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5个典型的“学生思维”,你中几个?

这25个典型的“学生思维”,你中几个?

我每年招聘的时候都会碰到这样的事情:

一个岗位的面试中,总会出现几个学生说自己可以不要工资,等公司什么时候认为自己能力符合该职位后,再给工资,这样的学生我一个都不会录用,不要钱还不用,为什么?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学生思维,

因为公司的招聘是想招到合适的人,而不是便宜的人。


什么是学生思维?

学生思维”的本质,是学生通常会基于“应该”怎样去思考,而非基于“事实”是怎样去思考。

就像有很多人会认为:世界“应该”是美好的;人“应该”是善良的;我不“应该”生气;朋友就“应该”无私帮助等等;

等他们踏入社会之后,就会发现这些所有的“应该”全部都失灵了。

这25个典型的“学生思维”,你中几个?

比如从小我受到的教育都是:

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

要谦让、客气有礼貌。

于是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面对别人善意的帮助或邀请,我总是先流露出一副惊慌和错愕的表情,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就行。”

请大家自行脑补一下,一个年轻人,努力想要表现出礼貌和客气,却看起来慌慌张张、手足无措,给人留下的印象只有:小家子气。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会产生呢?

是因为我保持惯有的“学生思维”,不会坦然地接受来自别人非常具体、且小小的好意。

抛砖引玉的一个例子。

这25个典型的“学生思维”,你中几个?

刚工作,来到一个新环境,大家可能相互都不熟悉,我的一个同事想要做些什么来打破这种比较尴尬沉闷的气氛。

对我说:“嘿,我早上从家里带了两个苹果,感觉这会儿有点饿了,咱俩一人一个吧?”

“不用不用,你吃吧,我不吃,谢谢啊。” 我连忙罢手拒绝,毕竟我受的教育,是对人要客气嘛,别人的东西不能要。

接下来发生的剧情很有可能就是:

“哦,那好吧。”

她也不好意思吃,默默地把苹果收了起来。

她的好意被拒绝了,气氛更尴尬了,更重要的是,我还傻逼地以为我有礼貌呢,殊不知,这一点点“礼貌”成了我们快速熟悉起来的障碍。

有时候像这样小小的好意如果能够顺利达成,就可以快速拉近两个原本陌生的人之间的距离,建立联系,为日后的深层接触做好恰当的铺垫。

想象一下,如果刚刚的情形换成这样:

同事:“嘿,我早上从家里带了两个苹果,感觉这会儿有点饿了,咱俩一人一个吧?”

“好啊,刚好有点饿呢,这苹果真是太及时啦,谢谢你啊~”

那么接下来:

“不客气啊,哎,你叫什么名字呀?/在哪个部门呀?/……”

话匝子打开后我们就有了互动,于是我们开始认识,熟悉后就要有交情了。

而“交情”这东西,小到帮忙打卡,大到工作协同包容,都必不可少。


这25个典型的“学生思维”,你中几个?

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毕业后,都会经历这个三观被打击的稀碎、然后重新建立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会很痛苦、

很漫长。

当然这个过程也可能中断或者失败。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完成这种“从自己认为的“应该”怎样、到现实「是」怎样”的思维转变。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活了三四十岁、甚至七八十岁,依然被贴愚蠢标签的根本原因。

这25个典型的“学生思维”,你中几个?

学生思维并不代表一个人生来就“笨”、“不上进”他们有愚蠢的表现只因他们“不知道”和“不需要”。


下面总结了一些典型的学生思维,数数你踩了几个坑。

1.不好意思麻烦别人。

2.不懂得去争取自己正当的劳动价值和正当利益。

不会拒绝老板的过分要求,老板还老是以锻炼和栽培的说辞来感化你。然后你还傻傻的真信了,真以为老板看重你是个人才,继续拼命卖力干活,与老板关系其乐融融。

3.在该奋斗的时候不拼。

有些新人总想在工作中偷懒,这就是一件很傻的事。

4.不会跟领导同步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花了大把力气,做出来的工作结果不是老板想要的,那么你就会很多无用功,所以对于新人来说,非常有必要和老板同步你的工作。你要清楚的让领导知道你做了什么,进度怎么样,你做的怎么样。

5.工作要以结果为导向。

这句话不是老板对你说的,而是你自己要重视的。你要以这样的思维来对待工作,结果是前进的依据。你才会容易进步。

以结果为导向可以更好的去安排你自己的工作。也能更好的去调整和反思自己的工作。

这25个典型的“学生思维”,你中几个?

6.工作报告写的真无聊。随便写写算了。

你要知道,工作报告其实就是一个一周复盘的好方法,你要反思自己这周做了什么工作,完成的怎么样,遇到了什么问题,能有什么样的解决方式。下周应该做什么。

7.遇到困难总想着,哎呀,太难了。

我做不来,算了还是不做吧。

逃避问题。

其实每一次你觉得难得时候就是需要你去克服的时候,每一次困难的解决都是你能力上的锻炼。公司需要的就是解决问题的人才。往往那些能解决问题的人都成了上司青睐,公司眼红的核心人才。

8.遇到工作中的问题容易否定自己。

觉得自己完不成。不够自信。然而办法总比困难多。

9.不会和同事进行有效沟通。

存在一个沟通漏斗,总是会有偏差。你可以以自己的话来复述一遍他的意思给他听,这样同事才知道你有没有沟通误差。

10.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忽略了选择的重要性。

11.职位天花板是你纵向提升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

没有考虑到岗位发展的未来和趋势。这也是新人常犯的思维误区。

12.做事没有明确的目标、方向。

13.职业规划不明确,先就业再择业。搞不好后面就出问题。

14.做事情容易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15.总是容易去问别人要答案,而不是自己先思考一番。

这25个典型的“学生思维”,你中几个?

16.不明白社会的价值交换,希望别人对你无私的帮助。

就是常说的,“我想要你帮我。”记住,社会上。别人不帮你是本分,帮你是看得起你。你还要为他提供相应价值作为回报。

17.不会扬长避短,理解错了挑战自我的原意。

你尽力了实在做不来的,没关系。还有团队。不要因为强烈的责任感硬撑,这是效率低下的表现。

18.该全力以赴的时候不知道拼命,平庸之际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19.没有明确的职场目标,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公司要得到什么。

有目标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进步。没有明确职场目标,也就没办法去分解目标,也就不会有行动。你会觉得只是一份工作,每天都会懈怠。容易陷入内耗、怨念的情绪中,个人进步停滞不前。

20.意识不到自己时间的宝贵。

你每天8小时外的时间难道不会主动去学习?

21.有的人以为大学毕业了,就可以停止学习。

恰恰相反,其实大学毕业了,你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那些毕业三五年后,和同学拉开巨大差距的人(富二代除外)无一例外是在疯狂的学习,而不是每天下班了回到家就葛优躺刷肥皂剧打王者农药。

22.打探别人的工资,私下评论比较,这是一件很傻的行为。

假设你碰见一个把工资条都公布于众的HR,公司上上下下的薪资都一目了然,别人会怎么想。

23.想学着某些具体的技能而忽略了背后的整套思维方法。

殊不知思维方法要先学好,再去学习具体技能。

24.总想着和优秀的人建立联系。

却忘了,价值不对等的真相。人家又怎么会和不够优秀的你来往。你又不付费买人家的时间。

25.做事情还是学生的方法,却没有成年人的眼光。

我理解的学生思维,是指受应试教育所影响的僵化思维,所以上面罗列出来的25点都是基于这个认知为出发点。

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成为更好的自己。

可怕的不是发现自己有这些思维缺陷,可怕的是即使意识到自己有这些缺陷,还以为是正常。

图片源自网络

文源出自知乎

整理/青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