國二十冶集團有限公司

歸屬單位: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寶山區盤古路777號

69年中央決定建設邢邯基地,70年冶金部由二冶(時在包頭,大部分源於遼寧)抽出5000人到河北涉縣成立河北指揮部,73年6月歸冶金部管理,稱二十冶,78年9月抽調主力13000人幫助寶鋼建設(當時二十冶總人數16000人),先後參與承建鞍鋼、包鋼、武鋼、天鐵、天鋼、太鋼、濟鋼、青鋼等重大冶金工程建設。

二十一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二十一冶建設有限公司

歸屬單位:甘肅省國資委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定西路211號

二十一冶建設有限公司為國家大型綜合性施工總承包一級企業,是一家以冶金建築安裝、工程承包施工為主,集建築設計研究、房地產開發、裝備製造、建設投資、生態農業於一體的綜合性、多元化發展的企業集團。前身曾參加南昌鋼鐵、新餘鋼鐵建設,1964年前往白銀參與建設白銀有色金屬公司,當時叫‘十一冶’(與現在廣西柳州的十一冶沒有關係滴),後來陸續承建了首鋼(1971年---1976年很多人留在了首鋼)、酒鋼、撫鋼、蘭鋁等300餘項國家重點建設項目。

二十二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有限公司

歸屬單位: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幸福道16號

1978年2月在唐山正式組建,其前身為冶金工業部第二冶金建設公司唐山抗震救災指揮部。1993年更名為二十二冶。先後承建、參建了鞍鋼、本鋼、包鋼等大批國家和地方的鋼鐵基地建設項目。在施工能力方面,最強的應該就是二十二冶了,其次是二十冶、十三冶(被二十冶整合),五冶、一冶。

二十三冶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名稱:五礦二十三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歸屬單位: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湘府東路二段208號

五礦二十三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53年,先後隸屬於國家冶金部、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曾用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第二十三冶金建設公司”、“二十三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被世界譽為“中南高爐王”2001年1月劃歸湖南省管轄,2003年列入湖南省人民政府重點扶持發展的20家大型企業集團之一。2006年7月成為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的成員企業。

此外,不光1-23冶讓人不知所以然,中冶南方、中冶東方、中冶北方、中冶賽迪、中冶京誠、中冶長天、中冶華天等設計公司的名字起得也相當寫意!

究其歷史,是中國的八大鋼廠與主要鋼鐵設計院主要在1950-1955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新建或擴建的(具體歷史沿革參見 《走出去商業情報》)。根據當時蘇聯專家的意見,在有鋼鐵廠城市裡,建立了八大鋼鐵和礦山設計院,即:北

京鋼鐵設計院就是總院、重慶鋼鐵設計院、包頭鋼鐵設計院、鞍山焦化耐火設計研究院、鞍山黑色礦山設計研究院、馬鞍山鋼鐵設計院、長沙黑色礦山設計研究院、武漢鋼鐵設計研究院。後來為了開發冀東礦山資源。後來,又在鞍山礦山設計院分理出一部分人員,組建了秦皇島黑色冶金礦山設計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冶金部“九大院”。

中國中冶下屬的設計院有:

冶金部1到23冶公司的來龍去脈與現狀

隨著國家的政企改革,國家的設計院由冶金部直屬演變為中冶集團的子公司,名字又隨著改制而發生變化,例如北京院改為中冶京誠,重慶院改為中冶賽迪,武漢院改為中冶南方等等,秦皇島院由於經營不善而解體,成為瀋陽勘察院和中冶京城的一部分。

這就是 冶金體系1-23冶建設公司,以及9大院的來龍去脈。

來源:走出去情報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