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好漢去飯店吃飯爲什麼要二斤牛肉,而不是二斤豬肉或二隻燒雞?

一德格天1


宋代肉食的消費量極大,僅靠捕榜天然的漁業資源和一些野味之類的肉食,顯然遠遠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大規模的人工養殖在宋代大量出現,養殖畜產品的種類也是各種各樣,從常見的雞、鴨、鵝等家禽,到牛、羊、馬、驢之類的大牲畜,再到難得一見的野味鹿、猜子,在宋代都有養殖。不但為整個社會的肉食消費提供了可靠保障,還大大豐富了宋人的餐桌,擴大了人們消費肉食的範圍。尤其是魚的養殖,南方地區自然條件優越,魚類的養殖較為普遍,規模也大,將養魚作為營生手段,通過養魚來獲利的事例屢見不鮮。此外,肉食的深加工,也是宋代肉食生產的重要部分。各種肉醬的製作,動物內臟的加工銷售,各種肉食加工成的鮮、脯等等,都對宋代肉食消費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牛在古代社會是最主要的生產工具之一,而馬既是主要的畜力之一,而且在軍事上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歷代王朝的高度重視,而禁止宰殺牛馬也就成為歷代王朝常用的政策。那些屠宰牛、馬的人往往被視作奸民。例如:史稱“贛州石城縣豐義裡小民何百九,強悼亡賴,以屠牛為業”。

此外,宋政府還不斷對外宣傳食牛肉會遭到報應,試圖從思想上控制人們宰殺牛馬的行為。例如,在宋人文獻中,記載了不少關於屠牛或食牛肉的奇異傳說。“封丘(今河南封丘)潭店有陳貴,屠牛為業,前後殺牛千百萬頭,一日病瘦,數日後發狂。走于田野間,食苗未,其家執之而歸。自此惟食會,經月乃死。死前為牛吼數日,死亦有尾生焉。”

由於宋代禁止殺牛,那自然牛肉的供應自然數量有限,能吃到牛肉自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牛肉能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吃牛肉對於涼山好漢來講,自然是最佳的肉製品,並且能吃到2斤牛肉,自然是非常開心的事情。


美食理想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很簡單,因為當時牛羊肉最值錢。

在宋代,豬肉不值錢,還很少有人吃。為什麼呢?

豬很好養,出肉很多,但古代中國人不怎麼吃豬肉。

根據中醫理論,吃豬肉並沒有什麼好處,會導致虛胖和體衰。所以豬肉在當年屬於低級的肉,所以蘇東坡搞出什麼東坡肉才這麼有名,因為當年沒人吃。

至於雞肉、鴨肉,也是宋代常見肉。那個年代雞鴨基本都不餵養,都是送到田間地頭吃蟲子和穀物。

所以雞肉和鴨肉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屬於平民食品。

但牛羊肉就不同了。

古代的羊一定要放牧,這樣肉才好吃。但宋代人口很多,土地有限,不具備放牧的大牧場。所以,宋代幾乎每年都從北方進口大量羊肉。

那個年代羊肉是高級肉,也是宋代宮廷常見的肉。不過,民間的羊肉很少,老百姓就算有錢也不容易吃到。而且羊肉有羶味,一般中國人也不是很喜歡。

那麼,說來說去還是牛肉最值錢。

北宋初期是不允許殺牛的,因為牛是重要的農業工具,數量很少。誰殺了牛,是要坐牢的。

所以,當時牛肉很少有人吃,即便皇宮裡面也不吃牛肉。

到了宋徽宗時期因為民間經濟發達,牛數量太多,就開放了牛肉的禁令。

即便如此,牛肉也是帶有專營性質的肉類,價格也比較高昂,屬於高級食物。

所以水滸好漢動輒吃牛肉,其實就是吃好東西的意思。

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薩沙


“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已然成了水滸好漢的標籤之一,有意思的是,說到“大塊吃肉”,小說中描寫的“肉”通常是“牛肉”。為什麼不是雞、鴨、羊、豬等動物的肉,而偏偏是牛肉呢?是不是宋朝時期,牛肉是眾多肉類中的上品呢?

其實不然。仔細閱讀《水滸傳》,就可以發現當時宴請客人最常見的做法是“殺豬宰羊”。如史進拜師時,史太公就讓莊客殺了一隻羊。林沖流配滄州,柴進也是殺羊招待。可以說,就小說文本來說,宋代主要的肉食應該是豬肉和羊肉。

事實上,從宋代的文獻資料也可以看出,宋代人食用豬肉和羊肉確實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羊肉還被當做美食中的上品。相反,在很多反映宋代風俗的文獻裡,並沒有關於宋代人食用牛肉的記載。這是因為牛在當時是主要的生產工具,私宰濫屠屬於違法的行為。此外,就普通百姓來說,他們對牛也是愛護有加,反對任意屠宰耕牛。

通過對宋代飲食習慣的梳理,可以知道小說中多次提到水滸好漢大塊吃牛肉的場景,是作者有意為之。這樣寫意在表現這批水滸好漢與正常社會人群不同,暗示他們性格中桀驁不馴、乖張叛逆的一面。這就是為什麼水滸好漢們到酒店點菜時,喜歡點兩斤牛肉而不是兩斤豬肉。


與書居


梁山好漢吃什麼,完全取決於他的經濟水平。

比如在江州,宋江眾人吃的就是羊肉,宋江還想喝魚湯。

至於其他場合,肥雞、燒鵝有的是,並不侷限於牛肉。

好漢們平時進酒店,也不會說“切二斤牛肉”。

而是:但是下口肉食,只顧將來擺一桌子。(魯智深)

至於好漢們餓極了,吃別人的剩飯也是有的。比如武松血濺鴛鴦樓以後,順便吃了桌子上剩下來的各種飯。

真正讓我們覺得牛肉是梁山好漢的主流,其實是顧大嫂的貢獻。

我們知道,顧大嫂為人有三個特點:

1. 喜歡打老公。而且老公是病尉遲孫立的弟弟……顯然戰鬥力驚人。

2. 產業龐大:她的酒店後面是賭場。但畢竟家裡有人是登州兵馬提轄,有關係罩著,自然不虛。所以

3. 顧大嫂攬客的方法過於霸氣外露。

這就造成了我們比較傾向於梁山好漢愛吃牛肉的“幻覺”。

但其實兩宋時期耕牛走私極為嚴重,走私來的牛價格奇高無比。所以一般的小店根本就賣不起牛肉。買的人就更少了。

這就好比在澳門的賭場裡開的都是奢侈品店的邏輯一樣,

顧大嫂酒店背後是賭場,賭徒贏了銀子,當然要吃點貴東西了。這時候牛肉才是非常好的選擇。

說白了,在《水滸傳》作者的眼裡,這些好漢吃牛肉完全是拿錢不當錢,那自己的命不當命的主。


酒騎風


這道題難者不會,會者不難。水滸好漢要的就是牛肉,不是豬肉或燒雞。

在中國飲食歷史中,牛肉的位置比較特殊,是因為牛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決定的。都知道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牛和馬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牛耕田耕地,馬馳騁疆場,都是人類的主要合作伙伴,地位重要,不當牲口使喚。


直到目前,馬肉還不見菜譜宴席,就是馬奶,也不於推而廣之。牛肉待遇差不多,歷史中多次朝廷政令,不許殺牛,自然沒得牛肉吃,更是沒人敢賣牛肉,當生意做。因為當朝法令不允許,私自殺牛賣牛肉違法,輕者發配,重者殺頭。

梁山好漢什麼人物?天不怕地不怕,專和朝廷作對的豪傑。既然皇帝老兒說俺吃牛肉犯法。老子就是要吃牛肉!話說有需求就有市場,那幫酒肆野店,一樣的草莽梟雄,當然的殺牛賣牛肉,方顯得英雄本色。



於是賣牛肉、吃牛肉,就成了一種英雄身份的象徵。沒有這點豪氣,狗熊都不是,別在江湖混了。至於豬肉和雞,那是普通遵紀守法老百姓才敢吃的,不入英雄法眼。


普濟


一,牛肉比豬肉的營養價值高。這是基本的常識。武人重身體強壯力氣大,牛肉當然比豬肉更適合一些。

二,但在歷史上牛是農業的主力軍。中國曆朝歷代無不十分重視農業。並且,幾乎所有朝代政府都立有保護耕牛的法律。在這種情況下,大量殺牛和吃牛肉,基本上不存在可能性。

三,所以,我認為,水滸小說上的牛肉,很可能就是豬肉的代稱。之所以要如此代稱,是為了避諱。歷朝歷代都講究避皇帝諱。《水滸傳》成書於元末明初,而明朝的皇帝姓朱。如果小說裡成天講殺豬(朱)吃豬(朱)肉,顯然是不行的。

四,另外,字面上,牛肉也比豬肉響亮一些。


WM曉奇



曉石60374176193


其實,梁山好漢所在的年代是宋代,我國古代重視發展農業,宋朝時期也不例外。而耕牛,是農民提高生產力最得力的幫手。牛為人們減輕了勞動負擔,人應該感恩,所以從漢朝初期,就規定,牛即使老死,也不能吃它的肉。

隋、唐、宋時期,都是有明文規定,不能宰殺牛的。《宋刑統》中記載:“諸故殺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殺牛馬者徒一年”的法律規定。在律法嚴明的宋朝,是基本不會出現宰牛的平民的。



所以,梁山好漢是不可能在酒店要一份牛肉的,即使他想要,在那個年代,也沒人敢賣。否則,吃肉的會被抓起來,飯店也幹不下去了,沒人傻到偷偷摸摸去賣一種違法且銷量不怎麼高的肉,因為那時候,牛肉不可以吃,早就成了人們的共識了,在古代,牛和馬像人類的朋友一樣。受法律保護,也受尊重。


之所以坐者把肉設置成牛肉,一來是比較霸氣,牛肉吃了有勁,體現好漢的豪氣,如果一去飯店,就喊來二斤豬頭肉,來二斤雞叉骨,就弱爆了,二來體現出梁山好漢那種敢於反叛官府法律的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所以,這肉就被定成是牛肉了。


歷史密探


今天的市場上,牛羊肉的價格還是高於豬肉,更高於雞肉的。因為牛羊的生長週期要長於雞,而豬是雜食動物,牛羊是草食動物,飼養成本大大不同。

在古代更是如此,農耕社會里牛、羊不是簡單的牲畜,而是重要的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料,其中牛又勝於羊,所以很多朝代都有法律明令禁止殺牛。對於社會階層來講,吃豬肉雞肉是平民百姓的低檔油水,吃羊肉甚至牛肉才是財富和權力地位的象徵。

從宋真宗開始,北宋就禁止殺牛和食用牛肉。雖然達官顯貴仍然會以牛肉為美味,很多地方對於殺牛吃肉的行為也睜一眼閉一眼,但畢竟聖旨在,多少還是要遮掩一些,因此牛肉終歸是稀罕物。水滸中的顧大嫂和丈夫孫新開的酒店就經營殺牛放賭的業務,孫新是什麼人——駐防軍官子弟,顧大嫂又是什麼人——母大蟲,一般人是不敢做這生意的。

所以寫梁山好漢吃牛肉下酒,可是視為其豪爽——有錢吃,也可以視為其叛逆——敢於違抗法令、敢於和官老爺比肩。不過這裡還是有一個問題,好漢們有膽吃牛可以,但不是哪間小店酒家都敢賣啊,您再有錢再英雄,也不是走到哪裡都吃得到的。這是不是一個bug呢?

這個bug可以理解。《水滸傳》的故事發生在北宋,但成書卻是在明代。明代的時候,豬肉已經逐漸擺脫了“賤肉”的地位,開始出現在皇家食譜中,並越來越流行。萬曆年間的北京物價顯示,豬肉價格要高於牛羊肉。所以對於明代人而言,吃牛肉時只是一件平常事,只不過心裡仍把牛肉視為高檔的肉食

。作者實際上是把自己的生活經驗不經意地安放在了好漢身上,而忽略了時代差異。別說宋朝人,現代人寫起英雄豪氣來還是喜歡用吃牛肉來表現。真要是個宋朝人來寫水滸,就算好漢們真的隨時有牛肉吃,他也斷不敢在書裡寫出來。


徐鵬遠


這麼有趣的問題,題主是怎麼想到的?的確,影視、文學上向來都是“小二,來一罈好酒,二斤牛肉……”從來不會是豬肉、羊肉……

首先,古代牛和豬羊有著根本性區別。

古代,牛是重要農耕工具,而不是用於食肉。農業三要素:田地、牛、種子。曹操屯田制中甚至有“官牛”和“非官牛”之分。在一些朝代比如宋,牛是禁止屠宰食用的。

而豬羊則是用於肉食,尤其家有喜事或貴客時,殺豬宰羊,這是形容喜慶、好客的常見作派,卻很少聽說殺牛。

為什麼江湖豪傑們總是吃牛肉?

“五斤牛肉,上最好的酒!”英雄們都是這樣說,當然都是虛構的情節。

無論個頭或等級,牛都比豬羊更有份量,加上牛肉多禁食,難以獲得,英雄們吆喝著上牛肉,更能凸顯豪爽大氣、桀驁不羈和任性瀟灑的江湖個性。

另外,豬羊這些對他們來說豈不是太尋常之物?同時也顯示出他們與眾不同的優越感。所以,古代英雄們總是裝著在吃逼格的牛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