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是哪一顆?

孤獨的人57438532


喜歡天文的朋友常討論最大的恆星是哪一個,如今已知的體積最大恆星是盾牌座uy,個頭相當於太陽的45億倍左右,質量最大的恆星是R136a1,質量是太陽的265倍左右,都稱得上是恆星中的巨無霸,那麼行星中的體積和質量巨無霸都是哪個呢?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體積和質量最大的行星都是木星,這個氣態巨行星的直徑約14.3萬公里,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在太陽系中也是龐然大物了,然而在宇宙中比它大的行星還有很多,已發現有很多“熱木星”都比木星更大。


熱木星指的是靠近主恆星的氣態巨行星,本身特性和木星差不多,但是由於距離主恆星很近,所以表面溫度很高,這類恆星由於碩大的體積,在圍繞恆星運行時發生掩星現象很容易被我們看到,因此天文學家們發現了很多熱木星。

比如KELT-9b這顆距離我們650光年的類木行星,質量為木星的2.1倍,密度卻只有木星的一半,所以其體積比木星大了四倍多,比紅矮星這樣的小型恆星的體積更大,而且它也是已知最熱的行星,向著主恆星的一面溫度高達4200℃,比紅矮星這種小質量恆星的表面溫度更熱。



不過從理論上講,行星最大的質量不會超過木星的13倍,因為質量到達這個限度的話,星體內部就會引發刀核聚變,這意味著這顆星體已經成為了一顆褐矮星海星,是介乎於行星和恆星之間的天氣,其最大質量接近於木星的80倍,那麼原則上講,比木星的質量大13到80倍之間的星體,就沒法說它們是行星,而只能說它們是褐矮星。比如距離110光年的HR 2562 b的質量高達木星的30倍,我們就無法確定它是行星。


目前已知質量最大的行星很可能是一顆編號為SIMP J01365663+0933473的類木行星,據測定其質量是木星的12.7倍,接近了行星質量上的極限,但直徑只有木星的1.2倍,奇葩的是它並非熱木星,而是一顆流浪行星,它並不依附於任何主恆星運行,而且有著很強的磁場,是地球的400萬倍,表面溫度高達825℃,之所以能發現它,是因為它表面溫度較高和距離我們也很近,約20光年,而其前進的方向則很靠近我們的太陽系。

另外還有編號為SR12c和HD 217786b的兩顆行星,它們的質量恰恰位於行星的質量上限,均為木星的13倍,然而也正因為這個質量上限也是褐矮星的下限,所以還無法肯定它們到底是行星還是褐矮星,如果是行星,它們或將成為最亮最大的行星,如果是褐矮星,它們也或將成為質量最小的褐矮星。




如果論體積的話,那麼距離地球320光年的HD 100546行星將會拔得頭籌,雖然它的質量只有木星的7倍,但是體積卻非常巨大,達到了太陽的70%,是迄今發現的體積最大的行星,比很多褐矮星、紅矮星的個頭還大很多,天文學家們認為它很可能還處在行星形成的早期。


人類的方向


行星,是指自身並不發光,繞恆星公轉的一類天體。太陽系中就有八大行星,而隨著近年來開普勒天文望遠鏡的傑出貢獻,一大批系外行星被發現。那麼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是哪一顆呢?

我們先來看一看太陽系內部的情況。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有兩個巨無霸——土星和木星。土星是距離太陽第六遠的行星,其赤道半徑有60330千米,體積是地球的755倍,質量達到了5.688×10^26千克,足有地球的95.16倍。木星比土星還要大,它是距離太陽第五遠的行星,其赤道半徑有71492千米,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質量達到了1.90×10^27千克,是地球的317.8倍。

不過,宇宙中最大的行星可比木星還要大上不少。目前來說,由於技術的限制,天文學家在尋找系外行星時,只能比較精確地確定行星的質量,而體積通常無法準確確定。因此,我們暫且就來比較一下行星的質量,看看宇宙中最重的行星是哪個。

在此之前,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行星的質量上限。行星是一種內部不進行熱核反應的天體,這是因為行星的質量太小,其內部的引力不足以點燃熱核反應。如果行星的質量大一些,那將成為一顆褐矮星。褐矮星又被稱為失敗的恆星,它們的質量介於恆星與行星之間,同樣不足以點燃熱核反應,其本身也不發光。目前,行星與褐矮星的質量分界大約是幾十倍木星質量,但沒有確切的數值。

目前的問題不是沒有發現質量最大的行星,而是有些行星質量大到天文學家也不知道一個把它歸類為行星還是褐矮星。就比如說行星DENIS-P J082303.1-491201 b,又名2MASS J08230313-4912012 b,它的質量是木星質量的28.5倍,是NASA存檔中質量最大的行星。不過,有些天文學家認為它是如此巨大,應該被歸類為褐矮星。


太空伊卡洛斯


看了題主在問題描述中所說的,題主應該沒有弄清楚行星和恆星的概念。太陽不是行星,而是恆星。恆星的特點是質量較大,並且能夠通過氫核聚變反應制造能量。相比之下,行星的質量較小,所以它們會繞著質量大得多的恆星運動(除了流浪行星之外)。

理論上,行星的質量最高只有木星的13倍,因為當質量大於這個極限時,天體將有足夠的質量來啟動核心區域的氘核聚變,成為一顆不同於行星的天體——褐矮星。目前,已經在宇宙中發現了幾顆質量達到木星13倍的系外行星,例如,位於410光年之外的SR 12 AB c。

但根據NASA給出的數據,位於繪架座方向,距離110光年的HR 2562 b被認定為質量最大的行星,但它的質量高達木星的30倍。這可能是因為考慮到褐矮星的核聚變不會維持很長的時間,最多隻有幾千萬年。

另外,質量最大的行星,半徑不一定最大,因為當氣態巨行星吸積物質時,它們實際上會不斷坍縮,導致半徑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要知道,雖然HR 2562 b的質量是木星的30倍,但半徑卻只有木星的1.1倍。位於蒼蠅座方向,距離地球320光年的HD 100546是現在已發現的最大行星,它的半徑超過了很多紅矮星,高達太陽的69%,木星的6.9倍。


火星一號


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是哪一顆?

從問題的描述看,題主問的可能是最大的恆星,不過問題又是問行星的,那就統統理一遍吧。

一、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恆星是紅超巨星盾牌座UY 其直徑足以到達土星軌道,但質量卻只有太陽的32倍

盾牌座放入太陽系後,其直徑到達土星軌道附近

二、但質量最大的卻並非盾牌座UY 而是大麥哲倫星系蜘蛛星雲中R136A1,質量為太陽的265倍,是一顆偽沃爾夫-拉葉星,是目前在巨大質量恆星列表中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

三、最大的行星 “TrES-4”是最新發現的一顆行星,也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宇宙中最大的一顆行星,它的直徑估計是木星的1.7倍,體積接近於木星的2倍!但質量卻只有木星的80%左右!

四、質量最大的行星 已知的最大的固體行星是Keplier 10c(開普勒-10星系的一個行星)直徑約為31000千米。

開普勒10C與地球對比

理論上氣態行星的質量無法超過13倍木星質量,否則其內核溫度將點燃氘聚變,成為一顆褐矮星,當然也有人認為褐矮星不是恆星,但80倍以上肯定成為一顆紅矮星!

岩石質行星理論值可以達到太陽質量的0.4倍,因為超過將坍縮為一顆白矮星,事實上並不能得到如此質量,因為過大的質量將留住氫元素等氣體,直接發展成了一顆氣態天體,幾乎可以肯定是二代或三代的恆星中都有一顆固態內核,這也是為什麼不存在超大質量的行星原因!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對於這個問題我也十分的好奇,因此特意收集了一些資料,如果回答有不正確的地方還希望大家多多海涵。

對於問題所問,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我只能說不敢回答,誰也不知道,若是真要回答,那必須加一個限制條件,那就是我們已知的行星當中,對我我們所未知的,誰也不知道還會有什麼。

對於我們人類目前已知的宇宙而言,最大的行星大概就是編號為HD 106906 b的行星了,這顆與地球隔著300光年遙遠距離的星球被認為是不應該存在的,他的質量太大了,甚至於它被科學家成為進化失敗的恆星。

他的質量足足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十一倍,木星有多大?看看下面的圖就知道了。試想一下把十一個木星揉在一起的樣子。在和地球比較。

而其實,真正使人疑惑的是他的軌道半徑,距離自己所環繞的恆星足足有650個天文單位,這是什麼概念?人們規定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為一個天文單位,距離太陽最遠的冥王星不過三十個天文單位,六百五十個天文單位的存在使得所有科學家疑惑不解,當然,它代表的只是系外行星,一般而言,系外行星指的是位於距離地球5000光年之內的天體系統中。

說完這個,我們談第二個話題,人類發現的是太陽嗎?這個問題我想應該問的是,人類發現的最大星體是太陽嗎?很顯然太陽很大,但不是最大的,在比對最大的之前,我們先看看太陽有多大,我們以木星舉例。

由此可見,在我們眼中龐大的木星在太陽的眼裡是在是不值得的一提,但是,在人類已知的星體當中,太陽也成了不值一提的存在。

在人類目前發現的星體中,體積最大的是盾牌座UY、質量最大的是R136a1。

136a1是一顆藍特超巨星,是目前在巨大質量恆星列表中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 這顆恆星的質量估計是265太陽質量 。他的亮度則是太陽的870萬倍。

不得不說,他真是一顆美麗的星體。那麼從體積方面,他怎麼看呢?

如果,136a1的體積已經讓你吃驚了,那麼以體積第一的盾牌座UY(英語:UY Scuti)又是怎麼樣的?,這是一顆位於盾牌座的紅色特超巨星。這顆恆星是至今人類已知體積最大的恆星。他到底有多大?我們習慣的用圖來說話。

或許圖片表達的不是很明顯,那麼從數據的角度來說,雖然盾牌座UY的質量只有太陽的32倍。但是它的體積,卻是太陽的210億倍,沒看錯,二百一十億。

而這僅僅是人類發現的,至於人類未發現的還有多少,誰也不知道。


小火鍋神秀


首先我覺得,問題題設應該說清楚,畢竟有直徑和質量兩個參數可以冠以最大的稱號。

先來說說直接最大的行星。無圖無真相,上張圖。


上面這個大號的玩意是現在發現最大的“行星”,之所以打引號是因為還未確定它的性質,科學家還未確定它是不是一顆失敗的恆星-褐矮星。好了,說說它的參數,直徑為木星的6-7倍,上下有約2.5的誤差,質量估計超過木星20倍,它能長這麼大可能與它還是一顆新生的天體有關,還處於一種未完全穩定的狀態,周圍圍繞的氣體和塵埃很厚,等有一天它完全穩定下來,直接會比現在小不少,但質量還會增加。

目前記錄在案的質量最大的行星是DENIS-P J082303.1-491201 b,質量估計是木星的29倍,同上,這顆行星也還沒有確定其性質。

下面說恆星,太陽只是宇宙中很普遍的G型主序星,其直徑139.2萬公里,是地球的109倍,質量為地球的33萬倍。

目前直接最大的恆星為盾牌座UY,直徑超過太陽的1700倍,如果把它放到太陽的位置,它的體積將越過木星軌道。


圖為哈勃太空望遠鏡2015拍攝的盾牌座UY的圖像。

質量最大的恆星為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科學家測定的R136a1,為太陽的265倍。
歐洲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拍攝的蜘蛛星雲R136的圖像,這個星團存在十幾顆以上的150倍太陽質量以上的怪物恆星,其中R136a1位於圖像正中,它的右邊是R136a2。


布丁的美好時光



這個問題有問題!行星指的是不能發光發熱的天體,比如我們的地球和月亮。而恆星指本身可以發生熱核聚變反應發光發熱的天體。比如太陽,地球就是圍繞在太陽身邊的行星。

目前宇宙中發現最大的行星是Tres-4!2006年發現,2007年8月美國天文學家宣佈Tres-4是迄今為止宇宙中最大的行星 ,這顆新發現的系外行星以3.55天的週期環繞母星(Gsco2620-00648 )恆星,通過光譜分析得知,Tres-4主要由氫氣組成,體積比地球大二十倍 ,直徑是木星的1.7倍,表面溫度為攝氏1260度,是一顆距離地球1435光年 的行星。

最近在宇宙中又發現兩個:

1、天鵝座NML(NML Cygni)
這顆星被歸類為一個紅色特超巨星,超過太陽質量的40倍。膨脹的半徑是太陽的1605倍。

2、萬能牌:盾牌座UY(UY Scuti)據說是目前人類認知宇宙以以來的最大恆星。
這顆恆星被預測為太陽半徑的1708倍,甚至比天鵝座NML更寬大,不過有192個太陽半徑左右的誤差。這個誤差值對盾牌座UY非同小可因為這種不確定性阻止它鞏固的宣稱為宇宙最大的恆星。


希望d田野


理論上最大的行星只能達到70-80倍木星質量,如果質量更大,行星就會坍塌成為恆星。但實際觀測到的最大行星是武仙座TrES-4行星,體積是木星的1.7倍,但質量卻比太陽系水星還小。

在宇宙中,其它星系的行星是無法直接觀測到的,因為它們本身不發光,反射的恆星光經過長遠距離的傳播,到地球上之後無法用望遠鏡聚集形成物像。就連在太陽系內,以往曾認為只有八大行星加鳥神星、冥王星等矮行星和一些彗星構成,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家們發現,太陽系中似乎還有不少較大質量的天體沒被發現。雖然可以通過行星運行規律做出一些推測,但實際觀測時卻不好下手不知道從哪開始找。



在太陽系中,較大行星如木星圍繞太陽旋轉時,太陽也會因為引力的作用,而“振動”。實際上,太陽和木星其實是圍繞同一點在做圓周運動,基於這種現象,可以通過研究恆星的運行規律,來判斷恆星外是否有大質量行星圍繞。藉助這樣的手段,科學家們發現了不少地外行星,也得出每顆恆星都至少有一顆行星環繞這樣的結論。

在宇宙中,有不少天體都無法直接觀測,都需要通過這樣的間接觀測手段。比如黑洞的觀測中,因為黑洞質量太大,以至於光都難以逃脫,不能很好地直接觀測,而通過觀測周圍恆星演變和運行,卻可以提供一些間接證據。未來人類觀測手段會更加強大,大概率可能發現比木星大得多的行星。


來看世界呀


題主可能把恆星與行星的概念搞混了,恆星是自己能夠發光發熱,且能量是來源於核聚變,這樣的星體叫它恆星,而行星則是圍繞著恆星公轉的氣態或岩石星球。

人類發現最大的行星是HR 2562B,它圍繞著主恆星HR 2562運轉,這顆恆星HR 2562距離我們大約110光年,比咱們的太陽的質量大個30%。

天文學家發現的行星HR 2562B的質量是木星質量的15倍,這顆行星位於恆星HR 2562的殘骸盤中,什麼是殘骸盤呢?殘骸盤主要由形成行星後的殘留物以及塵埃、灰塵組成。

一般稱這樣的天體為褐矮星,就是還不能成為恆星的類木行星,自身的質量太小還不足以點燃內部的核聚變反應,所以,此類天體溫度雖然比普通行星高得多,但是依然是暗淡的,不容易發現它們。

至於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是哪一顆,這個不知道,也無法給出準確的行星質量上限數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凡是質量足夠大的行星,就像HR 2562B這樣的,都應該是類木行星。


一枚遊戲科幻迷


行星基本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類地行星,即星球有明顯的“表面”,一類是氣態行星,雖然多數的氣態行星都有一個岩石或者鐵的核心,但星球本身沒有明顯的表面,只是越靠近核心,密度和壓力越大。

一般而言,類地行星通常離公轉的恆星距離較近,而氣態行星通常較遠。這是因為類地行星因為吸收了恆星更多的輻射能量,致使包裹在它周圍的質量較輕的氣體逃逸。而氣態行星因為距離恆星較遠,所以得以保留大量的行星初始形成時的氣體。因此,氣態行星一般體積巨大。

類地行星不會特別大,至少在已知的類地行星裡,沒有發現大的離譜的巨型類地行星,這是因為類地行星的質量越大,就越不穩定,就越容易分裂。而氣態行星則沒有這方面的顧慮,所以,理論上氣態行星可以無限大。

但是,氣態行星的體積和質量越大,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就越高。當氣態行星的質量超過一個臨界值(理論上是18個木星的質量就可以引發限量的核聚變,但屬於時斷時續的那種)的話,行星本身就可以發出微弱的棕褐色的光和熱了。這個時候,到底把他歸為恆星還是行星就完全憑心情了。比18個木星的質量還大的行星,情況也基本類似,一直到差不多80個木星的質量時,其內部壓力和溫度才能提供穩定的核聚變,這時候的氣態行星就可以正式認定為恆星了。而所在的星系也可以認定為雙恆星系統了。質量介於18-80個木星的之間的氣態行星到底是行星還是恆星?該如何界定,天文界一直有爭議,後來劃分出了一個分類:褐矮星。是恆星的一種,是最低級的恆星。

由此可見,理論上,氣態行星的質量以18個木星的質量位上限。再大的話,隨時可能晉升為褐矮星。這也不是絕對的。NASA記錄裡有一顆質量相當於近28.5個木星質量的氣態行星,有意思的是這顆恆星所在星系中的主序星也確認是一顆比它更大一點的褐矮星。最後,這個氣態行星也被認為應該劃為褐矮星。

木星是個悲劇,如果它當初分家的時候能多分一點就好了。只是那樣的話,地球上的日子可能就不怎麼好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