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丨房地產調控:這次完全不一樣

近日,部分地區部分銀行首套房房貸利率出現下調,也有後來被證實為謠言的說法稱中國將取消限購政策,諸多信息刺激地產股全線大漲。

市場出現這樣的躁動是由其內在壓力與外部環境共同構成的。經過長時間的有效調控,房價上漲的勢頭受到抑制,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從環比看,9月份,“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均下降0.1%;70個大中城市中二三線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價格漲幅均有回落。

社論丨房地產調控:這次完全不一樣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一些城市出現開發商打折促銷現象,也有已購客戶要求退房和補差價等“房鬧”問題。這意味著市場存在下行壓力,市場預期出現積極變化,房價上漲勢頭得到遏制。根據歷史經驗,中國曾多次調控樓市,抑制房價,每次能夠壓制房價在1-3年內處於停漲狀態,出現所謂量價齊(微)跌現象。然後調控政策放鬆,引發市場強勁反彈,進入新一輪樓市調控週期。現在,市場依據歷史經驗,可能認為到了放鬆或取消調控政策的時候。

從外部環境看,中國宏觀經濟出現一些不確定因素,比如中美貿易摩擦、股權質押風險等,預期會對經濟增長造成一些衝擊。按照過去的經驗,一旦經濟增長存在下行壓力,宏觀經濟政策就會轉為鬆綁和刺激狀態,比如貨幣政策的寬鬆,出臺財政刺激政策,等等。

目前雖然沒有出現宏觀經濟政策轉向的信號,但是,由於政府開始出手“救助”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困境以及針對中小民企提供更多融資服務。市場將這些措施解讀為政策轉向的跡象。他們進而認為,作為經濟支柱之一的房地產業,可能也會得到政策支持。

應當說,市場依然想按照熟悉的“路徑”去重複歷史,尤其是通過製造輿論營造“做多”的氛圍。但對於房地產市場而言,真正的利益攸關者是地方政府,每一次市場調控後的及時“放鬆”,主要源於地方政府強烈的需求,即地方政府在樓市具有巨大的利益,其獲利方式是高價出售土地,並且通過活躍的交易增加稅收。因此,在每次調整壓力最大的時候,地方政府會突破限制實施變相的放鬆。

但是,這次不一樣。因為房價已經高到了影響民生和消費的地步,如果繼續上漲可能釀成金融風險。因此,中央確立了“房住不炒”的定位,要求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今年7月3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解決好房地產市場的問題目前有兩層含義:一是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將調控進行到底;二是建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將房地產市場從扭曲中解放出來。

目前遏制房價上漲的手段主要是非市場化的,比如限價、限購等。

這些政策措施只能是暫時的,而且也會有很大的副作用,必須儘快建立長效機制。但是,目前長效機制的建立比較緩慢,因為長效機制真正出臺就會給市場一個確定性的預期,影響市場運行方向,也會觸及很多人利益。所以,長效機制的建設比較緩慢。

例如,房地產稅立法就遭遇種種的爭議,相當多的既得利益者以這個稅種不合理,並且會衝擊市場為由,阻礙立法的進程。再如加快建立健全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增加公租房、共有產權房有效供給的要求,對地方政府的財力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觀望的多,實施的少。

總之,房地產市場摻雜太多的特殊利益群體,這既是樓市長期畸形高增長的原因,也是樓市難以改變的阻力。再加上現在大量存量房房主對房價下跌比較敏感。但是,如果不對這個畸形而喪失公正性的市場做出改變,中國經濟將逐漸失去可持續發展的空間。這也是中央政府堅定推進房地產調控決心的原因,為了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中國,中國政府絕不可能讓調控半途而廢,市場與地方政府也應該堅決遵循中央“房住不炒”的原則,丟掉“路徑”幻想。這一次完全不一樣。

(21世紀經濟報道 社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