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和应对恶意的交通事故“碰瓷”行为?

  • 利益对每个人都有吸引力,尤其是来之较易的高额利益,更会催使一些人不择手段。

碰瓷,源于北京方言,指的是一种街头骗术,据说是清朝末年的一些没落的八旗子弟“发明”的。

  • 这些人平日里手捧一件“名贵”的瓷瓷器(当然是赝品),行走于闹市街巷,然后瞅准机会,故意让行使的马车不小心“碰”他一下,他手中的瓷器随即落地摔碎,于是瓷器的主人就“义正词严”的缠住车主按名贵瓷器的价格给予赔偿。这种做法用到那些外地来的生人、赶时间的人、胆小怕事人身上时,成功率很高,久而久之,“碰瓷”,泛指一些投机取巧、敲诈勒索的行为。

早期的碰瓷者,大多是在自己熟悉甚至于有一些不正常影响力的地段,靠熟欺生。但是,随着社会人员流动性的增强和进步,碰瓷手段不尽相同,花样也更是层出不穷。当一批一批懂法律、有文化的专业碰瓷人员出现之后,这种情况让人绝对是防不胜防!

碰瓷者,主要就是为了图财,当然也不排除其他目的(惹事、找由头等),故而,在对目标对象的选择上,自然优先会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更容易得手的对象。


如何识别和应对恶意的交通事故“碰瓷”行为?


就拿道路交通事故方面的碰瓷问题来说:

  • 有的人是通过制造单方事故骗保险,这个很专业、很有技术含量,甚至于还得要一些很特殊的资源,估计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该类事故中,受害方主要是有关的机构,采取的方式大多是内外勾结,事故处理主要通过报警程序。
  • 有的人通过制造双方事故骗肇事对方,这种情况比较常见,最常见的是行人、非机动车碰瓷机动车,从最初的机动车驾驶人没有过错,逐步发展到机动车驾驶人有明显过错(这种过错可能是自己故意,也可能是别人引诱、逼使的),特别是肇事人(受害方)存在明显的交通违法行为如逆行、跨线行驶、饮酒等情况下,(跟踪车辆或者在此固定等候的车辆,出其不意地出现)故意与其碰撞、刮擦,甚至根本没有发生碰撞,但却制造发生碰撞的假象,以游说、强迫、制造事端等方式要挟受害人诈骗财物赔偿的行为。受害方多是一些机动车驾驶人,事故处理主要通过双方的协商进行私了。

如何识别和应对恶意的交通事故“碰瓷”行为?


对于碰瓷行为的初步判断,以下仅是个人的一些不成熟观点:

  • 在时段的选择上,多为光线条件不够好的情况下;
  • 在地点的选择上,多为人车流量大且易混杂使得通行环境复杂;
  • 在对象的选择上,更多的是针对生人生车、新手驾车、高档车等;
  • 在方法的使用上,车辆在靠边、倒车、调头等车速慢的情况下多伤人,并线、逆行等车速快的情况下多蹭车;
  • 在违法行为外在表象上,碰瓷者多是弱者,甚至于守法者的面目出现;
  • 在事故发生后,现场情况反常地一边倒,当事人甚至于周围的“好心人”采用多种方式威胁,然后提议赔现金私了;
  • 在手段的选择上,不只有用人、用车进行碰瓷,还有人会将低价购来的小猫、小狗等宠物趁驾驶人不注意的时候故意扔到车轮下,并谎称宠物被汽车轧死而向驾驶人索要高额赔偿金……

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碰瓷者做不到。

到底会出现什么新花招,还在于个人的用心体会和揣摩!

前面讲的这些现象,并不能说明肯定发生了碰瓷事故,只能说明事故发生时,驾车人如果有一种很强烈的不对劲或莫名其妙时,就应该引起警戒。


如何识别和应对恶意的交通事故“碰瓷”行为?


如何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识别、判断“碰瓷”行为,在现实生活,并不会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常识、证据知识,甚至于还要通过查验、鉴定作为支撑。下面,木林就试给大家介绍几种辨别的做法,供参考:

一是,看车身碰撞痕迹。

两车碰撞的痕迹是互相对应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如果痕迹不相符,形成不了对应关系,可以肯定其中的一处痕迹不是本次事故造成的。假如两车碰撞的痕迹方向、高度、碰撞刮下的汽车漆皮颜色等无法一一对应,则是有力的“碰瓷”证据。

二是,看部件损坏程度。

首先,看撞击力与痕迹是否相符。一般来说,撞击力与车速成正比,速度越快撞击力越大,在对方车身上造成的损坏就会越严重;反之,速度越慢撞击力就会越小,在对方车身上造成的损坏就会越小。如果交通事故痕迹不符合上述规律,自己的车速又不快,对方的车却损坏严重,就值得怀疑。另外,交通事故的痕迹还与撞击力的方向有关。斜碰撞与正碰撞由于撞击力的方向不同,形成的痕迹也不同。正碰撞形成平行凹陷痕迹,斜碰撞形成有角度凹陷痕迹。凹陷处的开关与撞击车辆的突出部位的形状应当大致相符。此外,还可以观察刮擦痕迹。刮擦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同向刮擦、相向刮擦,痕迹面积一般较大。

其次,看汽车表面损坏与内部损坏是否相符。车辆在交通事故中碰撞,在巨大的碰撞力作用下不仅会造成汽车表面损坏,而且会涉及内部零部件。如果汽车表面损坏并不严重,但是内部零部件损坏严重,应当加以注意。

第三,从欧美德系车与日韩系车的制造工艺来讲,欧美德系车相对皮实,日韩系车要脆弱一些,这两类车相碰撞,损坏情况,一般情况下不能超出我们的初步认识那就是日韩系车的损坏程度可能要严重一些。


如何识别和应对恶意的交通事故“碰瓷”行为?


三是,看人身伤情与诊断是否一致。

伤情与诊断不符的情况经常表现为,碰瓷者体表未见有伤,但其自称头晕、头疼或体内某个部位有不适感,经诊断后并未发现伤害。又或者虽然有浅表伤害,但检查后又发现伤处存在陈旧性或重复多次的损伤,而事故没有发生二次碰撞等特殊情况。有的还出现浅表伤在左脚,但骨折在右脚等较为特殊的情况。

四是,看人身伤痕是否为陈旧伤。

可参照下列伤情的变化情况对新伤和陈旧伤加以区别:皮下瘀血1~3天内呈暗紫色且肿胀明显,第2~6天开始呈现黄绿色,9天之后逐渐变淡消失。表皮擦伤在2小时内局部有渗血、较湿润的现象,3~6小时开始干燥凝固,12~24小时逐渐形成痂皮,3天左右痂皮开始剥离,5~7天完全愈合。

五是,通过报警来打击职业碰瓷人。

当着碰瓷者的面,提示交警查阅肇事车辆及当事人的事故档案。职业碰瓷人,最怕被查阅事故档案,因为他们大多案件累累,只要交警打开系统中的事故记录,绝大多数的碰瓷党会当场熄火。

六是,现场赔偿必须留下书面证据。

如果因特殊原因,不得已要向碰瓷者赔偿以求息事宁人,也要签署相关的协议、收据等材料。

七是,调阅行车记录仪的视频。

行车记录仪可以全程记录事故的过程,能有效帮助交警发现事故中的蛛丝马迹,还能发现碰瓷党在碰撞前的准备及举动。


如何识别和应对恶意的交通事故“碰瓷”行为?


碰瓷类交通事故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机动车碰瓷机动车、宠物碰瓷机动车,碰瓷者懂法却不守法,从单个人、单个车发展成为碰瓷集团(受伤者、受损车、周围的“好心人”、证人,甚至于事故导演,其他假冒身份的人)。

碰瓷交通事故,除了涉嫌敲诈勒索财物外,在深夜或者偏僻路段经常,甚至会成为抢夺、抢劫、非法拘禁甚至于绑架等谋取钱财等其他严重犯罪行为的前奏,需要加以重视。

对于如何避免遭受碰瓷者的敲诈,木林个人有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一是,在道路上驾驶车辆时自己要做文明守法的驾驶人,当机动车行驶至转弯或交通混乱路段时,驾驶人一定要精力集中、细致观察,不轻易地违法违规,不轻易地给别人提供碰瓷的机会,以防授人以柄。遵纪守法小心谨慎地上路,豁达大度绅士般的礼让!

二是,无论自己是否有错,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每一个驾车人都应当有敢于承担法律责任的勇气和作为,首先要稳住自己的心神,没有处置思绪时先通过报警来获得最初的指导或者救助保障。在目前这种办案系统联网的情况下,报警对于有案底的碰瓷者来讲,绝对是有效的。

三是,事故现场能最直接、最真实地反映事故的真实情况,是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并对当事人进行责任认定的最有力证据,交通类法律法规对发生了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也明确规定了保护现场固定证据、报警、抢救伤者、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二次事故、避免损失扩大等义务,在发生事故后下查看及移动现场的人、物体等之前,先用手机全方位、多角度地、尽可能多地拍些人员受伤部位、地面、车辆、周围情况的照片,有可能的打开摄录设备更全面地固定,意保留好现场证据,切勿私自移动现场。夜间发生事故时,不要急于下车,在弄清情况确认安全后再下车处理,要随时报警求助,不能等发现异常后报警求助,可能会错过时机。

如何识别和应对恶意的交通事故“碰瓷”行为?

四是,出事后,应坚决表明先去医院为伤者检查,否则赔款免谈的态度;同时尽快通知你的车辆所在的保险公司,熟记保险有关条款,保管好相关票据和事发地事故处理部门的证明材料,以便将自己可能承担的损失转由保险公司承担,达到避免或减少自己损失的目的。对于那些表现出特别主动的好心调停人,应当引起重视。调解碰瓷人往往都是两三人团伙作案,并分工有碰瓷的,有混在围观人群中假装调解的,还有负责放哨的。不能因为怕麻烦、怕担责,从而放弃正规的处置程序。

五是,对于已经有民警出过现场的涉嫌碰瓷的事故,要主动地向民警解释相关情况,必要时用要复核权利。

六是,当然了,大家也会碰到那些对交通事故定责以及赔偿处理的相关规定较为熟悉,能够巧妙制造出自己无责任的交通事故,并根据事故快处的相关规定向对方提出“合理”的解决方式和赔偿条件的碰瓷者。这时,就需要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即便是赔,也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和字据。

七是,给爱车装上行车记录仪,随时收集、固定行车过程中的情况,也不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如何识别和应对恶意的交通事故“碰瓷”行为?


八是,关于“碰瓷”事故是构成诈骗罪、敲诈勒索罪或者是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实践中,绝大多数人更多的倾向于其为敲诈勒索。如果行为人的行为被评定为违反治安管理法甚至于刑法的程度,对于肇事方来讲,最大的收益就是不需要向碰瓷者做出赔偿。此处,木林需要强调的是:钱财乃身外之物,保护好自己,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无责也不等于不承担民事责任,受点委屈、吃点小亏,不算什么!

这是木林的系列学法笔记学习文章,仅供参考;对于观点不正确的地方,还请见谅!


如何识别和应对恶意的交通事故“碰瓷”行为?


  • 部分观点来源于罗世华编著的《打官司就是打证据道路交通纠纷证据指引》,特此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