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話登高:要科學準備 學會保護膝蓋

重陽話登高:要科學準備 學會保護膝蓋

圖片說明:農曆九月九日,時值金秋送爽、丹桂飄香之際,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又被稱為“敬老節”“登高節”,此時宜登高望遠。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骨科主任楊炎鑫指出,登山健身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方式,作為一種有氧運動,能通過吸入的氧氣燃燒體內的脂肪和葡萄糖,達到提高心肺功能和消耗多餘脂肪的目的。但登山也有不利的一面,登山運動對膝關節的磨損較大。他提醒,膝關節的損傷很多都是積累的,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很多種,有可能不會馬上發現,不過一旦察覺,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記者 郭靜 通訊員 龍素華 田乃偉

編者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在人世間的第一聲啼哭,說出的第一個字,小心翼翼邁出的第一步,拿到的第一份成績單,都有父母傾注的心力,我們成長中的每一份驕傲、悲傷和委屈,都有父母暖心的陪伴,他們是世上不多的保留著我們生命最初記憶的人。不知不覺間,我們在人生的逆旅中匆匆向前,與父母漸行漸遠,甚至忘了回頭看一眼步履日漸遲緩的他們。陪伴在他們身邊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又是一年重陽節,藏在歲月中的情感會更加醇厚,此時,你會想念誰?在重陽節來臨之際,廣東科技報祝願天下父母、老年朋友們福壽安康,事事順心,健康養生到永遠。

秋葉風吹黃颯颯,晴雲日照白鱗鱗。 歸來得問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幾人。

——張諤《九日宴》

農曆九月九日,時值金秋送爽、丹桂飄香之際,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又被稱為“敬老節”“登高節”,此時宜登高望遠。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骨科主任楊炎鑫指出,登山健身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方式,作為一種有氧運動,能通過吸入的氧氣燃燒體內的脂肪和葡萄糖,達到提高心肺功能和消耗多餘脂肪的目的。但登山也有不利的一面,登山運動對膝關節的磨損較大。

為何膝關節容易受傷?

膝關節是人體最精緻、最複雜的關節之一,在日常生活及體育運動中,大多數運動損傷是膝關節損傷。

楊炎鑫介紹,這主要是由膝關節的骨結構決定的,不同於其他關節,膝關節主要靠肌腱在穩定,很容易造成韌帶損傷。比如髕骨軟骨即半月板只有零點四釐米厚,平時是髕骨與股骨間的緩衝墊,當人們在跑步、爬樓梯或登山時,膝關節承受的負荷比平常加重好幾倍,特別是下山時對膝關節的損傷概率最大,快速下山膝關節受到的衝擊力約是自身體重的5-8倍,即便是一個不胖的人,從一座1000米的山峰一路衝下來,膝關節將遭受成千上萬次半噸左右的打擊,如果再負重,就和拿錘子猛砸自己膝關節基本是一樣的。

溫馨提示:

楊炎鑫提醒,膝關節的損傷很多都是積累的,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很多種,有可能不會馬上發現,不過一旦察覺,問題就比較嚴重了。膝關節損傷早期症狀表現為膝關節疼痛,運動後加重,休息後減輕,行走不方便,伸屈膝關節受限,下蹲困難,上、下樓梯疼痛明顯,或突然活動發生刺痛,並常伴有腿軟欲跌現象。

登山該如何保護膝關節?

如何在享受登山健身的同時,又可以避免對膝關節損傷?楊炎鑫對膝關節的保護提供了以下幾點建議:

注重鍛鍊。在沒有登山的日子裡,加強腿部肌肉力量的鍛鍊。尤其是大腿正面肌肉耐力和力量,發達的肌肉可以在一定情況下緩解膝關節所承受的壓力,讓膝關節的損傷降低到最小。體能的鍛鍊也能保持旺盛的體力。很多損傷都是發生在體力不濟的時候。

充分準備。開始登山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包括拉伸,讓關節、肌肉、韌帶等得到良好的預熱。也可以用雙手手指揉搓膝關節下邊緣,促進關節潤滑夜的分泌。

注意防滑。一般鬆軟的土地、草地、碎石坡、雪地對膝關節都相對友好,不過要注意防滑。

使用護膝和登山杖。登山杖要選可靠的,最好是兩根,上臂儘量多的分擔腿的負重。

減少負重。出發之前一定量力而行,即使是去爬座小山,直立行走的時間超過4個小時也是很正常的。一般情況下負重超過體重的1/4重量,下山就要從保護膝關節的角度控制節奏了,即使是特殊情況,負重也儘量不要超過體重的1/3。

下山慢行。下山一定不要跑,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小心、不要“鎖關節”。看過很多人登山、上山的時候一個個生龍活虎,下山的時候卻一個個拖著腿下。當腿部過度勞累的時候,人們走路時便會不自覺的鎖關節,鎖關節的意思就是把腿部伸的筆直,這樣可以減輕大腿肌肉的負擔,暫時放鬆自己的肌肉,但是卻很容易造成膝關節勞損,甚至於膝衝擊傷。

控制運動量。運動要量力而行。是什麼體力就先登什麼樣的山,挑戰新難度要循序漸進,建議出發之前正確評估自己的體力和戶外能力,最好不透支自己的膝關節。如果膝關節已損傷,需要或接近“零負擔”的運動,就不建議再登山了。

上山下山姿勢要正確

上山的方法:登山姿勢要正確,緩慢上山。尤其是負重上山,要用緩慢的步伐,可以節省體力,肌肉不疲勞並且有力,它對膝關節就保護得越好。

下山的方法:下山時要屈膝下降。因為下山時膝關節所受衝力最大,一定要避免直腿下降。更不能跑步下山,在跑步時膝受到衝力最大。而下山時腳著地時腿部應該是略有彎曲以增加緩衝,可以有效減少對膝的衝力。

防範膝關節損傷

膝關節在寒冷的冬天更易受傷,因此,冬春季節可多練習肌肉力量,靜蹲是值得推薦的鍛鍊方法。

具體練習方法:

1.背靠牆,雙足分開,與肩同寬,逐漸向前伸,和身體重心之間形成一定距離,大概40-50公分。此時身體就同時已經呈現出下蹲的姿勢,使小腿長軸與地面垂直。

2.大腿和小腿之間的夾角不要小於90度。一般每次蹲到無法堅持為一次結束,休息1-2分鐘,然後重複進行,每天重複3-6次為最好。

3.蹲的角度非常有講究,因為維持姿勢的肌肉有“溢出效應”。簡單地說,就是每部分肌肉只在一定的角度範圍內起維持姿勢的作用,所以,靜蹲最好分不同的角度來做。比如30、60、90度3個角度,效果則會更好。但要提醒的是,蹲的時候,最好在不引起明顯疼痛的角度進行。否則,練習不當會加重損傷。

專家支招

推拿按摩方法要得當

◆患者取坐位,自患側大腿至膝關節,拿捏數次,先使肌肉放鬆,然後在痛處用揉按手法,由輕漸重,最後再取輕手法,徐徐按摩3-5分鐘,直至關節內沒有發熱感為止。

◆點按患肢的血海、陽陵泉、陰陵泉、委中、委陽、合陽、承筋、承山等穴位。

◆術者一手握著患膝正中,手指分別握住膝關節內外側間隙處,另一手握住踝部徐徐拉直患肢。

◆將患肢屈曲,儘量使足跟接近臀部,隨即伸直反覆3-5次。

經上述手法推拿按摩之後,可緩解肌肉痙攣,加強局部血液循環,具有消腫止痛,解除肌腱粘連和肌肉萎縮之功效。

專家支招

(關於中醫療法,以下僅供參考,具體應遵從醫囑)

中藥內服法:取丁香60克,木香60克,血竭60克,兒茶60克,熟大黃60克,紅花60克,牡丹皮30克,甘草20克,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天早晚各服10克,黃酒送服,本方具有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之功效。可選用中成藥小活絡丹口服,每次服3克,每天早晚各1次。

功效:具有溫寒散結,活血通絡之功效。

中藥外治法一:取羌活、白芷、當歸、細辛、芫花、白芍、吳茱萸、肉桂各等量,連須赤皮蔥適量。先將前八味藥共研為細末,每次取適量藥末與適量的連須赤皮蔥搗爛混和,用醋炒熱,布包,熱熨患處,每天1次。

功效: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之功效。

中藥外治法二:取當歸60克,乳香60克,血竭15克,兒茶60克,羌活15克,白芷30克,丹皮30克,骨碎補90克,紅花60克,元胡60克,防風60克,上藥共研細末用凡士林調成膏,每天外敷患處1次。

功效:具有消腫散瘀,舒筋止痛之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