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媽媽我怕」時,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上週末,陪孩子去嬰童超市游泳館游泳時,看到了這樣心痛的一幕。

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去嬰童超市買衣服,孩子發現了正在超市泳池裡愉快戲水的小寶寶,於是,他向媽媽提出了要求,“媽媽,我也想游泳!”

男孩媽媽高興地說:“好!跟弟弟一起玩吧!”

但是當男孩媽媽付完款,男孩衣服也被脫掉,正準備下水之時,他卻忽然哭得撕心裂肺,喊道“媽媽,我怕!”怎麼也不願意進入游泳圈,更不願意下水。

媽媽勸道:“這麼淺的水,有什麼可怕的!你看弟弟都不怕!”

不為所動,男孩還是一直哭喊著彈腿掙扎:“媽媽,不要!我怕!”

此時,男孩媽明顯有些生氣,吼道:“坐在游泳圈裡,有啥好怕的,膽子這麼小,虧你是個男子漢!”

只見男孩哭得更兇了……

當孩子表現出害怕時,這位媽媽的回應真的能幫助他變得“膽大”嗎?

1.孩子第一次說怕,媽媽希望跟他講道理、擺事實,她告訴孩子,“水很淺,沒什麼值得害怕的。”但“水很淺”其實是媽媽對水深的判斷,相對於媽媽的身高而言,水確實很淺,不過從孩子的視角看,這隻能起到負面強化的作用。不僅如此,孩子害怕的原因還可能源於對游泳池的不瞭解,“水淺”這個理由並不一定對症。

2.媽媽又說,“你看弟弟都不怕。”對於本來就心存畏懼的孩子來說,這句話不僅不能激起他的好勝心,反而還會讓其對自己產生否定,從心裡認為自己不如弟弟。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時,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3.一系列勸解無果後,媽媽有些生氣,此時脫口而出一句感慨:“膽子這麼小”更傷害了孩子的心。因為媽媽把孩子偶爾一次不願游泳的行為上升為“膽小”的性格特徵,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從這個評價中對自己形成判斷:我很膽小,我很弱。

4.最後媽媽點評“虧你是個男子漢”。聽到這句點評時,小編真的為男孩媽媽的教育方式感到徹底的遺憾。難道男子漢就應該無所畏懼嗎?難道成人就沒有害怕的東西嗎?難道在眾人面前孩子不敢游泳就能夠被無視自尊心地肆意數落了嗎?

看到孩子情緒最終徹底崩潰放聲痛哭,我發自內心為他感到難過。其實每個人都會出現害怕的情緒,尤其是孩子,在他說“我怕”時,作為孩子最信任的依靠,父母的反應,至關重要。

同事小雯在這方面做得很贊,她一直認為,孩子對未知感到害怕是一件好事,這說明他行事謹慎,不會貿然嘗試未知的事物,安全意識很強。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旦碰上他不願意嘗試、不樂於接受的新事物,她願意理解孩子的“害怕”,願意花時間等待孩子慢慢轉變。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時,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有一次,她帶2歲孩子去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的遊樂場玩,孩子被一個像轉盤一樣轉動的搖搖車吸引了,這是他從來沒有玩過的。

他想玩,可小雯塞錢進去後,孩子卻不敢上去了。

小雯沒有生氣,把搖搖車讓給了其他小孩玩,抱著孩子坐在一邊,問他,“媽媽看你想玩這種搖搖車,但好像有點害怕,是嗎?”

孩子點點頭,什麼也沒說。

然後小雯就抱著孩子在那裡又坐了十幾分鍾,在這段時間裡,孩子的視線一直沒離開那個搖搖車,他看著一個個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上去了轉了幾圈又下來,漸漸地有些躍躍欲試。一會兒後,他掙脫小雯的懷抱,跑過去想再次嘗試,這次他再沒有膽怯,信心滿滿地坐上去玩了起來。

小雯聊起這件事時,她說,“那十幾分鐘的等待時間,是孩子在評估搖搖車的安全度是否可以接受,也是他對其他孩子坐車的方法在進行學習。當孩子的恐懼程度越高時,這種等待的時間可能越長,也許一兩天,也許一兩個月,甚至以年來衡量,但關鍵得有家長在一旁的理解和陪伴。”

所以,當孩子說“我怕”時,千萬不要不當回事地說“這有什麼可怕”;或是斥責孩子“怎麼這麼膽小”,這些都是負面強化和貼標籤,你越是這樣說,孩子只會更無助,那種恐懼感更會一直停留在原地。

誰沒有害怕的時候呢?更何況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孩。面對孩子的恐懼,我們不用把它刻意放大,只要在第一時間安撫並理解他:爸媽永遠都在,會永遠陪伴他,就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同時,大一點會表達的孩子,可以引導他,把自己害怕的東西確確實實地表達出來,這樣既能明白他害怕的是什麼,也能知道如何更好地去解釋和應對那個“恐懼”的存在。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時,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另外,和孩子一起直面恐懼,也就無懼恐懼了。常用的話術可以是:“我們一起來試試?”“你在前,媽媽跟在後面~”如果孩子每次打針都鬼哭狼嚎,不妨在家就和他玩個治病的遊戲,當“小醫生”給你扎針時,記得發出慘烈的大叫,惹得他哈哈大笑,這也能削減孩子對這件事的恐懼感。

最後,當孩子平日裡有突破性表現的時候,我們也要及時給予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