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景區石咀鄉傾力打造旅遊後勤服務基地

五臺山景區石咀鄉傾力打造旅遊後勤服務基地

近年來,山西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石咀鄉依託當地資源優勢,把傾力打造旅遊後勤服務基地作為全鄉脫貧攻堅的突破口之一,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截至10月上旬,全鄉旅遊業收入佔到了產業結構比例的20以上。

這個鄉位於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全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世界文化遺產景觀地五臺山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25公里處的出入南大門,其境內擁有臺麓字崖、臺麓寺、古佛寺、海會庵等寺廟古建和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政治部、晉察冀邊區銀行、黨校、人民日報報系中創辦最早的《抗敵報》舊址等紅色旅遊景區,但由於當地人祖輩形成的農耕意識根深蒂固,所以當地人仍然以農耕為主,產業結構僵化單一,致使很多人一直處於貧困狀態之中。

五臺山景區石咀鄉傾力打造旅遊後勤服務基地
五臺山景區石咀鄉傾力打造旅遊後勤服務基地
五臺山景區石咀鄉傾力打造旅遊後勤服務基地
五臺山景區石咀鄉傾力打造旅遊後勤服務基地

2009年五臺山成功入列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和2011年貫通晉、冀、京、津等地的忻阜高速公路開通後,該鄉由於地處忻阜高速五臺山出口處,途經該鄉進入核心景區的中外旅客也由過去的30左右猛增到70以上,境內過去冷落蕭條的景點也逐漸熱了起來,尤其是2016年五臺山風景名勝區體制改革中,該鄉由五臺縣劃歸景區管轄後,按照景區的整體規劃,核心景區內的人口、建築逐步向外搬遷的實際情況,該鄉黨委、政府主動積極地抓住這些發展契機,緊緊依託當地資源優勢,把因勢利導發展旅遊,傾力打造旅遊後勤服務基地做為全鄉脫貧攻堅的突破口之一,並把建設以建築風貌為主的整村改造開發工作和大力興辦以住宿、餐飲為主的農家苑及土特產開發和旅遊紀念品市場等為主的具有五臺山特色的小集鎮作為目標,重點圍繞產業脫貧,在鄉村旅遊、生態旅遊和“一村一品為主體”上激發內生動力,同時,通過招商引資、能人帶動、項目驅動等多管齊下的手段全面發力,收到了明顯得成效,目前以農民趙憲偉興建的以佔地面積4600多平方米、投資8000多萬元,擁有客房108間,可解決100多人就業的康養基地——五臺山金蓮花禪文化主題酒店和農民耿俊偉投資500多萬元創辦的能解決70多貧困或困難戶及老弱病殘者150多人就業,年平均收入在2萬元左右的金鑫旅遊市場及五臺山佛地漂流等為主的各類賓館、飯店、超市、特產小賣部等各類旅遊經營服務場所在全鄉已達到158多個,從業人員達1000多人,佔到全鄉農業人口總數的六分之一,旅遊業收入佔到全鄉經濟結構比例的20以上,從而既加快了全鄉脫貧解困的步伐,又為出入景區的中外遊客提供了方便。

高峰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