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这天,古人都是这样过的!好玩,有趣

举国上下庆国庆,遥想当年战鼓惊。

全国人民齐祝兴,皆出儿女爱国心。


“国庆”一词最早见于西晋,本指国家喜庆之事,而并非专指国家诞生的纪念日。

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

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

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通常这一天皇帝会大赦天下,赏赐百官,普天同庆、朝野同欢。

一般还会举办盛大宴会,歌舞戏曲表演等活动,这也算是“春晚”的鼻祖了吧。


“千秋节”的诞生


给皇帝过生日的说法,最早带头的是唐太宗。

话说这位皇帝可是一位对生日相当重视的主,但他因为考虑到自己生日那天也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这位满是孝心的皇帝从未大肆的操办过自己的生日宴会。

直到他的重孙子唐玄宗上任后,这一切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唐玄宗会过生活,深知苦了谁也不能苦了自己。

所以,当某些狗腿子提起将唐玄宗的生日作为国家节日,取名为“千秋节”时,唐玄宗心里是异常兴奋的。

因为这不仅意味着自己可以多过一天莺歌燕舞的日子,而且还意味着自己将是史上第一个过“千秋节”的皇帝呐,想想都把自己牛逼坏了。

但是唐玄宗下面的那些狗腿子不懂啊,纷纷不赞同唐玄宗的做法,甚至推荐的人也只有一个,唐玄宗可谓是失望至极。

但是你以为这样就算了吗?

不,这不是我唐玄宗的风格。

于是唐玄宗使用了一切办法,终于在第二年让千秋节的提议受到了满朝文武百官的呼吁。

而大臣们的意思就是:您怎么开心怎么来,毕竟这是您的江山。

终于到了唐玄宗生日这天:

他下令全国放假三天,并在宫中大摆筵席,邀群臣共同饮酒庆祝,莺歌燕舞整座皇宫灯火通明。


国庆节这天,古人都是这样过的!好玩,有趣



在千秋节这天,那些平常不爱出门的妇女也会在出门前将自己的脸上画上各种各样的图案,花样特别繁多。

妆面内容大多以“斜红”“面靥”为主;涂唇则有“万金红”“大红”“内家圆”等。

还有一些正值妙龄的豆蔻少女,真真把自己打扮的像朵花一样,远远望去,好不美丽。

估计她们就是经过了四大邪术之一化妆术的洗礼吧,要不你看她们回家后,自己的丈夫和父母亲都认不出来了。

唐玄宗过完千秋节之后,越来越觉得这个节日实在是好。

不仅可以喝喝小酒、听听小曲、看看美人跳舞,更重要的是,不用上朝!不用处理公务啊!实在是甚得他心。

可是千秋节只有一天,美滋滋的日子谁不想天天过,于是唐玄宗一狠心、一咬牙,便将千秋节更名为了“天长节”,其实就是加长版的千秋节。

于是小皇帝更加快活了。


国庆节这天,古人都是这样过的!好玩,有趣



而当时唐朝的“铁杆粉丝”日本听说了唐朝的天长节,想着唐朝作为自己的偶像,既然引领了这样一股潮流,那我们,嗯,也跟着潮流一下吧。

于是日本这个小迷弟就漂洋过海的将“天长节”带回了国,并为明治天皇庆祝节日。

自唐玄宗将生日当节日过后,便相继出现了多个“国庆节”,如:肃宗的地平节、敬宗的庆成节、武宗的庆阳节、宣宗的寿昌节、懿宗的延庆节等,甚至连末代皇帝昭宗、哀帝也设立了嘉会节和乾和节。

唐以后的五代和两宋也继承了这项“传统”,举国同庆给皇帝庆生。


到了明清时,由“千秋节”演变成的“万寿节”更是得到加倍重视,与“元旦”、“冬至”并称为三大节。

据说在康熙六十岁大寿时,号令全国上下为自己的花甲大寿举行盛大庆典。在这天,官员们在皇宫里专门搭建了彩棚和金殿来摆放寿礼。

金殿里挂满了写着贺词的寿幛,戏台上上演着为皇帝祝寿的吉祥戏剧、赛马、比武,好一派祥和气息!


国庆节这天,古人都是这样过的!好玩,有趣



待到圣上驾銮而来,臣民纷纷磕头祝寿,等待着太监们分发糕点,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街头也是热闹!戏剧表演、游行、踩高跷……高手在民间,这真真是自古以来便有的。

艺人们异彩纷呈的表演,常常令人拍案叫绝,惊叹不已。

可以说康熙帝又把“国庆节”推上了高潮。


而真正的国庆始于民国


然而上面谈到的“国庆”,都只是帝王们的“私人宴会”,客观来讲跟百姓是没有半毛钱关系的。

真正上升到“onecountry,onedream”高度的“国庆”,还得从民国算起。

民国时期的“国庆”又是怎样的呢?

许广平在写给鲁迅的信中曾有过这样一段叙述:“南方双十节很热闹,家家放鞭炮,工会讲演,宣传革命,舞狮子,敲锣鼓,随处皆是。”

所谓双十节即当时的“国庆节”,是为纪念辛亥年的武昌起义而设。从信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南方的“国庆节”还是同现在一样热闹。


国庆节这天,古人都是这样过的!好玩,有趣



然而北方的“国庆节”却与之大相径庭。

在1927年北洋军阀被打倒之前的民国前十年,北方的“国庆节”一直都是十分冷清:每年的10月10日上至北洋政府,下至黎民百姓,几乎没有人对这一天有过多在意。

因为当时南北割据,南方被国民党收割,北方被北洋军阀控制,而北洋军阀认为,武昌起义的胜利跟北洋系没有任何关联。

若不是临街商店会在这一天挂出五色旗以示纪念,它也就仅仅如同一个普通的周末而已——机关休假一天,学校放假一天,全然不似南方的热闹。

随之而来的军阀混战、内忧外患,国家四分五裂下的社会一片动荡,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更是无暇庆祝。直到后来南北获得统一,北方的“国庆节”才终于得到重视。

国庆节正名


真正给国庆节正名那天,是1950年的10月1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国庆节这天,古人都是这样过的!好玩,有趣



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

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

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委员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国庆节这天,古人都是这样过的!好玩,有趣



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也意味着我们多了七天的假期。


如今的国庆节

21世界的国庆节一部分人选择当一个加班狗

一部分人选择去别人生活过的地方旅游

总之大街小巷里全都是

来来往往的车和看不到尽头的人头

比如这样的

国庆节这天,古人都是这样过的!好玩,有趣


这样的

国庆节这天,古人都是这样过的!好玩,有趣


再或者是这样的

国庆节这天,古人都是这样过的!好玩,有趣


来来来,随意感受一下

我大中华人民对过节的热情

国庆节这天,古人都是这样过的!好玩,有趣


真是怕了怕了

国庆节这天,古人都是这样过的!好玩,有趣


总之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

还是祝大家玩的happy

毕竟开心最大嘛

节日快乐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