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爲孩子的想像力啓蒙師?

最近讀到一本書,關於現實世界與想象世界的內容,說的是如何去架構一個孩子的世界觀。

我看了一會,感覺很有道理,於是買下來寄給我的媽媽,準備讓她認真讀一下這本書。

如何成為孩子的想象力啟蒙師?

我沒有任何貶低媽媽的意思。我媽媽是一位很偉大母親,在照顧我的生活同時讓我獨立,最可貴的是,我媽媽保存了我想象的翅膀,我能像今天一樣,從事一份充滿想象力的工作,多虧了我的媽媽。

但我是有我的苦衷的。就是因為我媽媽給我灌輸了過多的浪漫神話和民間傳說,導致我極其缺乏社會的基本常識,鬧出了很多笑話。

舉個例子:

我媽曾經騙她抓到了一隻刺蝟,在樓頂上,我飛速的竄到樓頂,想看一看刺蝟長什麼樣子。

媽媽遞了一袋垃圾對我說:“你來晚了,刺蝟飛走了”

我嘆了口氣,失望的拿著垃圾下樓去了。

直到有手機後,我偶然看到有關刺蝟的消息,才知道我被欺騙了。

那年我22歲,一直以為刺蝟會飛。

而且現在我腦袋裡還有媽媽說的不靠譜的知識。

烤火會尿床、蚯蚓會絞斷人的手指、小孩子看月亮會有月姥姥吃耳朵,印象深刻;但家鄉的郵政編碼、銀行卡號、左右方位、我還是搞不清楚。

就這個問題,我發起過一個話題,小時候給孩子講故事,是講科學與真理呢,還是講浪漫的神話?

理工科的媽媽覺得應該從小就教給孩子科學與真理,而文科出身的媽媽則傾向於給孩子講浪漫的神話故事。

如何成為孩子的想象力啟蒙師?

之所以問這個問題:因為孩子從出生開始,生長髮育的就不僅僅是身體,還有他的內心世界,這才是他作為一個人,真正重要的方面。

對於小孩來說,生命是一連串激動人心的強烈體驗,從最初內在的一片混沌,到後來完全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再到一點一滴滲入真實的土壤,就像身體的生長髮育一樣,孩子宏達的世界就建造完成了,剩下的就需要在人生中去修正和補充。

專家們都在意如何養出健康的身體,卻很少告訴我們,應該怎樣開啟孩子的精神。

擁有一個穩定的環境是培養孩子一個安定內心的最好方式。

人是環境的產物,穩定的環境會產生安全感,從自己的床上下來,穿上昨天放好的鞋子,打開臥室們,往左是廚房,往右邊是客廳,這一系列閉著眼睛都能完成。熟悉的環境會讓人產生信賴感。

穩定對孩子來說特別重要,頻繁的更換撫養者,頻繁的更換環境,每天都在適應著新的東西,小孩子很容易就喪失歸屬感。

遊戲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小孩子大概兩歲左右的時候,就會同時生活在現實與想象的兩個世界中了,連接這兩個世界的,是遊戲。

通過遊戲,孩子不斷的用現實世界中的事物,來建構他想象性的世界,只有投入自己去與他一起玩耍的人才知道孩子寶的內心世界有多豐富。

遊戲對寶寶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意義,是對時間的把握感。遊戲是一個在可控環境下能讓寶寶體驗到完整的事件。完整這個概念對寶寶很重要,一個完整的事情要有開始,有中間的過程,有結束的時刻。經常體驗完整事件的寶寶才會有把握時間的感覺。

在接觸現實的時候,維護好孩子想象的翅膀

溫尼科特舉了一個例子:當一個小女孩說她會飛的時候,合適的回應並不是認真的告訴她:“人是不能飛的”,一個好爸爸會把這個小姑娘抱起來,高高舉過頭頂轉圈圈。

被這樣愛著的孩子,才會在慢慢接受現實世界的同時,不失去想象力。他們會長成既能夠腳踏實地的生活、也能夠天馬行空的幻想的、一個擁有豐富內在世界的幸福的人。

我想,當孩子長大到再問我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大概不會再去告訴他什麼,我會問他: “你覺得月亮上有什麼呀?”

說實話,想象力貧瘠的我完全想不出他的答案會是什麼,但我相信,那一定比嫦娥和環形山更精彩。 雖然我還沒有孩子,但我很期待

如何成為孩子的想象力啟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