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市場:金融市場中的「短腿」

某知名紡織物流集團在經營淡季的時候有1億元的資金要閒置3個月,集團老總希望存款比收益高,第一保證安全和流動性,3個月之後必須拿回來,不能投資股票,資金必須安全。因此有兩種方案,傳統的方式是買一個3個月的債券,可以買一個像2003年國家開發銀行第17期金融債券,它的售價是99.34元每百元面值,所以最後你能拿到66萬元,如果定存的收益也就只有42.8萬元。

債券市場:金融市場中的“短腿”

創意配圖:債券

債券由於其穩定、安全、收益較高等特點越來越受到投資者青睞,債券市場也日益引人關注。那麼債券市場的功能和結構是怎樣的呢?我國的債券市場目前發展水平如何呢?

債券市場是發行和買賣債券的場所,它是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儘管我們目前對它的瞭解並沒有股票市場那麼深入。一個統一、成熟的債券市場可以為全社會的投資者和籌資者提供低風險的投融資工具;債券的收益率曲線是社會經濟中一切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準,因此債券市場也是傳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重要載體。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統一、成熟的債券市場構成了一個國家金融市場的基礎。

其實債券和債券市場早在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以前就存在。古代債券如國家債券、當票等在奴隸社會已經出現,並在封建社會得到發展。據考證,世界最早的債券發行於12世紀的威尼斯共和國。企業債券在封建社會末期也開始產生。世界上最早的證券交易所即巴黎交易所成立於1304年。證券交易所興起的早期階段,主要業務是買賣政府債券,股票交易有限。

和股票市場一樣,債券市場是由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組成的,即債券發行市場和債券流通市場。債券一級市場是指政府機關、金融機構、企業等資金需求者,為籌措資金而發行新債券,通過招投標或承銷商,將債券出售給投資人所形成的市場,又稱為發行市場;債券二級市場又稱為流通市場,已發行完畢且符合上市條件的國債、公司債等均可以在交易所、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

債券市場:金融市場中的“短腿”

在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體系中,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是並駕齊驅的。比如,2001年,美國的股票市值佔GDP的168%,債券相當於143%。而另一個數字或許更能說明問題,全球債券相當於GDP的95%。但是我國2001年年末債券總值僅相當於GDP的29%。美國發行了3.1萬億美元的政府債券,公司債券達3.4萬億美元,資產證券化債券是2.7萬億美元,公司債券總和大大超過了政府發行的債券,且當年發行的公司債券是同期股票金額的16倍,佔主要地位的是公司債券。而在我國,2001年發行國債約4884億元人民幣,公司債券總髮行量卻不足400億元人民幣。因此,不論是從資本市場上債市與股市的關係看,還是從企業的資本結構看,債券市場尤其是公司債券在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都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我國的債券市場由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和銀行櫃檯債券市場三個部分組成,這三個市場相互獨立,但是又各有側重點。在這三個市場中,銀行櫃檯債券市場剛剛起步,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正不斷走向成熟。

其中與我們普通投資者最密切相關的就是銀行櫃檯債券市場,這個市場的參與主體為在商業銀行開戶的個人和企業投資者。目前,投資者通過銀行櫃檯債券市場可以投資的債券品種有憑證式國債和記賬式國債,其中憑證式國債不能流通轉讓,其實際投資主體為中老年個人投資者,而記賬式國債銀行櫃檯交易的推出可以更好地滿足廣大的個人、企業等投資人的國債投資需求。但是,由於目前記賬式國債櫃檯交易業務只是在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的部分地區網點試點,而且也只有記賬式國債可以交易,銀行櫃檯債券市場處於剛剛啟動階段,還有待於進一步推動。記賬式國債櫃檯交易的方式為現券交易。

債券市場:金融市場中的“短腿”

交易所債券市場是我國債券場內交易的場所,目前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均有債券交易業務。目前,滬深交易所債券交易的參與主體為在交易所開立證券賬戶的非銀行投資者,實際交易主體為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和城鄉信用社。交易券種為在交易所上市的國債、企業債、可轉換債券。交易類型有現券交易和質押式回購交易。

就像我們前面說的那樣,由於市場約束和制度方面的原因,我國債券市場尤其是公司債券無論是在規模、品種,還是在市場的發育程度方面,都與發達國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即使同我國迅速發展的股票市場相比,債券市場也顯得較為低迷,一直是我國資本市場的一條“短腿”。這對我國的金融市場來說是不健康的,好在相關部門正在努力推動債券市場的發展,我們希望儘快迎來債券市場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