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不懂”为“深奥”—人性的弱点

视“不懂”为“深奥”—人性的弱点

我记得嘎玛仁波切大师在他的《生命的觉醒》一书中,讲到了他自己一次有趣的经历:他去给一群大学生讲佛法和佛家智慧。第一次讲“慈悲心”,讲完以后大家没什么反应,于是晚上就问弟子们怎么回事,弟子们反馈说“这些都听过,不深奥,没什么感觉”;于是第二次,嘎玛仁波切大师再去演讲时,讲了“般若”(空性),也就是“非有,非无,非有无皆是,也非有无皆不是”等等,像绕口令一样给大学生们讲,讲完以后,反应特别好,掌声不断,大家认为今天讲的特别深奥,很有收获……。

视“不懂”为“深奥”—人性的弱点

我就觉得这个事情特别有趣,也值得思考。

我们有时候就是这样,越是听不懂的东西就会认为特别有意思,特别崇拜。就像上面的例子,因为他们听不懂,所以觉得深奥,就会主观喜欢。这也许就是我们的人性……。我们往往只接受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但是对自己没有用的、听不懂的东西,应该主观上会去排斥的,因为对你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但人性决定了我们不能去无知,去愚昧,担心别人会因此而看不起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这是人的本性需求。而一旦遇到不会、不懂的东西,内心就会恐慌,就会害怕,就会从众。

视“不懂”为“深奥”—人性的弱点

现实生活中,我们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很多很多,面对的人也是形形色色。我们自己的大脑和思想就像是一台高速运转的过滤器,主观意识会让我们错失很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视“不懂”为“深奥”—人性的弱点

就比如,我们只会接受自己感兴趣、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对于那些自己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事情大脑和意识会自动屏蔽,自动去排斥。如果我们不能容百家思想,不能听众口之言,就不会看是非曲直,不会辩善恶黑白。所以,人要取百家之长,喜欢的和不喜欢的、爱听的和不爱听的、对的和错的,这都需要我们自己先去接受,再去消化,去判别,取其精华去之糟粕。

视“不懂”为“深奥”—人性的弱点

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