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未黃近作30首——謝冕導師讀谷未黃

谷未黃近作30首——謝冕導師讀谷未黃

谷未黃近作30首——謝冕導師讀谷未黃

2018年7月20日湖北省作家協會第七次代表大會,谷未黃告別湖北文壇留影。

那些水,那些雲,那些樹木和石頭

—— 讀谷未黃

謝 冕

案頭打開的是谷未黃新近寫作的詩集散章,每篇十餘行,多系短制,簡約雋永,意存悠遠。這些詩,或平時醞釀於心,此刻秉筆直書;或公餘偶得,頓時神思如歙。他的這些詩章,看似“即興”,有即景,有哲思,卻都是他的日常所感所思的展開和表達。谷未黃有個很好的習慣,篇末都有寫作時間地點的註明,諸如:“2018年7月18日12時-漢口金銀湖”,“2018年7月19日晨4時-漢口”等,這表明,他是一得空就寫詩的“詩痴”。除了本職工作,寫詩便是他“業餘”的“全部”,這是他的“日常功課”。恆常,堅持,這豈是一句“勤奮”所能概括的!一個人把寫詩當成了幾乎是唯一的愛好,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如此專注,如此投入,如此痴迷,這情景實是感人。

對我個人而言,讀谷未黃的詩首先是感到親切。窄小的老家的院子,長滿水草的池塘,肥沃的草地,水牛在悠閒地吃草,天邊舒捲著棉絮般的雲朵,還有,辛勤築巢的喜鵲。他的筆底有很多鄉村風景,水草豐沛的地面,竹叢環繞的村莊,那裡住著辛勤勞作的親人。我熟悉這些,因為我曾在江漢平原住過一段時日。這都是我當年留下的記憶。我在那邊的時候,村裡的年輕媳婦還習慣梳髮髻,銀笄子,纏著紅頭繩。我熟悉詩人筆下的那些場景,包括他所抒發的對於土地的情思。我當日住過的那是江陵灘橋一帶的鄉間,當然,也是艱難歲月。我讀他的詩,下意識地總要從他的詩句中尋找曾經生活的“痕跡”。

在當年,食物缺乏,“鬥爭”頻繁。但我知道惟楚有才,也知道楚女多情,我知道那是屈原涉江行吟的地方,我硬是要從那些水,那些雲,那些樹木和石頭中,尋覓到雲夢古澤的流韻與風情。時代嚴酷,而我的內心豐富。如今我懷著同樣的心情讀谷未黃的詩,我要在他的詩中重溫這一切。我知道詩人熱愛生養他的這片熱土,他寫過許多鄉村的詩,他被譽為“鄉土詩人”的代表。其實,他的名字(真名?筆名?)谷、未、黃,就暗示他是生長在那片多水的沃土上的一株禾苗。

讀他的詩總有一種感動,多情的土地,深邃的風情,他的寫作的確沒有辜負他的土地和鄉親。這裡是他筆下的《母親》,母親的墳塋塌了,父子為之移墳,那是一場無聲的祭奠,令人哀痛的一刻:尤為感人的是,父親最後一次給母親梳頭,他望著父親拿著一把(應是“一縷”)黑髮,在梳。此時,他用墨淡遠,淡遠卻見沉鬱。再如,他形容寺廟上空的炊煙,出手頗為奇崛:“炊煙被砍伐”,砍伐後的炊煙“比外婆的腰更彎,幾乎匍匐在瓦上”(《在寺院剃度的月亮》)。我們在他的“淡”中,可以隨時發現他的“濃”。同樣,在他的“稀”中,我們可以發現不事聲張的“密”。我知道產生楚辭的地方是熱烈而濃郁的,我私心裡對谷未黃有一種期待。但他給予我的卻是這般的“別樣”。這說明他獨特而不隨眾,他有屬於自己的審美追求。

我知道詩人經歷過得生活並不平靜,大躍進,共產風,飢餓和動亂,如影隨形地伴隨他的童年。而令我意外的是,谷未黃的詩總是寫得很“平靜”、甚至還有點“沉寂”。我注意到他在刻意排斥“煽情”,他不喜鋪張。因此,即使是“驚天動地”,在他也是“心靜如水”。面對豐富的生活,他有一種定力,他不僅不照搬生活、更不會羅列那些細節。 篩選,提煉,特別是過濾,甚至變形,他能夠化繁為簡,化複雜為單純。無可置疑,這是一種能力。以《月亮也是一個糧倉》為例,此詩應屬於“憶舊”一類,彷彿也是飢餓年代的故事,說起來是“一言難盡”的,他也同樣有意地“簡化”:父親“翻遍了土地,找到一些苕根子餵我”,“我見過父親七天沒有進食,他空蕩蕩的身子”。我通讀全詩,能夠把握的“實事”僅此而已。詩人拒絕嘆息,也拒絕申訴,他也隱略了憤懣。甚而,他寧可借用柔和的月光以影射導致死亡的嚴酷,而不願直接“宣洩”。他把意蘊隱藏,他不輕易外露激情,這一點是有異於人的。

正因為敘事過簡,意象的跳動有點迷離與脫節,造就了他行文的“澀”。以《大暑》為例,“大暑”為題,與下文“一個人的孤單,是風預備好了的”,跳動過大,聯想中斷,以致難以接續。接著跳到最後,“很多野獸,加入送葬的隊伍”,就有點費解了。通篇只有“置在山頭的鏡子,有時候是圓的,也有時候是缺的”,從“鏡子”的聯想,可以讀出“月亮”來,其餘均是迷濛的。前引《月亮也是一個糧倉》,是寫饑荒的,從飢餓到“月亮”,亦有此病。這裡有詩人的刻意為之,但卻造成了解讀的困難。其實,詩的“澀”和“隔”,只有一步之遙。當然,因“澀”而“隔”,最終是失去閱讀的愉悅。而愉悅的閱讀正是讀者所期待的。

谷未黃來信,要我“直指痛處”,我說了他的“好”,現在也說說他的“差”,此乃詩評中事,見仁見智,因人而異。未黃諒我!多麼想!那些水,那些雲,那些樹木和石頭!

2018年8月17日,戊戌七夕,於北京大學

謝冕簡介:

謝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筆名謝魚梁。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1960年畢業留校任教至今。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北京大學教授、博導、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著名文學評論家、學者、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併兼任詩歌理論刊物《詩探索》主編,中國當代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主任。

1948年開始文學創作,曾在《中央日報》《星閩日報》《福建時報》等報刊發表詩和散文等。20世紀50年代始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以及詩歌理論批評。著有學術專著《湖岸詩評》《共和國的星光》《文學的綠色革命》《新世紀的太陽》《大轉型——後新時期文化研究》(合著)、《1898:百年憂患》等十餘種,散文隨筆集《世紀留言》《永遠的校園》《流向遠方的水》《心中風景》等,主編《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10卷)、《百年中國文學經典》(8卷)、《百年中國文學總系》(12卷)等大型叢書。專著《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優秀成果獎。

谷未黃近作30首——謝冕導師讀谷未黃

替身

谷未黃

一隻羊和一群羊都是一個模樣

豐沛的雲朵

隨意一卷就是一隻羔羊

一個人和一群羊如此親密

沉默的羊不再想逃生

青草指引著它們

低頭走路

眼睛那麼亮,淚水那麼軟——

與人共一個月食

共一個草甸

卻不能

共一個屠場

2018年8月18日上午8時•漢口金銀湖

哆 米

谷未黃

哆米,月光打在一個人的身上

她的身體多像一個馬廄

你是一個擠奶水的

小姑娘

你才六個月

充滿被淹沒的喜悅

你的祖母是一位化妝師,在別人的臉上

工作了一輩子

那些靠賣臉為生的人

尚欠我們一副肉身

而我喜歡

哆米尖叫著

一臉奶水的樣子

你們會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

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耶穌

他是一個窮人

2018年8月15日夜12時•漢口天門墩

在鄉下,人是樸素的

谷未黃

在樹蔭下躺著幾個人

他們可能是傷兵員,可能是土匪

有的腳擱在我祖母的墳包上

祖母在更涼快的地下

忘記了骨盆的疼痛

彷彿這些棄屍荒野的人

都是她分娩的

其中一個人的眼睛上

鑲著玻璃

他身邊的人,一點都沒有裝修

昨天看見他們像一群縴夫

把電纜拉到山這邊

有個小光頭,把蟹子湖的水砸破了

水下的那個石頭

像個傷口,一伸一縮

2018年8月6日•侏儒山

勢 力

谷未黃

今天看到我死後的景象——

打開老家的後院

比我想象的更悲慘

我鎮壓了一個春天的艾蒿、桑樹和構樹

僅僅100天的時間

又被小鳥種了一院子

牽牛花竟然把柚子樹給綁了

只剩下兩個奶子

露在外面

大大小小的樹跪在地上

甚至連石獅子都沒有掙扎

那些柔弱的藤蔓

把它喜歡的和不喜歡的

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統統綁了起來

彷彿在舉行公審大會

事實上我就是一個強盜

我能解放那些被綁的植物多久呢

如果我呆在院子裡不走

這些藤蔓會放過我嗎

2018年8月5日夜12時•侏儒山

@生前好友

谷未黃

你們丟失的雲朵,在我這裡

這些行囊裡的光芒

和雨水

一樣不少

我的身體真的不能用了

有些器官捐給別人

那是禍害別人

特別是我的思想

骯髒了好多年,我去過一些寺廟

與那些屠夫跪在一起

他們求什麼

沒有洩露,我想為自己的靈魂

租一個乾淨的身體

(人類免談)

2018年7月29日下午1時•漢口

大 暑

谷未黃

一個人的孤單,是風預備好了的

伊人住在山高水險的地方

陡峭的是她的身影

置在山頭的鏡子

有時候是圓的

也有時候是缺的

像肉體一樣受傷,又痊癒

她愛的夕陽

下山了

除了她,很多人出來挽留

就像很多野獸

加入送葬的隊伍

2018年7月28日夜12時•漢口

還俗的石頭

谷未黃

寺廟邊上有一塊大石頭

掉在水裡滾了很遠

隔著水都能看到

石頭屁股上的那塊青色胎記

曾經有很多和尚

都坐在石頭上

用肉身掩蓋這個秘密

直到他們腐朽

都說上善若水,水也淹死過很多人

但它們沒有辦法淹死一個石頭

水只好挖坑

想活埋這個有胎記的石頭

石頭卻在往回走

接近了寺廟,卻錯過寺廟

它已經能看到青山上的眾親了

原來上游水的勢力

這麼小

2018年7月24日午11時•漢口

牧 童

谷未黃

這麼肥沃的草地,怎能只有螞蟻出沒

小糯米,你要從一個牧童做起

你的小皮鞋

放在外公的皮鞋後邊

就像兩個小牛犢

依偎在它們的父母身邊

現在我們可以把腳放進皮鞋

用我們的身體

代替它們的血肉

穿過有水的草叢,水牛就是這麼

吃草的

水牛也可以像人一樣走路

我們不想把它

比作畜生

2018年7月21日晨1時•漢口

賈若谷誕生百日書

谷未黃

老家的院子其實很窄很小,有時候

甚至容不下一場小雨

這就是我的人間

雲朵漸亮

一隻蝴蝶掉在草地上

小糯米,我知道是你要出生了

我把蝴蝶安置在陶罐裡避雨

地上的皺紋,在水流過時才能看到

細嫩的皮膚

我的母親不在了

你的外婆是你母親的母親

你也一定要成為母親

或者祖母

祖國

就是這樣傳下來的

不能在我們手上失蹤

2018年7月19日晨4時•漢口

洗車工

谷未黃

陝西的一對農民夫婦

在漢口街頭洗車

披星戴月,這是多麼美好的勞動場景

的士司機花了十元

就把他的車

擦得像皮鞋那樣放亮

這兩個農民的兒女

暑假作業,也是洗車

他們的父母像抹傢俱一樣

把孩子們的身體也抹了一遍

在陝西,他們不知道

水可以這樣澆地

沖洗街道的灑水車開過來了

這兩個農民工

也被沖洗了一遍

像帶著露水的禾苗,伸直了腰桿

2018年7月17日晨4時•漢口

一個警察透露的秘密

谷未黃

現在的人們比較冷漠

女孩子在樓道里遇見壞人

千萬不要喊:救命啊!搶劫啊!

不一定會有人出來幫你

你就喊:著火啦!著火啦!

整棟樓的人都能出來

這個絕招在網上瘋傳

我凌晨下班

在租住的地方碰到一個小偷

他真的在喊:著火啦!著火啦!

結果我被別人圍住了

為了證實那不是我的聲音

我也喊了一遍:著火啦!著火啦!

但是大家都說

剛才聽到的與我喊的

一模一樣

我忘記在城裡住了三十多年

一直到房子被拆遷

我的鄉音一直沒有改變

2018年7月13日下午7時•漢口

在寺院剃度的月亮

谷未黃

愛,莫大於,臨近墳地的寺廟

那裡住著心病了的人

和撫慰心病的人

不用看山色

露水是從草尖走向寺院的

人群已消失好久

炊煙被砍伐

剩下的那一根

比外婆的腰更彎,幾乎匍匐在瓦上

炊煙要抬起頭來

才能看到屋頂那邊山的缺口

尼姑的臉

比月亮更嫩,更白

2018年7月9日•武漢客廳C2513室

月亮也是一個糧倉

谷未黃

父親說,要有光,天就亮了

他翻遍了土地

找到一些苕根子餵我

我每天等著開飯

直到現在都是這樣執著

把糧食碼在身上

在人群裡

我是最大的糧倉

親眼見過父親七天沒有進食

他空蕩蕩的身體

沒了,父親像光一樣

埋在很深的夜裡

我說,要有光,結果出來的

只有月光

2018年7月6日•漢口金銀湖

地鐵入口

谷未黃

一部分夕陽的顏色

照在地鐵入口

那裡分明是一個人

操著樂器,把他不要的東西

都拋了出來

草原,大海,零售的月光

祖國,故鄉,牧羊的母親

包括心臟

一個人的假肢

彷彿為我舉行一場

浩大的下葬儀式

讓我徹底忘記他木製的身體

一個孩子跑過來

要我幫他擰開飲料瓶的蓋子

他微笑著重複了一遍

他對我身後的人

又重複了一遍

2018年7月4日下午3時•漢口金銀湖

推薦秋天

谷未黃

很少有人像老孟這樣

形容一個人的遺痕,寂靜

木頭的憂傷——

“你在小溪的和絃中

閃爍其詞的大提琴,一如秋天的

樹葉

帶著棺材的低鳴”

凡果的樹根

與侏儒山的樹根,像神的默許

替人世卸去利刃

它們在泥土裡碰到很多人

也沒有找到失蹤的母親

2018年6月30日•漢口金銀湖

骨 肉

谷未黃

花市有一個寵物攤子

一個瘸腿的老人

在這個攤子旁邊

擺上他的籠子

賣狗

他還帶來了小狗們的父母

展示狗的厚道

萌頭萌腦的小狗

逃出籠子想逛花市

被它父親抓了回來

小狗的母親

抱著一個買狗女孩的褲腿

求她不要帶走它的孩子

瘸腿老人說

放手吧放手吧

不賣它誰來養我們

我家小狗嗅了嗅老人的腳

抬起腿就撒了泡尿

彷彿那個假肢

就是一棵樹

2018年6月22日晨4時•漢口金銀湖

致杜甫

谷未黃

你有我這麼髒的露水嗎,我是你野徑上

小的悲愴

我們在岳陽樓上擦肩而過的瞬間

洞庭湖就換了一湖春水

你的私人船隻

沉鬱的停泊在岳陽,湘水歲宴

刻泥的錢模

仍然在欺矇善良的人

你都躺下了

我卻站著

只能留下衣衫

做一個衣冠冢陪伴

身後的蘆葦還是古時候的樣子

掩人耳目,我得回去

撫養我的孩子

2018年6月9日•岳陽

在洞庭湖為燁子畫像

谷未黃

新鮮的雲朵做了幾個凳子

你換了一朵雲坐下

你坐在湖面上,湖水突然碎了

雲朵也就碎了

你也碎了

這是我剛剛靠近你時的窘境

沒有一隻胖鳥比我還笨

魚來過水卻沒有露出縫隙

它們不需要開門,或者關門

矮的牆,只在水底

只是泥土的一個擺設

湖水不用起床,你就掉下去了

接著是雨

反反覆覆地把雲朵釘在湖上

它們在修理被我的驚嚇損壞的凳子

風只刨了一遍

湖水就平靜了,而我

再也看不到你坐在哪朵雲上

2018年6月8日•岳陽樓

在洞庭湖上為湘妃寫墓誌銘

谷未黃

實際上洞庭湖的水是最硬的材質

很適合寫墓誌銘

我這一輩子沒有碰上你的父親

這樣的好人

不僅讓出王位,而且給了

女兒

而且給了一對女兒

你們殉情的時候

不是一個人跳

而是兩個人都跳

你們跳的時候幾乎沒有動靜

吃草的湖水甚至沒有抬頭

月光在遠處全白了

有人把湖水看成是你的屋頂

偷窺的風把你的瓦揭開

又合上

2018年6月8日•岳陽

洞庭湖辭

谷未黃

假如湖水還不夠寬闊,最終安慰我的

肯定是雲上的母親

她在雲夢澤的最外沿,用泥壩勾了

一道邊

洞庭湖的衣角反覆地飄起來

像美人那樣露出

白皙的肚皮,若隱若現的乳房

我的母親就是那個

活著為洞庭湖描眉的女人

在她死後,洞庭湖就很少流淚了

我想象不出

掛在門楣上的大水,撫摸我的那些手

像廢物一般呆在天上的雲朵

慢慢爛掉

2018年6月10日•君山島

君瀾度假酒店1231房

與劉年在汨羅江問水

谷未黃

這是汨水的舊事,也是羅水的暴落

今天沒有雨水蠱惑

看不到天地合體的繾綣

我們剛剛離開

玉笥山上的柴扉,那一團悲慄

我懷疑過你

什麼都看透了,去看看水

什麼都看不透,去看看水

那些斑駁的水壓著水

包含一切的光

一切的暗

懷沙沉江的屈子

至今也沒有摸清水的重量

如果水都想翻身

如果雲都不想墊底

2018年6月9日•汨羅市屈子祠

雨天陪張二棍上岳陽樓

谷未黃

年近花甲,我仍不能置身樓外

既然風雨因我而起,所有光芒在此

盛開

張二棍身後的雲朵

已不止一處傷口

范仲淹和許多工匠,在岳陽樓的

遺址上

進亦憂,退亦憂,樓那邊

洞庭湖的水像玉

有多少魚尾紋體態豐腴

明澈也好,蒼涼也罷

窗外畢竟是窗外

我們已經原諒

那些浪花的出塵之骨

2018年6月8日•岳陽樓

水果化妝師

谷未黃

你看一地落葉

就知道春天的風,支離破碎

我在她租來的店子裡

經常看到一堆人頭

晚上睡在這些水果中間

白天給它們修面

描眉,把一個個柚子

打扮成香妃的樣子

這些小臉蛋

弄花了很多人的心

只有一個人知道她以前供職的地方

她化妝的那些人

那裡有一座火葬場

現在一直空著

2017年2月17日下午3時•漢口三店

拆 遷

谷未黃

又有一棵杉樹

在喜鵲身邊倒下

那棵樹上的鳥巢

像樹的帽子

滾了很遠

林子裡的很多杉樹

都成了廢人

沒有人用它們,甚至

被炊煙遺忘

那些拋棄的傢俱

僅剩下演員的身份

喜鵲

望著悲憫的人

只把人送去燒掉

2017年2月10晚7時•漢口三店

肥 皂

谷未黃

我的一個兄弟說

“人為什麼那麼壞”

他說的是一個叫託伊的人

被同學藏在穀倉裡

出賣了

那人看著託伊

被黨衛軍帶走 希望再見時

託伊變成雜貨鋪裡的

一塊肥皂

我們的青春都已逝去

可惜我比肥皂

還肥

沒有人把我拿去

對付 更髒的東西

2017年2月9日晚6時•漢口三店

致扶桑

谷未黃

雲朵總是匆匆忙忙

都這個時候了

還沒裝上水

它們的灑水車開過來

你叫我一聲

晾在祖母身上的衣裳

都是一些細小的花

她望著扶桑

依舊未完成的春天

最卑賤的不是那些

在荒野或路邊

自生自滅的野草

而是人命

開的開,謝的謝

2016年3月3日下午2時•漢口三店

仿毛子《詠歎調》

谷未黃

我在祖父的大地上。在楚國

齊國、魏國、秦國的墳頭

和戰國七雄的疆土上

遇見的敵人

都不是我的敵人

但他們都躺在墳墓裡禁食

他們的傷口

是英雄造成的,那些鐵器

沒有一個是瞎子

祖父們是多麼肥沃的土壤

他被犁鏵

又耕了一遍

2016年2月27日•侏儒山

寺 院

谷未黃

寺院的寂靜

來自夜來香

開到天亮就合上了 一個流浪兒

在寺院裡剃髮

沐浴

修身的過程

就得高行微言

老和尚問他

“花開的時候吵你了嗎”

沒有,真的沒有

只有寺院的鐘聲

像花一樣在開

2015年2月16日•漢口三店

母 親

谷未黃

母親的墳塌陷時

父親帶著我去見她

他把母親的遺骨

裝進一個更小的木箱

移往高處深埋

不設墳頭,不著一字

我只知道一個大的範圍

落滿桃花

只有在兌換冥幣那天

燒著那堆紙錢

才顯示自己是一個富有的人

騙一騙母親

還記得父親最後一次

給母親梳頭

我像一個不認識她的孩子

膽小地站在遠處

望著母親的頭骨

望著父親拿著一把黑髮

在梳

2016年1月31日9時•漢口三店

鳥 巢

谷未黃

兩隻喜鵲之間的憂傷

有時候很近

有時候很遠

一隻隨著另一隻

在我屋後的大樹上忙碌著築巢

它們從我母親的墓地上

採來樹枝

那些樹枝比喜鵲的身體還長

別的喜鵲都在喳喳

它們沒有時間說話

父親在母親的墓地採過樹枝

姐姐採過

我也採過

我們從來沒有把它做成鳥巢

只是想讓母親看看

屋頂上的炊煙

還在

2016年2月6日下午1時•漢口三店

樣刊請寄:

430015 武漢市長江日報路2號

長江日報社 谷未黃

郵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13995566101

谷未黃近作30首——謝冕導師讀谷未黃

谷未黃,1959年出生於湖北省漢陽縣侏儒山,谷未黃書院執行院長,現在長江日報社供職。作品散見於《詩刊》《人民文學》《中國作家》《青年文學》《青年作家》《詩歌報月刊》等報刊。已在美國、新加坡、菲律賓、委內瑞拉,大陸以及港澳臺地區表發表作品2000餘篇。已出版詩集《初潮》《谷未黃鄉村詩選》《谷未黃通俗詩選》《偷來的天堂》《月亮遺址》《與螞蟻談心》;散文集《一隻老鼠的談話》《哪裡是故鄉》。

谷未黃近作30首——謝冕導師讀谷未黃

谷未黃近作30首——謝冕導師讀谷未黃

谷未黃近作30首——謝冕導師讀谷未黃

運營人員:李書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