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怎样才能写得像他们

怎样才能写得像他们

让他们各具特色

我的《揭秘育英老师写人物的诀窍(一)》刚上来,王一舒老师就提了个问题:“有时候一篇作文要写好几个人,对每个人都只能简单地提几句。这样的作文如何写性格?”我回复:“即使提一句也能点出性格。把每个人的性格点出来,你写的人物便各具特色。”

下面这篇作文就写了好多人物,每个人都性格鲜明——

高中生活第一天

“你好哇!”

“你好!”

教室里到处是亲切的问候,像激昂的乐章,震撼着所有人的心。你和我,我和他,他和她,就在这问候声中相识了。

我生性拘谨,来了好一会儿,还没和谁搭上话,只静静地瞧着别人。我特别注意到身旁的她。她很秀气,举止文雅,看样子学习一定不错,我真想和她说说话。

“你——嗯……”开了口又挺慌,一下子不知讲什么好。她转过头微笑地看着我:“你在叫我吗?”我点了一下头:“请问你的姓名?”她说了,可我没听清,没好意思再问。她看着我笑了一下,从本子上撕下一页纸,写了三个字递给我。我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一幅冬景图:雪花飘飘而下,一间小巧的茅屋显得有点朦胧,一棵梅树依偎着小屋,满枝头怒放的梅花在雪景中显得更加艳丽。她叫茅雪梅。

“真美。”我说。

“不,挺土的。”她有点不好意思了。看来她和我一样有点内向。接着问我:“你呢?”

“段雅芳。雅致的雅,芬芳的芳。”我介绍完,才觉出我的解释太多余。有点像孤芳自赏。

她点了点头,“哦”了一声,白净的脸上是很友好的笑。

在这之后,我又认识了王晓雯,安排座位时,我俩是同桌。她和茅雪梅不同,是那种很活跃的人。她在和其他同学不停的说话中,也和我说上几句。也许是我那简短而被动的回答使她觉得没味,后来她就不注意我了。可我对却她产生了兴趣。

她个子不高,有点胖,剪着齐耳短发,显得头有点大,但不难看,很可爱的样子。她似乎认识很多人,说话时,动作、声音都很夸张。她将暑假游泳喝了几口水,买了几个生西瓜,去了什么地方,大小粗细一股脑儿向周围的人描绘着。

她又讲到自己过去的学校、老师和同学,讲到这次中考。她说她平时学习并不出色,这次是碰运气碰到了重点高中。说着就站起来,双手抱拳,像电视里的女侠:“以后就靠各位帮忙啦!”

我们的班主任来了。她梳着一条马尾辫,很年轻,像是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学生,看样子是个可亲近的人。

她拿起花名册开始点名。呵,这一下可热闹了!

“高佳伟”——好英俊,却是个女生;“展霄汉”——好酷呀!果然有点酷,天生的歪脖子,不酷也不由他;“黄莺莺”——会唱歌的鸟,我们班的歌星也许就是她。有趣的姓名一个接一个,我们听着,记着,看着,笑着。我默默地想:这就是将要相伴三年的同学呀!

老师也和我们一样高兴,她说:“进入高中,是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是到了一个新起点……”教室安静了下来。我看看周围,无论是男生、女生,拘谨的或刚才还放纵的,全都全神贯注地听着,脸上出现了庄严和神圣的表情,似乎都在这新的起点上充满了信心,我也赶快坐得端端正正……

这篇作文的作者叫段雅芳,是我朋友的女儿。这篇作文的初稿是:先对校园和教室进行了一下描写,然后是跟谁见了面,说了些什么话,接下来写的是拿到新课本时如何高兴之类。没有点出任何一个人的性格。是我帮她修改成了这样。这篇作文曾在报纸上发表过,后又被我用到了《作文再也不能那样写·中学版》里。

怎样才能写得像他们

写人物,有时候需要写一类人,如:农民、煤炭工人、钢铁工人、建筑工人、教师、科学家、作家、记者、清洁工等等。写他们就得像他们。

怎么能写得像呢?我的办法是,找他们的共性,也就是找他们性格中的共同点。每一类人,都是有共同点的。比如农民,他们是生存能力最强的人,只要老天给他们下几场雨,他们就能把日子过下去。他们又是很容易满足的人。因为他们祖祖辈辈都过着比较贫穷的日子,遇上一个好年景,多打一点粮食,就能高兴起来。由于城乡差别的存在,他们又常觉得低人一等,怕别人说他们穷,所以,走亲戚或者进城,都要把自己装扮成“不差钱”的样子。他们对政府几乎没有要求,遇上一个不盘剥他们的政府,他们就喊万岁了。这是因为,他们在历朝历代除了养活自己还得缴皇粮国税,把国家养活起来。历次农民起义都不是因为嫌政府给得少,而是因为政府要得多。

我写过一篇散文,题目就是《农民》。我写的时候,就是想着这些。因为我生活在山西北部,所以我写的农民,更像是北方贫困地区的农民——

农 民

凡有草的地方,就有他们。

草能生存,他们就能生存。

城里人端起酒杯,就几样小菜,摇摇头,叹口气:“人活得真累啊!”而他们放下背上牛腰粗的一捆柴火,咕噜咕噜喝半瓢凉水,浑身轻松:“真痛快啊!”

他们也喝酒,是在帮乡亲盖房,替隔壁儿张罗着娶媳妇儿的时候。这时他们往往要喝个大醉——你的喜事儿就是我的喜事儿,管他狗日的;你也有新房住了,你也娶上媳妇儿了。喝!不是喝酒,是喝高兴劲儿。

当然,他们也叹气。不是叹人世如何,人生怎样——他们没有这些烦人的概念。他们是叹咋就得罪了老天爷,越是盼雨越没雨,越是怕雨越下雨。

他们常常骂老天爷,从来不骂政府。钱不够花少花点,粮不够吃少吃点,绝不到政府门前静坐去。他们只盼着老天爷能开恩,来年赐个好年景。

正因为如此,他们非常容易满足。谷子装满了囤子,玉米挂满了屋檐,两口大猪换来的票子藏在了一个放心的地方,脸上的笑就一圈一圈往外扩。

城里人穷了说穷,富了更装穷;他们是穷也要装富。因而他们比城里人更注重公众形象。城里人出门儿,往往是随便穿一身衣服就走,他们则得认真打扮一番。衣服一定要是新的,只不过那新衣服也许是几年前花二三十元买的,平时不穿,只等露脸儿的时候才穿一会儿。头也一定要剃一剃的。剃了头,再戴一顶蓝色的新帽子——那帽子往往是大了一圈儿,四面都能伸进一只手去。然后拿起早已掉了框的镜子照一照,看到镜子里的人好像不是自己了,才红着脸,不会走路似地走出去。

他们也有不可爱的时候,如果一辆路过他们村的汽车轧死了他们的一只小公鸡,他们就会把那辆车紧紧地围起来,七嘴八舌硬说那是一只正在下蛋的大母鸡,一年四季的油盐酱醋都指望着它,看你咋赔吧!这时候,如果车上有一个人认识他们中的一个,那情况就立刻不一样了,除了不要你赔,还说要留你吃一顿炖鸡肉蘸黄糕。不过你得知趣,他们并不是真得留你,你最好是给他们散一圈烟,走你的路。假如你不散那圈烟,他们会朝着你的车屁股骂一句叫你受不了的话。

就如同土地上会生出不同类的植物一样,土地上也生不同类的人,其中的一类叫农民。

如何写虚构人物(上)

请大家先读我早年的一篇小说,然后我结合这篇小说给大家讲如何写虚构人物。

这篇小说最早发表于《北岳》杂志,后被鲁迅文学院的内部刊物《学文学》转载。我建博几天后,又把它发在了博客上,但当时我的博客没几个人看,现在用上了,就重新发一次——

生产队故事

按说没过多少年,但觉得那故事已经很久远了,有时候雾似的飘来,说不上是苦涩还是别的什么滋味。

树,不是歪脖儿,就是驼背佬儿;地,腰带似的,尿布似的,都在崖上挂着,这故事也便是畸形的——

A篇:点名

队长大我6岁,却和我是同时背着书包走进一年级教室的。我已经上高中了,他还没有走出小学教室。于是退学,于是被支书看中,于是成了队长。

他长着两条细长的罗圈腿,走起路来大一步小一步,跌跌撞撞的,正像他做事情没尺寸一样。他还是个结巴,说话的时候,脖子憋得老粗,眉毛一皱一皱的,直到嘴里喷出几个“呔”字,才有话跟出来。所以人们都叫他“呔呔队长”。

高中毕业的当天晚上,我刚刚躺下,听得门外有人喊:“呔……呔……开门!”母亲慌慌地去开门,我慌慌地穿衣服,父亲慌慌地去找那半包“好烟”。我刚把衣服穿好,父亲刚把烟找到,呔呔队长就跨了进来。他一见我父亲手里拿着稀罕物儿,就抢也似地抽出一支点上,狠命一吸,呛得两眼翻白,好不容易才拔出一口气来,说:“呔……呔……顶瘾!顶瘾!”等气儿喘匀了,才坐在炕沿上“呔呔”着向我说明了来意:说支书说了,上头对修大寨田拧得正紧,让我明天就去上工。说修大寨田实行一出勤两送饭,即早饭和午饭由队里派人送到工地上。每天早上四点到他门前点名,误了点名要扣工分。说完就跳下了地,却不走,连连“呔呔”着说那烟顶瘾。父亲让他装走,他便抓在手里,脑袋扭来扭去端详了一阵子,走了。父亲随后也披着爷爷留下的那件补了几块黑补丁的皮袄到饲养院喂牲口去了。

我一觉醒来,问母亲够几点,母亲说大概快四点了。我连忙穿好衣服跑出去。跑到呔呔队长门前,连一个人影儿也没有。村子里一片死寂。路上的冰闪着寒光。好像没有风,但觉得一股又一股凉水往身上浇。我从门缝儿往里瞧了好几回,呔呔队长家里连一点动静都没有。我冻得实在支架不住了,心想,也许连半夜也不到哩!于是跑回来家,围着被子暖了一会儿,听得街上有人跑,也连忙跑了出去。一转弯,见呔呔队长门前一堆人正散开来往我这边走。我迎上去向呔呔队长好一顿解释,他只是一句话:“呔……呔……误了点名就算迟……迟到!”

那时,全队只有呔呔队长家有一架想走就走想停就停的破马蹄表,人们深受其苦。于是我决心买一架闹钟。到供销社一打听,最便宜的是七块四毛钱。母亲从柜子里拿出那个包了18层破布的包子,展了好一阵,才展出一些小票票,一点,才四快三毛二。母亲又端出半瓦罐鸡蛋,说:“这是27个,端到供销社能卖两块多钱。”还是不够,母亲又从破篓子烂筐子里找出些破烂。这样,我就把那架七块四毛钱的闹钟买了回来。

睡觉前,我把表铃对到3:40上,然后放心睡觉。好像没睡多长时间,闹钟就响了。开了灯,看了看那短针,又看了看那长针,没错儿,是3:40!于是就起床,于是就迈着稳稳的步子走出去,于是就听见呔呔队长正“呔呔”着点名。我站在人堆后,准备响亮地喊一声“到”!可是,直到最后也没听到喊我的名字,一打问才知道,我的名字在前头,已经点过了。我对呔呔队长说:“今天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我迟到,因为现在也可能不到四点。”他还是那句话:“呔……呔……误了点名就算迟……迟到!”

第二天,我把表铃对到了3:30上。果然,到了呔呔队长门前,那里只有几个人,呔呔队长还没有出来。人陆陆续续地鬼影一般从这儿闪出一个,从那儿闪出一个,向这里聚拢。很快,呔呔队长门前就聚了许多人。人们都搓着手,呵着气,躲着脚,紧缩着身子等着呔呔队长出来。可左等右等,也没见呔呔队长家透出点灯光。这家伙不会睡过去吧?

塌鼻子老二对民兵排长来福说:“我看你领着大家走吧,到地里点堆火烤烤,你不看人们都快要冻成羊圪连了!”

注:羊圪连,当地方言。冬天,人们杀了羊,不砍开,放在那里冻着。冻着的整羊就叫羊圪连。

来福说:“你不怕被扣工分你走吧。”

又过了好长时间,才听到呔呔队长的屋门响了一下,呔呔队长咳嗽着出来了。

塌鼻子老二说:“你想卖爷们的冻肉吗?你看看几点了!”

呔呔队长说:“呔……呔……四点!几点?爷家有表,爷不知道?”

我说:“现在五点也多了!我家里也有表!”

呔呔队长说:“呔……呔……我看我的表!”

我的表算是白买了!

如何写虚构人物(下)

(新来的朋友请先看《如何写虚构人物(上)》)

B篇:夜会

在工地上吃完了那顿“大寨饭”,我刚找了个窝风的地方躺了下来。呔呔队长拿着一本油印的小册子走了过来:“呔……呔……支书叫你当啥理……理导员,就……就给人们念这。”说着,一扬手将那本小册子扔给我。

我一看,那是公社印的理论辅导材料,里面尽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之类的名词儿。支书一定是叫我当理论辅导员。

他把那本小册子扔给我之后,就破着嗓门喊:“呔……呔……都……都过来!过来听念……念书!”

人们过来后,我就开始念。我还把在学校里学到的那几句用来给人们做解释。满以为自己装出学问满满的样子,会听到一片啧啧称赞声。没想到,我还没有把“生产力”讲完,呼噜声就四起了。呔呔队长仰着头,张着嘴,嘴角还流出一股带沫儿的东西。塌鼻子老二抓起一把土轻轻撒上去,那股东西就成了一条肥胖的灰虫子。没睡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惊醒了许多人。呔呔队长仍然酣睡着。人们笑过之后,我又接着念。塌鼻子老二说:“别念啦,意思意思就行了。”突然又提高嗓门惊喜地喊:“哎,你们看,那只拉稀的羊羔死了!”

呔呔队长猛地打了个愣怔,一抹嘴巴问:“呔……呔……啥?啥?”

塌鼻子老二向西一指说:“那不是,羊倌手里提着呢!”

羊倌走过来,把死羊羔往呔呔队长面前一扔,说:“叫你买药你不买,你看,好端端个羊羔,硬是拉稀拉死了!”

“呔……呔……谁有钱买药!”呔呔队长转过身子对记工员狗孩说,“快……快提到远处埋了!”

刚来的一个知青说:“埋了干啥?剥下皮能做一顶帽子,肉也能吃。”

“呔……呔……吃个屁!干活儿,都……起来干活儿!”

“对,起来干活儿!”塌鼻子老二显得异常积极,反而被呔呔队长瞪了一眼。

日怪!

狗孩提着那只屁股黏糊糊死羊羔,鬼没眼正地走了。

注:鬼没眼正,当地方言。形容一个人因心里有鬼,行动躲躲闪闪,不敢正视每个人。

散工时,呔呔队长把我叫道一旁说:“呔……呔……今天夜里到狗……狗孩家开夜会。”

“叫我?”我以为是听错了。

“呔……呔……你也……也是干部了。”

夜会,是队里的干部在半夜里开的一种会,每个月都要开一两次。地点也不固定,其秘密程度不亚于过去的地下党开会。这些是我听塌鼻子老二说的。他虽然不是干部,却知道哪天在哪儿开夜会。人家开的时候,他就跑了去。第二天劳动时,看看身边没有干部,就鬼头鬼脑地、塌鼻子一缩一缩地对我们说:“昨天又开夜会啦!”有一次我好奇地问:“夜会上尽干些啥?为什么要在半夜里开呢?”他诡秘地一笑:“甭打听!”

那天夜里,我特意让母亲多做了些饭,想饱饱地吃了,再睡一觉,然后精神振作地去开那个不知道够多重要的会。结果吃得太多了,肚子撑成了鼓,觉也没睡成。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捂住肚子走了出去。快到狗孩家时,发现有一个黑影一晃不见了。不会是鬼吧?我对有没有鬼一直不敢肯定。书上说没有,可村里人都说有人见过鬼,说得活灵活现,不像是编造的。我站了一会儿,又硬着头皮往前走。走到刚才出现黑影的地方,四面一瞧,发现那个黑影在墙角站着,顿觉头皮发紧,唰地冒出一身冷汗。我摸起一块石头,声音颤颤抖抖地喊:“谁~~!”

那个黑影说话了:“甭咋呼!是我。睡不着,溜达溜达。”

原来是塌鼻子老二!

到了狗孩家,见呔呔队长、狗孩,还有来福三个人在炕上坐着。我忙说:“我来迟了!”

狗孩说:“不迟,上来吧。”

呔呔队长看了看狗孩说:“呔……呔……拿去吧,把大门锁好。”

我不知道拿什么,没敢问。

狗孩出去了。大门的铁栓子响过之后,是一阵翻柴草的声音。接着,狗孩提着那只死羊羔进来了。

呔呔队长跳下地,接过那只死羊羔,各处捏了捏扔在了地上。狗孩把刀子递过去,呔呔队长很熟练地下了刀子。不到半个小时,皮也剥了,肚也掏了。然后斧子一阵刀一阵地剁成了块。肉下锅后,呔呔队长说:“呔……呔……你们都睡……睡去!”

狗孩和来福便睡下了。

我对呔呔队长说:“你也去睡吧,我来看火。”

他把眼一瞪:“呔……呔……谁……谁用你看!”

这家伙,好歹不识!

这阵儿,我的肚也不太难受了,便枕了把笤帚,吸着死羊的腥味到梦里去了。

“呔……呔……行……行了。”

我们三个人几乎同时爬了起来。

呔呔队长将半盆像红高粱糕似的肉放到了炕上。我细看那肉,每一块都像是被啃了一口似的。再看呔呔队长的嘴,果然油乎乎的。怪不得他不让我看火呢,原来打的是这算盘!

我找了一小块看上去完整的肉放到嘴里,黏得像鼻涕。再加上肚子还胀着,便不再吃。坐在一旁看他们上演饿猫吃死耗子。

忽然,院子里“咚”地一声,好像有个人从墙头上跳了进来。

来福说:“肯定是塌鼻子,这条狗,鼻子就是灵!”

话音刚落,门被轻轻推开了,探进来塌鼻子老二的头。他将嘴上面那两个有黑洞的肉蛋子缩了两缩:“又是咱队长的手艺?一闻就知道!”

没有人理他。他并不在乎,猴子一样蹲到炕上,抓起一块大骨头就啃,还没啃下一半,就放到了面前,又抓下一块。半盆肉顷刻就光了。在别人抹嘴巴的时候,塌鼻子老二这才拿起他刚才啃了一半的骨头细细地啃起来。这塌鼻子,比呔呔队长还多一个心眼儿!

塌鼻子老二见那骨头上再也抠不下一点肉了,才一抹嘴巴跳下地,说:“羊还没个兔子大,刚填满牙缝儿就没了!”

来福说:“要不是你这条狗,爷们今天能吃饱!”

塌鼻子老二说:“队里的东西,也有爷一份儿!”说完,扭了扭头走了。

我见呔呔队长和来福也要走,就问:“不开会了?”

“呔……呔……这不……不是开会,是啥!”呔呔队长又发了火。

我的这篇小说,着重要写活两个人物,一个是呔呔队长,另一个是塌鼻子老二。为了把这两个人物写好,在动笔前,我就给他们设计好了性格——

呔呔队长是那种“半吊子”人,情理、道理在他这儿就不是个东东。同时他又有小孩子那种精明,想哄他,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一般人拿他毫无办法。

塌鼻子老二是那种什么都能知道,什么亏也不吃,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的人。

设计好性格之后,我就设计情节:让他们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他们的性格尽可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我觉得把他们的性格表现充分了,这篇小说也就完成了。

由此可见,写虚构人物和写生活中的人物有一些不同。写虚构人物,是设计性格;而写生活中的人物,是根据他们平时做事和说话,来总结性格。

童话人物怎么写呢?我下次讲。

如何写童话人物

要想知道怎样写童话人物,先得知道什么是童话、什么是童话人物。

那么,什么是童话呢?说得好明白一点,童话就是写给小孩子看的故事。这故事把天上、地下所有的东西都当作人来看待,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像人一样说话,都可以互相交朋友,一切有趣的事情都能发生,所有美好的愿望都能在故事中实现。比如细菌可以背上书包上学,铅笔可以为盲人指路,花草可以和寂寞的人聊天等等。

所以,童话中的人物,不仅仅是指人。上至日月星辰,下至鸟兽虫鱼、花草木石,不论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只要我们把它“人格化”了,都叫人物。

我们知道了这些,写童话人物就不难了:也是先为他们设计好性格,然后让他们做事、让他们说话,把他们的性格体现出来。具体怎么操作呢?看下面这个例子——

《童话百宝箱》中有一篇童话叫《两条小河》,这篇童话是我和指导北京市燕丹小学的张剑威同学写的。故事中的人物就是两条小河:一条叫南河,一条叫北河。我们把这两条小河想象成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位女士,南河“女士”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北河“女士”是一个特别悲观的人。这就把性格设计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表现她们的性格,怎么表现呢?根据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乐观的人看问题,总是看到好的一面,而悲观的人看问题,总是看到坏的一面。比如同样是没钱和同学们出去游玩,乐观的人会想:这是上帝让我有更多的学习时间,感谢上帝,有您老人家的关照,我肯定会超过他们!而悲观的人则是这样想:人家为什么都那样有福气,我为什么就这么倒霉生在了一个穷人家!上帝真不公平啊!

就根据这些,让南河“女士”和北河“女士”对她们经历的一切有不同看法就行了——

两条小河

有两条弯弯曲曲的小河,一条在南面流淌,人们叫她南河;一条在北面流淌,人们叫她北河。

南河唱着歌儿流向大海,海边的岩石问:“你为什么总是这样高兴呢?”

“我不高兴行吗?”南河乐呵呵地说,“我是最有用的人啊!沿河的农民请我帮他们浇菜、浇庄稼,他们还编出了感谢我的歌,那歌别提有多好听了!可惜我不会唱,要不然我会唱给你听的。

“还有那些可爱的、光屁股的小娃娃,他们把我看成是最好的伙伴。他们跑啊跳啊,我用亮晶晶的水花拍打他们的屁股,用水草挠他们的小脚丫子。他们用银铃般的笑声告诉我,他们和我在一起感到无比快乐。

“小青蛙们对我也好得没法说!他们到陆地上玩一会儿就想得我不行了,见到我就‘扑通’一下跳到我怀里,对我比对他们的妈妈还亲呢!

“那些小鱼儿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也一刻都离不开我。他们摇动着小尾巴,有时逆流而上,有时顺流而下,个个都快活得像小天使。

“不跟你说了,我要到大海里洗澡去了!”

北河紧锁着眉头流向大海,海边的岩石问:“你为什么总是闷闷不乐的样子呢?”

“我乐得起来吗?”北河哭丧着脸说,“我可能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了!我本来就是一条小河,没有多少水,可沿河的农民时不时就挖开一个口子把我的水引出去,又是浇菜、又是浇庄稼,他们占了我的便宜,还乐得扯开大嗓门唱歌呢!唱的是什么:‘你看那清凌凌的河水哟,流到了我的田地里……’好像是我愿意流进去似的!

“还有那些光屁股的小娃娃,把我当成是他们的玩物了,想什么时候玩,就什么时候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他们又是乱跑又是乱跳,全然不顾我的感受。

“那些小鱼们,个个都是没良心的白眼狼。我供他们吃,供他们喝,给他们提供玩乐的场所,可他们从来都没有说过一句感激的话,好像我天生就是伺候他们的,我为他们做什么都是应该的。真是些恬不知耻的家伙!

“更可恨的是那些忘恩负义小青蛙!我把他们从小豆芽一样的蝌蚪,养成四肢发达的青蛙,还把他们培养成歌唱家,可他们竟然到陆地上去了!还说什么:‘我们离开河流也能活!’你听听这叫人话吗?既然你们离开我也能活,那就别回来了!可你想不到他们的脸皮有多厚!在陆地上混不下去了,又脸不红气不短地回来了。

“哎!我不想说他们了!越说心里越不舒服。——我还得向大海汇报工作去。大海也真是的!什么烂工作,有汇报的必要吗?”

岩石望着两条河,摇了摇头:“同样是小河,差别怎么那么大呢?”

作文创新有什么窍门?

看来大家对作文创新很感兴趣,读了《育英老师现场演练作文创新》上、下仍感到不满足,纷纷发纸条问作文创新有什么窍门。下面从我的书上选几个例子,咱们通过这几个例子摸一摸“窍门”。

第一个例子——

许多同学写过《自我介绍》,多数是正儿八经地一项一项进行介绍。我们不“正儿八经”,就是创新。如下面这一篇:

自我介绍

姓名:和革命老前辈朱德爷爷同姓,与歌唱家朱逢博只一字之差,本人叫朱峰博。

性别:和妈妈一样。

年龄:再过10年就20岁了。

籍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罗文皂村某小巷。

民族:不是少数民族。

文化程度:明年有把握升到五年级。

容貌:不敢和漂亮女生往一起站。

性格:喜怒无常。高兴时喜欢一切,烦恼时讨厌一切。

优点:喜欢看书。

缺点:不求甚解。

理想:一会儿一个样。

崇拜的对象:燕子。想与它一样想唱就唱,想飞就飞。

听完以上的介绍,你了解我了吗?希望你能和我交朋友,不知你意下如何?

——选自《小学生启蒙作文·提高篇》

第二个例子——

我一位朋友的孩子长得胖胖的,样子很可爱。他在课堂上管不住自己,所以,他的好几本书上写着这样的话:“从今天起,我一定要认真听讲,不管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决不去看,也决不去听!”

一次,他让我教他写篇作文。我说:“就写你管不住自己。不过,别直接写,用童话的形式从侧面写:你自己——小胖,作为一个人物;你的眼睛作为一个人物;你的耳朵也作为一个人物。然后通过一节课把这三个人物表现出来。于是,写出了这样一篇作文:

小胖与他的眼睛和耳朵

小胖很羡慕那些学习好的同学,无数次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可他的眼睛和耳朵都太调皮了,不跟他好好配合,这就使得他的决心每次都白下。

上课了,小胖又一次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听讲,并对他的眼睛和耳朵说:“你们两个今天别捣乱,我这次可是真的下了决心了,我要当个好学生。”

“我帮你认真听讲!”耳朵说。

“我帮你仔细看黑板!”眼睛说。

“好,谢谢你们!”小胖说。

老师把一道例题写在了黑板上,小胖的眼睛认真地看着,小胖很高兴,把身子挺得直直的,一动不动。

“小胖你听,”他的耳朵开始说话了,“不知是只什么鸟飞到教室外面的树上了,叫声真好听。”

“你不是帮我认真听讲吗?”小胖对他的耳朵说,“怎么不听老师讲课听鸟叫去了?”

“老师不是还没有开始讲吗?有眼睛帮你看着题呢。”耳朵说,“那只鸟叫得实在是好听!”

“鸟在哪儿呢?”眼睛也转向窗外了,“我怎么看不见呢?”

“你好好看黑板,别管鸟不鸟的!”小胖对眼睛说。

“老师已经不写了,让耳朵帮你听着。”眼睛说,“我找找那只鸟,叫声好听的鸟一定非常美丽。”

老师在讲那道例题。

耳朵在听着。

眼睛还在找窗外那只鸟。

老师讲完了,小胖没弄清楚那道例题是怎么做的。

“小胖,老师不讲了。”耳朵对小胖说,“老师让你把第五、第六、第七、第八题做到作业本上。我告诉你了,现在没有我的事了,有一个班在上音乐课,我听一会儿。”

眼睛帮小胖看那几道题。

“老师没有讲过这种类型的题吧?”眼睛对小胖说,“我连一道也看不懂。”

“你认真看吧,”小胖对眼睛说,“老师刚才讲的就是这种类型的题!”

“我看得非常认真,”眼睛说,“每道题有几个字我也数得清清楚楚。”

“谁让你数字!”小胖很生气,“你给我好好看那几道题怎么做!”

“耳朵没有给你听清楚,我怎么能会做!”眼睛说。

“那个班有一位女生唱得真好听!”耳朵说。

“可惜我看不到是谁唱的。”眼睛说。

“你们只顾自己!”小胖说,“完不 成作业老师又该批评我了!”

“没关系,小胖,”眼睛说,“我帮你照抄别人的。”

“老抄别人的,我牛年马月能当上好学生!”小胖说。

“现在就按眼睛说的办吧,”耳朵说,“下节课我帮你认真听!”

“下节课我帮你认真看!”眼睛说。

“下节课我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小胖说,“这次我可真的下了决心了!”

这是换了种方式写。这也是创新(这个例子选自《童话百宝箱》,书中有详细写作经过)。

第三个例子——

在《童话百宝箱》中,我还写了一位总是用独特视角看问题的学生,叫陶渊。别的同学写金秋八月都是“田野一片金黄,农民伯伯乐得合不拢嘴”之类,他却要按自己的视角来写:

八 月

八月是农村最繁忙的季节,一年的生活就看这一棒槌。所以即便是最懒的人,这会儿也像模像样地干起活来,连我们这些学生,也算半个劳力。当城里的孩子在家长的簇拥下逛商场、游名胜时,我们则在和老天抢时间。因为说不定哪天老天会用一股强风、一阵冰雹把庄户人一年的辛苦夺了去。

“秋天,田野一片金黄,农民伯伯乐得合不拢嘴”,是城里的孩子闭着眼睛写的作文。他们哪里知道,田野一片金黄时,“农民伯伯”以及像我这样十几岁的“农民小叔叔”,都是在地里拼命,“合不拢嘴”是因为喘不过气来。

田野里满眼的金黄没几天就没了影子,看到的是地球伤痕累累的肌肤,村头村尾的谷场上平添了一个个谷垛。村里人这时会开怀一笑,但这种笑的滋味谁知道?他们的腰知道,腿知道,浑身的骨节知道,东方的晨光知道,当空的月亮知道……

瞅着一个放晴的日子,扒了垛,铺开,碾净,晒干,装袋……然后抽袋烟,舒口气。

这当然是顺当的。赶上老天不高兴,刚铺开场,风起云涌,平静的村庄立刻充满了惊慌,家里的往外跑,田里的往回赶,大呼小叫,乱作一团。

这样的事有时一天几次,折腾的人直想骂娘。

如果赶巧抢不及,老天一汪泪没憋住,满场的谷子就泡了汤,全家人都傻了眼。当家的铁青着脸真想跟谁打一架,女主人忍不住抹一把泪。顺着脸颊流下的也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

终于,袋里的粮换成了一叠花花绿绿的票子,接下来便买种子、化肥、农药,剩下的除了给孩子划出学杂费、书本费,可存起来的也没几张了。

今年的八月就这样过去了,于是又巴望着明年的八月。

用独特视角写也是创新。

由此可见,创新的窍门就是有意识地打破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