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時了,南唐後主李煜書法《入國知教帖》,有米友仁跋語


南唐後主李煜書法欣賞《禮記經解》墨跡,又稱《入國知教帖》,帖後有米友仁跋語。1975年香港《書譜》雜誌曾刊發。 李煜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彭城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

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藥將他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 李煜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相見歡》等詞。李煜在中國詞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亦甚大。他書法傳二王執筆法,稱為“拔鐙法”。擅長行書,喜歡使用那種虯曲而顫動的筆法寫字,被稱為“金錯刀”。作大字不用筆,卷帛而書,被稱為“撮襟

書”。他的墨跡流傳很少,南唐畫家趙幹《江行初雪圖》上的一行標題被認為是他的真跡。他曾出示南唐秘府所藏的書法作品,命徐鉉刻成《升元帖》,供人欣賞和臨習,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法帖。今已不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