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生:總是失眠睡不好,可以做2件事,立竿見影

“現在幾點了?”

“我怎麼到現在都沒睡著?”

“趕緊睡,明天起來還要上班”

……

大多數人都有類似的體驗,晚上躺在床上許久輾轉反側卻無法入眠。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及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工作壓力增加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失眠逐漸成為影響人們的主要健康問題。

精神科醫生:總是失眠睡不好,可以做2件事,立竿見影

為什麼總是睡不好?

“長期失眠,除了內外科疾病、特殊的睡眠障礙等疾病所致外,大部分都是不良的睡眠習慣造成的。”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鄭敏婕在公開的健康講座中提到,一般人失眠無外乎三種:一種是入睡困難,入睡時間超過30分鐘;另一種是早醒,入睡時間沒問題,但醒來時間比平時早2個小時。比如按時睡覺,平時5、6點才醒,但是最近卻3點就醒,而且醒來後就睡不著了。這種情況多見於抑鬱患者。最後是多夢,幾乎每一位失眠患者都會發生。

睡眠機制主要自己的睡眠需求以及身體消耗,而思慮、緊張會刺激大腦,導致自身在又累又困的情況之下無法安然入睡;另外,早早上床歇著,而身體沒有睏意,這樣只能增加失眠發生的機會。

精神科醫生:總是失眠睡不好,可以做2件事,立竿見影

睡眠時間≠睡眠質量

在大多數人的潛意識裡,睡眠的時間越長,則睡眠質量越好,但事實未必如此。整個睡眠週期是從淺睡眠到深睡眠,再從深睡眠到淺睡眠,循環往復,一個週期大概持續時間為1.5-2小時,整體交替循環3-4個週期。

而睡眠又分為慢波睡眠與快波睡眠。慢波睡眠可以促進人體生長,消除身體疲勞,恢復體力;而快波睡眠主要特點就是做夢,大約80%的夢發生在此期間,它可以促進大腦發育的成熟。

睡眠週期告訴我們,不要追求所謂的“睡一整覺”。睡眠並不是單一的深睡眠,它是循環往復的,每兩個小時你就會完成一次身體的休息。

因此,睡眠時間不是衡量睡眠質量最重要的標準。睡得好與不好,主要看次日的精神狀態是否良好以及醒後是否精力恢復。

精神科醫生:總是失眠睡不好,可以做2件事,立竿見影

如何獲得好的睡眠?

前面提到,睡眠機制主要自己的睡眠需求以及身體消耗,所以想要睡好,就要多做運動,等到身體有疲勞感的時候再上床休息而不是一直躺在床上。有些人習慣第一天晚上沒有睡好,次日白天在補個回籠覺,而晚上又睡不著,形成惡性循環。白天增加睡眠時間,會減少身體的睡眠需求,到了晚上更容易失眠。想養成好的睡眠習慣,白天儘量少睡覺,晚上才能睡得更好。

另外,睡覺的時候要學會放鬆,轉移注意力,聽一些柔和的音樂,將自己從工作壓力或者緊張的情緒中解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